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944602)

作品数:21 被引量:76H指数:6
相关作者:熊晖王静敏姜玉武杨海坡吴晔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突变
  • 10篇突变分析
  • 9篇基因
  • 8篇肌营养不良
  • 8篇产前
  • 8篇产前诊断
  • 6篇遗传学
  • 6篇先天
  • 6篇先天性
  • 6篇先天性肌营养...
  • 6篇基因突变
  • 6篇家系
  • 5篇营养
  • 5篇基因突变分析
  • 4篇蛋白
  • 4篇患儿
  • 3篇遗传学分析
  • 3篇测序
  • 2篇蛋白脂蛋白
  • 2篇遗传性

机构

  • 30篇北京大学第一...
  • 7篇山西医科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北京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上海市儿科医...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作者

  • 14篇王静敏
  • 13篇姜玉武
  • 12篇熊晖
  • 11篇吴晔
  • 8篇杨海坡
  • 8篇肖江喜
  • 8篇杨艳玲
  • 7篇吴希如
  • 7篇李东晓
  • 6篇常杏芝
  • 5篇顾强
  • 4篇谈丹丹
  • 4篇刘洁玉
  • 4篇丁娟
  • 4篇刘爱杰
  • 3篇魏翠洁
  • 3篇焦辉
  • 3篇郭芒芒
  • 3篇王爽
  • 3篇尚晶

传媒

  • 9篇中华实用儿科...
  • 6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华围产医学...
  • 2篇第十二次全国...
  • 2篇第十届全国遗...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遗传学与表观...

年份

  • 3篇2017
  • 10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M1神经节苷脂累积病6例患儿临床及遗传学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6例GM1神经节苷脂累积病患儿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6例GM1神经节苷脂累积病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并进行白细胞溶酶体酶活性检测,分析临床特点;进行β-半乳糖苷酶-1(GLB1)基因突变检测,分析遗传学特点。结果1.临床特点:6例患儿均于出生8个月内起病。患儿均有智力运动发育迟缓伴倒退,多数患儿有惊跳反应、癫痫史、肌张力低下,少数患儿有视听力损害、Mongolian斑、肝大及体格生长落后。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均表现髓鞘形成不良,4例见他像丘脑低信号,4例见大脑和/或小脑萎缩。患儿溶酶体酶活性检测均示酸性GLB活性降低。6例患儿均符合GM1神经节苷脂累积病诊断,其中Ⅰ型3例,Ⅱ型3例。2.遗传学特点:6例患儿共发现10种GLBl突变:0.520T〉C(P.Y174H)、c.622C〉T(P.R208C)、c.550C〉T(P.Q184x)、C.446C〉T(P.S149F)、c.266A〉G(P.H89R)、c.601C〉T(P.B201C)、0.148T〉A(P.Y50N)、c.618delC(P.R208MsX21)、c.1343A〉T(P.D448V)、c.410C〉A(P.A137D),其中c.550C〉T(P.Q184X)、c.148T〉A(P.Y50N)、c.618delC(P.R208MsX21)、0.266A〉G(P.H89R)及c.410C〉A(P.A137D)为未报道新突变。4例患儿为复合杂合突变,2例为纯合突变,均分别遗传自表型正常的父母。结论本研究确诊6例GM1神经节苷脂累积病患儿,发现5种GLB1未报道新突变,扩大了GLB1突变谱,为患儿家庭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冀浩然肖江喜李东晓李改梅吴晔延会芳杨艳玲张月华姜玉武王静敏
关键词:Β-半乳糖苷酶突变
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在产前诊断佩梅病中的应用
佩梅病(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PMD,OMIM 312080)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的脑白质弥漫性损害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眼球振颤、进行性痉挛性截瘫、共济失调及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为特征...
王静敏杨艳玲包新华张月华熊晖方方秦炯吴希如姜玉武吴晔杨慧霞郭芒芒李东晓张雨佳陈俊雅孙瑜顾强
关键词:短串联重复序列产前诊断
病理表现为炎症性肌病的LMNA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4例的表型/基因型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与确立4例肌活检病理表现为炎症性肌病的LMNA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L—CMD)患儿的临床、肌活检组织病理特征,并行致病基因突变研究。方法收集先证者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进行腓肠肌活检;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与RNA,采用PCR、反转录(RT).PCR与DNA直接测序方法进行mfM基因突变检测,确定基因突变的类型。结果4例患儿于胎儿期或出生后数月发病,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上肢近端、下肢远端及颈伸肌肌无力,肌张力减低,关节畸形,肌酸激酶轻中度升高,腓肠肌活检病理学检查提示肌营养不良样改变,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肌细胞核形态异常。LMNA基因突变分析发现4例患儿均为显性新生突变,其中3例为未报道的致病突变。4例患儿的父母删AH基因相应突变位点均为野生型。结论通过分子遗传学分析,确诊分别由LMNA的新生突变导致的4例L—CMD,为这些家庭的遗传咨询提供了可能。对出生时或出生后数月出现双上肢近端、双下肢远端、颈伸肌肌无力明显,肌张力低,关节畸形,肌活检提示肌营养不良改变,但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的患者,应分析LMNA基因。基因分析是确诊L—CMD最可靠的方法..
谈丹丹杨海波张艳芝常杏芝刘洁玉韩春锡熊晖
关键词:炎症性肌病突变
LAMA2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的周围神经损害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LAMA2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的周围神经损害及其性质。方法对2002至2015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经基因及分子病理检测确诊,且完成神经传导速度(NCV)和针极肌电图检查的17例LAMA2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对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对其中1例患儿行腓肠神经活检病理研究。结果17例确诊的LAMA2基因相关肌营养不良患儿表型均为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其中男13例、女4例,行电生理检查时年龄1月龄~6岁。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17例,合并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0例,单纯肌源性损害7例。共检测周围神经95根,其中有26根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传导速度较同年龄段正常平均值减慢17%~47%。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下降速度与病程均存在负相关(r=-0.737、-0.771、-0.540、-0.682,P均〈0.05)。腓肠神经活检病理表现证实为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变。结论LAMA2基因相关肌营养不良患儿可有周围神经损害,以髓鞘病变为主,且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随病程延长而加重。
梁晓平王爽张巍袁云丁娟常杏芝魏翠洁刘洁玉熊晖
关键词:神经肌肉疾病肌营养不良神经传导周围神经髓鞘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一家系研究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AD—EDMD)家系的临床、肌活检组织病理特征,探讨其致病基因突变。方法收集AD—EDMD家系先证者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进行腓肠肌活检;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LMNA基因的12个外显子,以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PCR产物纯化后DNA直接测序,确定基因突变的类型,并综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女,现4岁5个月,自幼四肢无力,以近端为著,轻度漏斗胸,肌酶水平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腓肠肌活检病理学检查提示肌肉病样改变。其父亲具有相同症状,随病程进展表现为早期出现肘关节挛缩,颈部僵硬,脊柱侧弯,跟腱紧,四肢缓慢进行性肌无力,窦性心动过缓等。LMNA基因突变分析发现先证者及其父亲LMNA基因第9外显子发生杂合错义突变C.1580G〉C(P.Arg527Pro),此为已报道致病突变。结论对早期出现肘关节挛缩、屈颈受限、脊柱强直、双上肢近端和双下肢远端肌无力明显、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分析LMNA基因,有助于早期诊断EDMD,判断预后;及时有效监测心律失常的变化,适时干预,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基因分析是确诊EDMD最可靠的方法。
谈丹丹焦辉杨海坡常杏芝齐建光刘洁玉熊晖
关键词:关节挛缩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和产前诊断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对确诊的22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ongenitalmusculardystrophy,CMD)患儿进行临床特点总结,对先证者家庭进行遗传咨询,并对其23例再次妊娠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分析2006年10月至2016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22例CMD患儿的病例资料。签署知情同意后,采集其中12例孕11~13周胎儿绒毛组织,及11例孕18~22周胎儿的羊水,提取基因组DNA,进行产前诊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基因测序方法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进行相关基因突变检测。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连锁分析鉴别是否有母血污染和胎儿生物学父母。结果(1)确诊的22例先证者中,13例为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均为三4俐2复合杂合突变。13例中,4例为野生型,7例为杂合子,2例携带与先证者相同复合杂合突变。(2)3例LMNA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先证者,均为LMNA新生突变,其中2例胎儿为野生型;1例胎儿携带与先证者相同致病突变,其母亲为突变嵌合体。(3)1例Ullrich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为COL6A2复合杂合突变,胎儿为野生型。(4)5例d一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病,其中2例为肌一眼一脑病,为POMGnT1复合杂合突变,2例胎儿均为杂合子;1例为先天性肌营养不良IC型,为FKRP复合杂合突变,胎儿携带相同致病突变;1例为POMGnT1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伴智力障碍(congenitalmusculardystrophywithmentalretardation,CMD—MR),为POMGnT1复合杂合突变,胎儿携带相同致病突变;1例为POMT1相关CMD—MR,为POMT1复合杂合突变,第1次产前诊断提示胎儿携带与先证者相同复合杂合致病突变,第2次产前诊断胎儿为杂合子。结论目前CMD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对确诊的先证者家庭提供准确遗传咨询并进行有效的产前诊断,以期终止遗传链。
范燕彬傅晓娜葛琳焦辉杨海坡谈丹丹刘爱杰宋书娟马祎楠潘虹杨慧霞王静敏熊晖
关键词:肌营养不良产前诊断基因检测
30例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患儿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正>目的对中国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MLC)患儿进行临床及遗传学分析,总结患儿临床特点,进行MLC1/GlialCAM分析,提供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方法根据MLC诊断标准,收集30例自2007年至2016年在北...
曹彬彬延会芳郭芒芒谢涵吴晔顾强肖江喜尚晶杨艳玲熊晖牛争平吴希如姜玉武王静敏
文献传递
30例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患儿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目的对中国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MLC)患儿进行临床及遗传学分析,总结患儿临床特点,进行MLC1/GlialCAM分析,提供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方法根据MLC诊断标准,收集30例自2007年至2016年在北大医院...
曹彬彬延会芳郭芒芒谢涵吴晔顾强肖江喜尚晶杨艳玲熊晖牛争平吴希如姜玉武王静敏
原发性智力障碍/发育迟缓患儿临床及遗传学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对30例原发性智力障碍/发育迟缓(ID/DD)患儿进行临床及遗传学分析,明确病因诊断。方法收集病例,按照规范化ID/DD病因学诊断流程,对30例患儿依次行生化、代谢、神经影像学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LPA)、目标基因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染色体基因芯片分析(CMA)等检查,对检出的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30例(100%)患儿均表现智力、运动、发育落后,12例(40.0%,12/30例)伴先天畸形,8例(26.7%,8/30例)伴精神行为异常;29例(96.7%,29/30例)存在遗传变异,8例(26.7%,8/30例)变异为致病性突变,其中4种基因的5种变异为未报道的新突变:NFIX c.613C〉T (p.Q205X),DHCR7 c.1376G〉A(p.W459X)与c.901C〉A(p.H301N),UPF3B c.1034G〉A(p.R345H),DLG3 c.128G〉T(p.G43V),确诊22q13.3微缺失综合征、Angelman综合征、Sotos综合征2型、Smith-Lemli-Opitz综合征、11q24.1q24.2微重复综合征、15q21.3q22.2微缺失综合征各1例及X连锁ID 2例。染色体核型、MLPA、目标基因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CMA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4.5%(1/22例)、6.7%(2/30例)、13.3%(4/30例)、28.6%(2/7例)。结论明确了8例ID/DD患儿的病因诊断,扩大了NFIX、DHCR7、UPF3B、DLG3基因突变谱。在国内首次报道1例NFIX突变导致Sotos综合征2型。
延会芳冀浩然杨晓平吴晔杨艳玲余永国范燕洁张玲曹彬彬肖江喜张锋姜玉武王静敏
关键词:智力障碍发育迟缓高通量测序
婴儿型糖原累积症Ⅱ型六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分析6例婴儿型糖原累积症Ⅱ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Ⅱ,GSDⅡ)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诊断的6例婴儿型GSDⅡ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血生化检查、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酸性α-葡糖苷酶(GAA)活性检查、GAA基因突变分析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例婴儿型GSDⅡ患儿有5例诊断为经典婴儿型(男1例,女4例),1例女性患儿为非经典婴儿型.起病年龄从生后到3个月不等,所有患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肌无力、肌张力低下,运动发育落后甚至倒退,还表现有呼吸困难(4例)、喂养困难(2例),哭声弱(2例)、肝脏增大(2例)、巨舌(1例).6例均有心界扩大,3例胸部X线发现心影增大,心胸比例增加,4例行超声心动图均有心肌肥厚表现,3例行心电图检查均有PR间期缩短及心室高电压表现.所有患儿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较正常升高3~7倍(441 ~1 238 U/L).4例进行GAA活性检查的患儿的酶活性水平均较参考值明显降低[1.3~2 nmol/(spot· d)].4例进行GAA基因检测,共有8种不同的点突变;其中错义突变6种,分别是c.998C> A(p.Thr333Lys)、c.1280T>C(p.Met427Thr)、c.1760T>C(p.Leu587Pro)、c.1924G> T(p.Val642Phe)、c.2012T>A(p.Met671Lys)、c.2105G> A(p.Arg702His);无义突变1种,c.2662G> T(p.Glu888X);移码突变1种,c.2812_2813delTG(p.Cys938fs).随访中5例经典婴儿型患儿已死亡,死亡年龄7个月~1岁1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14.5个月;1例非经典型患儿仍存活,现已2岁5个月.结论 婴儿型GSDⅡ临床主要表现有肌无力、肌张力低下,心肌受累;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GAA活性明显降低.GAA基因检出致病突变.
丁娟黄昱杨海坡张清友侯新琳刘雪芹杨艳玲能晖
关键词:GLYCOGENSTORAGEDISEASE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