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460)

作品数:11 被引量:124H指数:9
相关作者:徐蓉李斌李欣李峰李福伦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银屑
  • 11篇银屑病
  • 9篇血热
  • 9篇血热证
  • 9篇热证
  • 6篇寻常型
  • 6篇寻常型银屑病
  • 4篇集对分析
  • 3篇凉血
  • 2篇寻常性
  • 2篇银屑病患者
  • 2篇加味
  • 2篇方证
  • 2篇方证相关
  • 2篇TH17细胞
  • 2篇辨证
  • 1篇单因素相关分...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机构

  • 11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1篇徐蓉
  • 10篇李斌
  • 7篇李欣
  • 5篇李峰
  • 4篇陈洁
  • 4篇李福伦
  • 4篇王洁
  • 4篇迮侃
  • 3篇李建伟
  • 3篇曹筱筱
  • 3篇范斌
  • 3篇顾荻青
  • 2篇周敏
  • 1篇施若非
  • 1篇向延卫
  • 1篇段彦娟
  • 1篇宋勋
  • 1篇余杨
  • 1篇徐文彬
  • 1篇周蜜

传媒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7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味芩珠凉血方联合他扎罗汀凝胶治疗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观察加味芩珠凉血方联合他扎罗汀凝胶治疗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治疗组(n=49)。对照组服用加味芩珠凉血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他扎罗汀凝胶涂抹皮损处。1个月为一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用药前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生活质量指数(DLQI)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2组经治疗后PASI、DLQI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和IL-22含量均明显下降,以治疗组更为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3%,明显高于对照组(70.21%)。结论·加味芩珠凉血方联合他扎罗汀凝胶治疗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具有显著疗效,其疗效与TNF-α、IL-8、IL-22负调控相关。
王洁徐蓉李斌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他扎罗汀凝胶
加味芩珠凉血方及辨证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观察加味芩珠凉血方及辨证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5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加味芩珠凉血方辨证加减治疗组39例、加味芩珠凉血方固定方治疗组36例和复方青黛胶囊治疗组30例,用药前后观察三组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法(PASI)的变化。结果临床研究显示,辨证加减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8%,愈显率为41.7%。固定方组总有效率为61.29%,愈显率为32.3%。复方青黛组总有效率为46.37%,愈显率为3.3%。辨证加减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固定方组和复方青黛组,愈显率与固定方组相当,优于复方青黛组,固定方组总有效率及愈显率均优于复方青黛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研究证实加味芩珠凉血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稳定、安全、有效,在此原则上,辨证加减更能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
徐蓉王洁李福伦陈洁曹筱筱李斌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辨证论治
基于集对分析的寻常型银屑病方证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课题组前期临床数据回顾和临床研究,运用经典统计学原理和联系数学集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与方药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清热凉血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临床疗效相关文献15篇、课题组前期临床数据回顾160例以及临床研究中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92例,运用单因素相关系数法,分析相关性并剔除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变量进入联系数学集对分析,从而量化方药与血热证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联系数学集对分析显示荆芥、白芍、白鲜皮、蜈蚣、全蝎、苦参、金银花、土茯苓、蛇莓、丹皮、生地、蚤休、赤芍、地肤子、莪术等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均为强同势(按势值大小排序),势值均≥7.00。结论:荆芥、白芍、白鲜皮、蜈蚣、全蝎、苦参、金银花、土茯苓、蛇莓、丹皮、生地、蚤休、赤芍、地肤子、莪术等15种中药是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相关因素。
李欣徐蓉周敏李福伦李建伟顾荻青赵克勤李斌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方证相关集对分析
应用集对分析法构建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辨证模型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通过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临床症状进行同、异、反的定量刻画,建立相应的集对分析数学模型,从而指导临床,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性。方法选择采用凉血潜阳法治疗后具有完整资料的202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系统收集其临床症状、体征等。通过集对分析的方法 ,将治疗结局为痊愈及显效的归为同部,有效归为异部,无效归为反部,根据公式计算各项辨证因子的U值,筛选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中医辨证相关的联系因子,根据各辨证因子联系数的大小,构建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辨证模型。结果鳞屑积分>2.04,红斑积分>2.34,年龄>50岁,面积积分>2.07,口干,脉滑,苔黄,脉濡,大便干结为银屑病血热证的主要辨证因子;汗出减少,失眠,脉数,任何程度的病变浸润,皮损发于任何部位,舌红,精神抑郁,病程1~360个月,年龄16~50岁,脉弦,苔薄,面积积分0+~2.07,苔白,舌紫,鳞屑积分0+~2.04,脉细弱为次要辨证因子;红斑积分0+~2.34,舌淡为再次辨证因子。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集对分析模型建立为:U血热证=∑An/N+∑Bmi/M+∑Cpj/P。结论 U血热证≥0.75可判定为血热证,采用中医凉血治疗即可取得不错的疗效;U血热证<0.75,则患者在血热证基础上伴有其他证型,单纯凉血治疗效果不好。
李峰迮侃曹筱筱李欣李斌陈洁徐蓉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集对分析
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辨证因子初探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初步筛选与银屑病血热证中医辨证相关的联系因子,为提高银屑病血热证临床辨证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集对分析的方法,总结归纳202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筛选与银屑病血热证中医辨证相关的辨证因子,并按联系数大小排序。结果:鳞屑积分>2.04,红斑积分>2.34,年龄≥50岁,面积积分>2.07,口干、脉滑、苔黄、脉濡、大便干结为银屑病血热证的主要辨证因子;汗出减少、失眠、脉数、任何程度的浸润、皮损发于任何部位、舌红、精神抑郁、病程在1~360月之间、年龄<50岁、脉弦、苔薄、面积积分≤2.07、苔白、舌紫、鳞屑积分≤2.04、舌淡为血热证次要辨证因子。结论:通过相关系数法结合集对分析法得到银屑病血热证的主要辨证因子与次要辨证因子符合临床实际,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李峰李欣迮侃王洁陈洁曹筱筱李斌徐蓉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辨证因子单因素相关分析集对分析
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与方药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运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和联系数学集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与方药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患者1238例,包括清热凉血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相关文献15篇986例、课题组前期临床数据资料160例以及前瞻性临床研究92例,运用单因素相关系数法分析相关性并剔除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变量分别进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联系数学集对分析。结果单因素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苦参、金银花、重楼、蛇莓、土茯苓、赤芍、白鲜皮、荆芥、牡丹皮、生地黄、水牛角(片)、白芍、蜈蚣、全蝎、凌霄花等中药是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临床疗效的正相关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甘草、磁石、牡蛎、赭石、赤芍、菝葜、知母、生地黄、山豆根、全蝎、蜈蚣、重楼为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联系数学集对分析显示,荆芥、白芍、白鲜皮、蜈蚣、全蝎、苦参、金银花、土茯苓、蛇莓、牡丹皮、生地黄、蚤休、赤芍、地肤子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均为强同势。结论荆芥、赤芍、生地黄、重楼、苦参、白鲜皮、金银花、土茯苓、蛇莓、牡丹皮、知母、山豆根、水牛角片、菝葜、地肤子、磁石、全蝎、蜈蚣、牡蛎、赭石、白芍、甘草等22种中药是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的相关因素,临床应用疗效较好。
李欣李斌李福伦周敏顾荻青李建伟王洁李峰徐蓉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方证相关集对分析
芩珠凉血方对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血清IL-17、IL-23及皮损中相关转录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通过芩珠凉血方对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IL-23及STAT3、RORγt干预作用的研究,为中医治疗银屑病提供依据。方法临床研究选取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正常组(1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口服芩珠凉血方及阿维A,服药疗程1月。选用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观察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对比分析血清IL-17、IL-23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皮损组织STAT3、RORγt蛋白表达规律。结果 2组的PASI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血清IL-17、IL-23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2组IL-17、IL-23降低(P<0.01)。治疗前2组皮损免疫组化检测STAT3、RORγt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2组STAT3、RORγt降低(P<0.05)。结论芩珠凉血方可通过改善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同时调控转录因子STAT3和RORγt,对银屑病治疗发挥作用。
向延卫范斌徐蓉徐文彬顾荻青周蜜
关键词:银屑病RORΓT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Th17细胞与相关转导因子的表达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Th17细胞与相关转导因子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对照组血清IL-17,IL-23和IL-6水平;收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正常人皮肤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和ROR_γt的表达;通过蛋白印迹法测定STAT3和RORγt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TAT3 mRNA和ROR_γtmRNA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IL-23和IL-6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银屑病患者皮损STAT3和ROR_γt阳性率及蛋白含量和STAT3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OR_γt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细胞在患者血清与相关转导因子在皮损中表达上调,STAT3和ROR_γt可能参与诱导Th17细胞的产生,这可能是Th17细胞与相关转导因子参与银屑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之一。
范斌徐蓉李欣李峰施若非迮侃李斌
关键词:银屑病TH17细胞STAT3
芩珠凉血合剂对豚鼠银屑病模型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芩珠凉血合剂对豚鼠银屑病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豚鼠32只,随机取8只为正常组;其余以5%心得安乳剂外涂耳部皮肤造模,使其产生银屑病样病理改变,并随机分为模型组、芩珠凉血合剂治疗组(治疗组)、复方氨肽素片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予蒸馏水或相应药物干预4周。检测治疗前后银屑病样皮损豚鼠血清VEGF水平、皮损组织中VEGF与VEGFR2水平的变化,观察该变化与皮损表现的关系。结果:模型组豚鼠血清VEGF显著高于正常组。经药物干预治疗后,治疗组血清VEGF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与模型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仍高于正常组(P<0.05)。免疫组化切片经图像分析显示,模型组VEGF及其受体VEGFR2表达均高于其余3组。经治疗,两药物干预组豚鼠皮损处的VEGF表达仍高于正常组,且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VEGFR2表达却有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和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芩珠凉血合剂能明显改善豚鼠银屑病样皮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VEGF水平和皮损处VEGFR2表达有关。
李福伦李斌段彦娟徐蓉宋勋余杨
关键词:银屑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热证银屑病患者Th17细胞与相关转导因子的表达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Th17细胞与相关转导因子在血热证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热证银屑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17,IL-23,IL-6水平;收集血热证银屑病患者皮损及正常皮肤作为对照,选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p38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TAT3mRNA,p38mRNA的表达。结果血热证银屑病血清IL-17,IL-23,IL-6水平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同时银屑病患者皮损STAT3,p38阳性率和STAT3mRNA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38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h17细胞在血热证银屑病患者血清与相关转导因子在皮损中表达上调,STAT3,p38可能参与诱导Th17细胞产生,这可能是血热证银屑病辨证论治的科学依据之一。
范斌李峰李欣迮侃徐蓉李斌
关键词:银屑病血热证TH17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