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1306027)

作品数:8 被引量:88H指数:5
相关作者:蔡新玲赵晓萌朱晓炜李艳春张智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气象局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气象局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降水
  • 2篇气候
  • 2篇极端降水
  • 1篇地形
  • 1篇地域性
  • 1篇地域性特点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汛期
  • 1篇灾害
  • 1篇灾情
  • 1篇灾情分析
  • 1篇正交分解
  • 1篇正交分解法
  • 1篇特征及成因分...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特征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干旱
  • 1篇群发

机构

  • 4篇宁夏气象防灾...
  • 3篇陕西省气象局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作者

  • 2篇李艳春
  • 2篇赵晓萌
  • 2篇蔡新玲
  • 2篇张智
  • 2篇朱晓炜
  • 1篇方建刚
  • 1篇崔洋
  • 1篇叶殿秀
  • 1篇毛明策
  • 1篇冯瑞萍
  • 1篇李莹
  • 1篇雷向杰
  • 1篇蔡敏
  • 1篇杨建玲
  • 1篇孙娴
  • 1篇李茜
  • 1篇李欣润

传媒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暴雨灾害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赤道中东太平洋关键区海温对宁夏春季降水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宁夏全区范围内24个常规气象站近53 a春季降水量资料和美国气候预测中心1961-2013年Nino1+2和Nino3.4月平均海平面温度指数资料及NCEP/NCAR北半球月平均500h Pa高度距平场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及滑动相关分析方法,对宁夏逐年春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进行分型,并分析了各空间分布型的时间演变特征,进一步研究了赤道中东太平洋关键区(Nino1+2、Nino3.4)海温是如何通过对西太平洋副高及500 h Pa中高纬大气环流的影响来影响宁夏的春季降水。结果表明:近53 a来,宁夏春季降水全区一致偏多或偏少分布型的占比超过70%,21世纪后全区降水一致偏少型明显减少;前一年夏秋季节赤道中东太平洋关键区海温与次年宁夏春季降水存在持续5~8个月的显著高相关,其中7~9月相关最显著,且相关程度逐步提高;研究发现,前一年夏秋季节,赤道中东太平洋关键区海温异常,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对次年春季北半球500 h Pa高度距平场上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配置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产生明显的影响,近而影响形成次年春季宁夏降水的水汽来源以及空间分布。因此,这些前期的稳定强信号对宁夏春季降水预测具有明确的指示意义。
李艳春杨建玲朱晓炜
1961-2011年陕西省汛期短时降水变化特征被引量:27
2014年
利用1961-2011年陕西省23个气象站的逐时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汛期(5-9月)降水时数、小时雨强、极端强降水时数和极端降水强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近51年陕西汛期降水时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在空间上不一致,陕北和陕南西部表现为减少趋势,关中大部和陕南东部表现为增多趋势,但降水强度长期变化均呈增强趋势。区域平均降水时数的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区域平均降水强度在波动中呈增强趋势;(2)陕西极端强降水时数和极端降水强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在空间上较为一致,极端强降水时数明显增多,强度明显增强。(3)汛期降水日变化南北不同,陕北午后至傍晚主峰突出,而陕南则早峰明显,关中平原降水日变化相对较小。极端强降水时数和降水量在03:00-10:00(北京时)显著增多,这将增大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发生在夜间,其危害则更大。
蔡新玲叶殿秀孙娴李莹毛明策赵晓萌
关键词:降水强度极端降水
宁夏雾霾时间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根据1961—2012年宁夏22个气象台站逐日天气现象、能见度资料,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和突变分析等方法研究宁夏全区及各区域雾霾时间的演变特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2a来宁夏全区年雾霾时间总体呈增多的趋势,气候趋势系数均通过0.001信度检验;雾霾时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即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为明显减少的阶段,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为波动增多、减少的阶段,2001年以后为明显增多的阶段,全区和中部干旱区在2000年左右发生突变;秋季是全区各地雾霾天气防治的主要季节,银川、固原—泾源一带是雾霾天气防治的重点地区.
张智冯瑞萍
延安市2013年7月极端连续降水致灾评估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陕西省延安市12个气象站建站至2013年7月的降水资料和延安市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资料,从1 h、3 h、6 h、12 h、日最大降水量、3 d连续最大降水量和月降水量等方面分析了延安市2013年7月连续降水的极端性和致灾特点。结果表明:延安市2013年7月全市平均降水量419 mm,为1 000 a一遇极端降水。过程累积地质灾害次数(DL)和过程累计降水量(RL)关系密切,两者关系可以用分段函数描述。延安市RL<137 mm时,无群发地质灾害;137mm≤RL<200 mm且日降水量(RR)<50 mm时,有群发地质灾害但较少;RL≥200 mm或200 mm>RL≥137 mm且RR≥50 mm时,群发地质灾害多。经济比较发达、防灾减灾能力较强的延安市宝塔区2013年7月降水量568 mm,超过1 000 a一遇,其RL<332 mm时,无群发地质灾害;RL≥332 mm时,群发地质灾害多。
雷向杰李芳赵晓萌
关键词:极端降水地质灾害
1961—2009年西北地区东部降水时空分布及成因被引量:16
2013年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9个站点的逐月降水资料,对降水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呈变干趋势,秋季最明显,年降水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近10 a,秋季的年代际降水有增加的趋势。西北地区东部降水主要集中在宁夏南部与青海东部。各个季节及年降水的周期性不一致,存在4 a、8 a和12 a左右的周期。用EOF(经验正交分解法)对年降水进行分析,第一模态全区域呈现一致性;第二模态呈现南北相异;第三模态东西相异明显。结合地面状况,发现地形是影响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最明显的地形系统是高原,六盘山、沙漠戈壁(包括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地形对降水分布也有影响。
朱晓炜杨建玲崔洋谭志强
关键词:降水地形
河套地区暴雨的地域性特点及灾情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选取河套地区87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套地区暴雨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气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套地区暴雨日数呈明显的"东南多、西北少"空间分布特征,暴雨主要出现在河套地区东南部;暴雨以单站暴雨为主,同日1个站出现暴雨占暴雨总数的49.5%,同日10站以上出现暴雨主要是在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和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地区;7-8月份暴雨日数占暴雨总日数的74.1%;局地性暴雨平均每年出现26.3 d、区域性暴雨平均每年出现4.4 d,暴雨总日数、局地性暴雨日数和区域性暴雨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并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年际变化,但均未发生突变现象;河套地区暴雨具有雨日少、雨量大,局地性暴雨多、区域性暴雨少的分布特点,暴雨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受灾、牲畜死亡、房屋倒塌、道路与通信设施毁损,因灾经济损失十分巨大。
张智蔡敏
关键词:暴雨气候特征灾情
陕西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及变化特征被引量:13
2016年
以陕西省为例,探讨了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识别和综合评估方法。采用陕西省96个国家级气象站1961-2013年逐日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各站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值,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并构建了以事件的极端强度、累积强度、累积面积、最大面积和持续时间5个指标的区域气象干旱事件综合评估模型,确定了区域气象干旱事件综合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历史干旱事件验证表明,采用的建模方法和评估等级划分合理。分析表明:陕西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持续时间以10~20 d为主,最长可达218 d。区域性干旱事件主要出现在春夏季。近53 a区域干旱事件频次呈弱的增加趋势,累积日数呈增多趋势,但年际差异大,阶段性特征显著。20世纪90年代持续性干旱事件频繁,强度强。干旱事件地域分布特征显示关中为陕西干旱事件发生的高频、高强中心区域。
蔡新玲李茜方建刚
近50a河套地区东部≥10℃积温的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利用河套地区东部宁夏22个气象台站4~10月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区域≥10℃积温的时空演变及初日、终日的变化特征,采用复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揭示了河套地区东部不同区域≥10℃积温的周期及突变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演变成因。结果表明:近50a河套地区东部≥10℃的积温均呈增加趋势,初终日间隔明显延长;≥10℃积温在1997年出现由少到多的突变,在周期上存在3a和9a左右的长周期,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前后大气环流在1997年前后出现了明显的长周期调整。1997年前,500hPa高度场上中高纬度地区,特别是巴尔喀什湖附近易形成低槽,有利于极地冷空气南下影响河套地区东部,造成气温偏低,≥10℃的积温偏小;1997年后,500hPa环流场发生了显著变化,中高纬度地区经向环流减弱,纬向环流增强,不利于槽区的形成和发展,极地南下冷空气活动次数减少,下游大范围区域内的气温升高,≥10℃积温增加。
李艳春杨建玲苏占胜李欣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