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0719005-3-2)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卢伟萍李江南林宗桂林振敏李菁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气象减灾研究所中山大学广西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海风锋
  • 2篇暴雨
  • 2篇暴雨过程
  • 1篇示踪
  • 1篇图像
  • 1篇图像纹理
  • 1篇纹理
  • 1篇光谱响应
  • 1篇大暴雨
  • 1篇大暴雨过程
  • 1篇大气辐射
  • 1篇大气辐射传输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广西气象减灾...
  • 1篇广西气象局

作者

  • 2篇李江南
  • 2篇卢伟萍
  • 1篇梁维亮
  • 1篇林宗桂
  • 1篇林墨
  • 1篇李菁
  • 1篇林振敏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一次引发北部湾大暴雨过程的海风锋模拟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2008年6月5日北部湾一次引发大暴雨过程的海风锋系统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模式成功模拟出了降水落区、强度及时间变化;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由于海陆风环流引发的中小尺度海风锋系统所造成。(2)日出至午后14时,北部湾沿海区域,伴随着西南强风气流和出海高压后部的东南风气流,来自印度洋海域和南海海域的两股相对高温、高湿空气在与内陆相对较干较冷的空气相遇,来自洋面的两股暖平流叠加,造成温度梯度增大;暖湿气流堆积后,不稳定能量增加,激发了对流运动,引发海风锋生。降水区域大致位于两个不稳定能量轴之间,随着能量轴的移动而移动,同时能量轴在不断深入内陆的过程中不断消耗减弱,降水强度随着减弱。(3)此次海风锋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整个过程集中在日出至14时前后,海陆温度的分布是由暖海冷陆转变成暖陆冷海的过程中。海风锋的整个垂直对流尺度大约在5 km,主要的对流发生在950~800 hPa层(约0.6~2.0 km),水平尺度约40~60 km,是一种近地面层的中-β尺度系统。(4)海风锋自海岸线向内陆的入侵过程中强度逐渐减小。空气流厚度紧靠锋面处较低,其后迅速增大,锋面过后空气流厚度缓慢减小,充分表现出海风锋结构上存在的一个隆起的"头"的特征。
卢伟萍李江南梁维亮林振敏黄嘉宏林宗桂
关键词:大气辐射传输光谱响应图像纹理
北部湾海风锋暴雨过程及合成分析
2011年
[目的]研究北部湾海风锋暴雨过程及合成。[方法]利用常规观测数据、地面自动气象资料及欧洲数值模式格点数据,对1990~2007年期间广西海风锋引起的暴雨天气过程并结合2008年6月5日海风锋触发的强对流天气个例进行统计和合成分析,归纳出北部湾中尺度海风锋系统高低空环流配置的主要特征。[结果]海风锋系统是触发北部湾暴雨的一个重要中尺度系统;在西南季风爆发期间最易激发北部湾海风锋锋生。个例分析初步指出日出后,北部湾海陆温度逐渐由暖海冷陆转变成暖陆冷海,高温高湿的偏南气流与相对低温干燥的偏北气流在北部湾海区交汇,引发垂直环流并激发近地面层的中尺度海风锋系统。合成分析指出了北部湾海风锋锋生的环流特征,即华南上空高层处于强辐散中心,越往低层气压场呈东高西低的形势,北部湾海域位于槽前高后的偏南风急流带,呈气旋性环流的辐合区;高空辐散低层辐合的层结不稳定结构和"抽气效应"为海风环流发展所必须的上升动力,偏南风为北部湾区域带来了丰富的水汽,有利于低层强对流云系的形成和降水的发生。[结论]该研究为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的特征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卢伟萍梁维亮李江南林振敏林墨李菁
关键词:海风锋暴雨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