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无)

作品数:13 被引量:112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学书范国睿朱文婷李国栋夏惠贤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德育
  • 4篇课程
  • 2篇德育活动
  • 2篇德育内容
  • 2篇意识形态
  • 2篇知行
  • 2篇知行合一
  • 2篇社会
  • 2篇社会主义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2篇树人
  • 2篇思政
  • 2篇思政课
  • 2篇主义
  • 2篇立德
  • 2篇立德树人
  • 2篇价值观
  • 2篇核心价值观

机构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教育委...

作者

  • 2篇范国睿
  • 2篇李学书
  • 2篇朱文婷
  • 1篇高德毅
  • 1篇陈郭华
  • 1篇陈锡喜
  • 1篇夏惠贤
  • 1篇李国栋

传媒

  • 2篇课程.教材....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全球教育展望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基础教育
  • 1篇现代教学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高等财经教育...
  • 1篇现代基础教育...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知行合一:中学德育实践模式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在于明确德育目标,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知行合一"为核心的德育框架,为中学开展德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呈现形态上,"知行分离""道德资本""文化标签""知行合一"四种类型,分别体现了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本质上,道德教育是促进学生的道德水平由"知行分离"向"知行合一"转化的过程。其中,价值演化依靠文化宣传手段,理论上促进学生道德水平沿着"知行分离-道德资本-知行合一"的路径发展;行为演化依托社会实践活动,理论上促使学生道德认知沿着"知行分离-文化标签-知行合一"的路径转变。这一逻辑体现在中学德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较有特色的课程德育、仪式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德育模式。
张凤池
关键词:知行合一
试析高校思政课教师双重角色的融合——兼谈葛兰西的知识分子“进化论”被引量:1
2014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践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推广者,又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育者。针对当前部分教师双重角色相互分离乃至相互对立的现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提出了知识分子"进化论",成为解决该矛盾的重要参照。该理论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做富于知识能力的"传统知识分子",还要成为宣传意识形态的"有机知识分子"以及综合育人的"专家知识分子",以实现思政理论课双重目标的相互协调,完成"思想"、"政治"与"教育"三者的有机融合。
朱文婷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知识分子
国际预科证书课程体系中创新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根据国际预科证书课程体系的新旧两个大纲,笔者从理念和目标、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评价四个方面,结合我国对该课程体系的引进和改造实际,探究了该课程体系中创新素养的理论和培养方式,以期对深化课程改革有所助益。
李学书范国睿
关键词:国际文凭项目
“言说”之物·“建构”之基——析葛兰西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
2015年
确保国家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与提高对外话语地位,其关键在于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打造话语内核、寻找现实通路的二重模式,或为这一目标提供可能性路径:在话语内容方面,意大利传统哲学中"集体意志"、"国家精神"与"常识"概念的相互融合,成为话语的言说之物;在话语权实现方面,以"政治—市民社会"关系模型为传播场域,借助政党和有机知识分子两大言说主体开展的阵地战和运动战,成为"权力-权威"的话语斗争主要形式。其理论不仅因哲学深度成为当时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参照,也因方法论价值可为巩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决策参考。
朱文婷陈锡喜
关键词:意识形态话语常识
以大中小学课程德育一体化思路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被引量:1
2014年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是一项国家战略,加强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挖掘并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之间的内在关联性,201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中小学课程德育一体化建设研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攻关,形成了阶段性研究成果。现将该课题有关研究做一梳理介绍。
陈郭华
关键词:中小学课程育德生活情境内在关联性
实施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需求被引量:23
2017年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学生发展规律与身心成长特点以及学科课程教育教学规律,以提升科学性、立足民族性、体现世界性为目标要求,基于学理分析和实证调研,厘清了实施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导向性需求、科学性需求和系统性需求。立足三个层次的需求分析,构建实施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现实起点,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理论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逐步实现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规划和建设,使学校德育从课堂边缘向教学核心转变,从外在他律向内在自驱转变,从专人从事向人人自觉转变。
高德毅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一体化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德育顶层内容体系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转化、内化、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立足理论阐述的维度,吸收了教育天然教化功能中的价值属性和理论共性;立足历史传承的维度,汲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德育的内涵要旨和传习要领;立足国际借鉴的维度,总结了世界各国公民教育中关于德育的共同诉求和普遍经验。基于此,研究提出了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为重点,包含16项二级指标、64项三级指标的大中小德育顶层内容体系。
陈郭华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德育内容体系顶层构建的逻辑起点与实践起点被引量:4
2014年
构建科学性与时代性并重的德育顶层内容体系是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围绕德育内容顶层架构应当立足于培养人,所以,关于人应是什么、现代中国人应是什么自然而然就成为科学构建德育顶层内容体系的逻辑起点。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是立足逻辑起点及现实基础所生发的基础性内容,这四方面作为当前学生德育顶层内容体系的重点内容,虽然不能涵盖德育的全部,但却是根基。同时,应当把学生主体的成长接受规律、教育教学规律这两大方面作为实践起点。
陈郭华
关键词:逻辑起点
学校德育活动与思政课的协同创新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促进德育活动与思政课相互协同,要以思政课为核心,德育活动为拓展,双管齐下,协同育人要对标思政课育人要求规范德育活动实施方案,借助德育活动贯通德育场域,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并将德育活动评价作为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明确评价方式与具体指标.
张凤池
关键词:德育活动协同创新
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活动衔接性研究被引量:15
2019年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在于明确“如何培养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活动区别于学科德育,是活动育人的重要载体。在纵向街接上,要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注重活动目标的街接性,突出活动形式的适切性,保障活动实施的有效性。以“知行合一”为目标,通过“主知型”与“主行型”两套德育活动设计思路,使学生实现道德角色的自我构建。
张凤池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活动衔接性知行合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