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7GGYB150SF)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 相关作者:唐红荣昊向波周文霞袁宏声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成都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心脏瓣膜病在我国为多发疾病。22%~30%的二尖瓣或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病变患者可伴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其与手术远期效果及病死率密切相关。TR按其发生机制分为器质性三尖瓣反流(organic tricuspid regurgitation,OTR)和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OTR指三尖瓣瓣叶、瓣环、腱索和乳头肌发生病变和功能障碍引起反流。
- 白文娟唐红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三尖瓣反流瓣膜置换术超声心动图
- 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前后右房室径、房室环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观察二尖瓣置换(MVR)加或不加三尖瓣成形术前后右房室径及房室环的变化情况。方法纳入112例2005年4月至2006年12月施行MVR术的患者进入本研究。根据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按照最大三尖瓣环径/体表面积≥21mm/m2的标准,112例患者被分为三尖瓣成形组(TAPG,n=56)和非三尖瓣成形组(NTAPG,n=56)。TAPG在术中加做三尖瓣成形术。术后定期随访,两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11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5.04±5.04)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表面积、心功能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PG中伴有房颤的患者多于NTAPG(P<0.05)。TAPG患者术后右房室径、最大及最小三尖瓣环径均缩小(P<0.05),三尖瓣环缩短分数变化不明显(P>0.05),三尖瓣返流(TR)程度构成比减轻(P<0.05)。而NTAPG患者术后右房室径变化不明显(P>0.05),最大及最小三尖瓣环径增加(P<0.05),三尖瓣环缩短分数变化亦不明显(P>0.05),TR程度构成比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出现5例(8.94%)中度及中度以上TR。结论在术前右房室径及三尖瓣环径明显扩张的患者,MVR术中加做三尖瓣成形,将有利术后右房室径及三尖瓣环的明显缩小、TR程度构成比的显著改善。对于术前没有明显右房室径及三尖瓣环扩张的MVR手术患者也应仔细评估三尖瓣情况,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TR。
- 向波唐红周文霞魏东明荣昊袁宏声肖锡俊
-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三尖瓣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