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63505)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赵凤敏刘涛巴燕曹功泽徐登霆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油田
  • 3篇驱油
  • 2篇胜利油田
  • 2篇内源微生物
  • 2篇微生物驱
  • 2篇微生物驱油
  • 2篇采收率
  • 1篇断块
  • 1篇油藏
  • 1篇水驱油
  • 1篇水驱油藏
  • 1篇提高采收率
  • 1篇配气
  • 1篇群落
  • 1篇群落分布
  • 1篇微生物提高采...
  • 1篇激活剂
  • 1篇RDNA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作者

  • 2篇赵凤敏
  • 2篇徐登霆
  • 2篇曹功泽
  • 2篇巴燕
  • 2篇刘涛
  • 1篇郝滨
  • 1篇孙刚正
  • 1篇宋智勇
  • 1篇汪卫东
  • 1篇高光军

传媒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胜利油田水驱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分布规律被引量:13
2013年
根据胜利油田的油藏特点,在温度(55~91℃)、矿化度(3 000~20 000 mg/L)及渗透率((207~6 900)×10^(-3)μm^2)等油藏条件下,利用16S rDNA克隆测序技术研究了10个水驱油藏的内源微生物种群及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油藏内源微生物由种类丰富的细菌和古菌组成.其中,细菌以变形杆菌门为主(其中Gammaproteobacteria数量占总菌数的41.4%,Betaproteobacter记数量占总菌数的25.0%),共计114个属;另外,古菌共计14个属.整体上涵盖了烃降解、产生物表面活性物质、产甲烷等多种驱油功能微生物,其中,石油烃降解菌Achromobacter、Arcobacter几乎分布于所有研究区块.群落结构受到油藏温度、矿化度、渗透率、水驱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高温度的油藏中古菌种类以及细菌中Thermu.s、Thermincola、Thermanaeromonas等嗜热菌含量均显著提升.其中:90℃油藏的嗜热细菌数量占总菌数的23%,并出现了极端嗜热古菌Geoglobus;矿化度10 000 mg/L以上的区块,耐盐菌数量占总菌数的30%左右,约为该矿化度以下油藏的2倍,而较高矿化度下的严格厌氧、反硝化等代谢形式未形成优势;油藏渗透率提高和水驱时间的延长会显著提高微生物多样性,种属数量增幅可达1倍以上.以上结果表明:研究的各水驱油藏普遍具有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的生物基础;不同的油藏环境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微生物驱油的激活配方及注入工艺需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优化.
宋智勇郝滨赵凤敏高光军汪卫东
关键词: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内源微生物群落分布水驱油藏胜利油田
胜利油田沾3断块内源微生物现场激活试验及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针对胜利油田沾3断块开发难度日益增加的状况,通过激活地层内源微生物来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经过室内物模试验,得到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激活体系,激活后菌浓能提高4个数量级,而硫酸盐还原菌被有效抑制,物模驱油试验能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7%以上。为了验证室内研究获得的激活剂在实际油藏中的激活效果,采取油井单井吞吐的方式,在沾3断块沾3-26井、沾3-X24井、沾3-25井3口油井开展内源微生物现场激活试验。结果表明,油藏内源微生物均被大量激活,其中沾3-26井激活后细菌总量从102个/ml提高到106个/ml,乙酸根离子浓度由试验前的35mg/L上升到554mg/L,另外2口油井也取得了较好的激活效果。现场激活试验结果为沾3块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奠定了基础。
曹功泽徐登霆张绍东巴燕刘涛孙刚正
关键词:内源微生物微生物驱油激活剂
油田微生物驱油注入工艺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前,随着各个油田微生物驱油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现场的应用也日益扩大和完善。其中注入工艺技术的进步,对微生物驱油技术又起到关键的作用。结合现场微生物驱油的效果,从注入工艺流程的特点、注入设备的研制、注入工艺的调整优化、注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合试验区块的特点提出了适合现场的微生物驱油的工艺流程。
徐登霆刘涛曹功泽赵凤敏巴燕
关键词:微生物驱油配气采收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