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840021)

作品数:14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小平高珊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群体性
  • 7篇群体性事件
  • 7篇网络群体
  • 7篇网络群体性事...
  • 2篇心理
  • 2篇网络
  • 2篇干预
  • 2篇LINDA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情感
  • 1篇得失
  • 1篇心理因素
  • 1篇心理账户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责难
  • 1篇账户
  • 1篇整体干预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实证

机构

  • 14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李小平
  • 1篇高珊

传媒

  • 2篇心理学报
  • 2篇心理科学
  • 2篇前沿
  • 1篇理论月刊
  • 1篇社科纵横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今传媒
  • 1篇心理与行为研...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 1篇教育与教学研...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理进化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及应对——当特异性推断模块遇上网络被引量:1
2019年
从人类心智进化的结果与网络特性相互作用的长焦视角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可以弥补这一领域中微观研究视角的缺失。欺骗者觉察模块对欺骗敏感的特性会使一些应对策略被归为欺骗行为而发生超乎想象的负面舆情,且应对者会因为被记住为欺骗者而在后续事件中处于不利地位;统计与概率推断模块会因忽视基础比率以及对频数敏感的特性而令网络中各观点或论据的分布情况被当成现实的分布情况,从而导致偏激或一边倒的舆情反应;再认启发依赖于社会信息过滤功能的特性,会使得它在网络中发生颇大偏差而助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爆发。
李小平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
概念范畴情境化视角下的Linda问题初探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首先提出了Linda问题的概念范畴情境化视角。该视角认为,Linda问题中的T和F的范畴分别与T&F中T和F的范畴并不一定相同,当T&F中的T和F的范畴比相应的T与F单独呈现更大时,就有可能导致T&F>T或T&F>F为合理判断而非谬误的情形,因而至少不能将所有的T&F>T或T&F>F的判断都归为谬误。本文通过三项研究发现,被试对T&F中T与F和T与F的专业性判断确实不完全相同;排除作出女权的专业性合取事件<女权的专业性独立呈现且出纳的专业性合取事件<出纳的专业性独立呈现的判断者,所谓谬误水平显著下降;对Linda问题的排序项增加"专业的"限定词,以增加相应概念范畴的稳定性,显著减少合取谬误。这说明Linda问题的概念范畴情境化视角获得了支持。
李小平
关键词:情境化
记忆错认视角下扶人被讹现象的冷思考
2015年
针对当前好心扶人反被指为肇事者的现象,试图从记忆错认的视角对被救助者的行为原因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本人认为,被救助者的"讹人"的行为未必源于道德不良,而有可能是因为被救助者的记忆无意识的产生了错误偏差所致。这种错误偏差是一种客观规律,被救者自己并不知晓且不自主,所以这些事件并非全关道德。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认为,让民众认识到扶人被讹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着记忆错认因素这一客观规律,将有助于抚平民众在相关事件中被挫伤的道德情感和消除老人被污名化的标签。
李小平
关键词:道德情感
事实推断偏向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应对被引量:2
2018年
在网络群体性事件演化过程中,归纳的单调效应、证真偏向以及可得性启发的影响得到了分析。归纳的单调效应被认为在指向性趋同信息出现时,将增加或坚定事件中的趋同者,并导致参与者的规模急速增加;证真偏向被认为在结构性相似观念的共同作用下,将急剧减少参与者的批判与质疑行为,从而导致参与者的一致性轻信行为和观点的迅速趋同;可得性启发被认为在媒体的长期负面报道或网络平台反复推送负面信息的作用下,将导致事件的参与者将或然性的小概率负面事实认定为必然的负面事实;这三项事实推断偏向的上述效应被认为最终将助推甚至直接导致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或改变其演化路径。因此,发布可信赖的异质性信息、改革评论信息的排序规则以及提供信息阅读的外在辅助工具等对策有助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平息。
李小平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
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心理因素的探讨维度与疏失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首先指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心理因素不仅无处不在,而且通过对它的探讨能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干预提供即时且可行的抓手;因此在网络群体性事件诸多因素的探讨中具有独特价值。有鉴于此,本文从社会心理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两个层面对现有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相关心理因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然后,在梳理的基础,本文指出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探讨中的疏失。主要包括忽视了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心理因素的特殊性、缺乏实证且有深度的探讨以及缺乏统、精细的理论探讨框架。
李小平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心理因素疏失
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干预中的类比策略探讨
2015年
本文首先分析了类比策略在包括网络群体性事件在内的公共事件干预中的独特优势;然后着重分析了这一策略在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干预中所具备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高校所拥有的大批类比艺术高超的教师队伍以及教师与学生间认知结构趋同的特点是高校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采用类比干预策略的独特优势。同时,类比策略以相似性为基础、属于以一对多的格局以及相关参与者富知、批判性思维能力强等特征也容易导致类比干预策略失败,故应审慎运用。
李小平
关键词: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
艾勒悖论再探——三结果决策的齐当别式表征:“好-坏”抑或“最好-最坏”?被引量:2
2017年
艾勒悖论的第一项决策任务属于三结果决策任务,这对齐当别模型以及鉴别其不同判断任务间的优势都具有特殊意义。本研究通过3项子研究系统的探讨了不同表征方式("最好-最坏","好-坏")、不同判断任务(经典判断任务与联合判断任务)、不同数量级的结果值(万元级、百万元级以及亿元级)以及不同决策情境(迫选,非迫选)上,齐当别模型对艾勒悖论的解释力。结果显示:无论是迫选情境还是非迫选情境,经典的艾勒悖论均可被齐当别模型解释,但应基于"好-坏"而非"最好-最坏"表征维度;齐当别模型的联合判断任务在三结果决策任务上的预测力也再次被证明优于经典判断任务。
李小平
类神经网络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干预
2020年
人与互联网构成的整体具备神经网络的诸多特性:(1)网络整体具备分布式特性与可训练、可学习及可调整性;(2)信息的产生具备非中心性;(3)信息的加工与传递具备平行性、迅即性;(4)信息的存储具备非中心性、高容损性。从类神经网络的特性出发,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演化机制及干预措施进行探讨。在机制层面具体包括:信息发布的非中心性和加工的平行性会助推网络群体性事件;信息存储的高持久性会放大已发生事件与旧有信息的影响;误差调整机制将扩大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爆发规模。在建议层面则提出应主要干预类神经网络而非网络群体性事件,并应树立调理的而非应对的思想。
李小平
关键词:类神经网络分布式网络网络群体性事件
经济决策中零整钞间的心理账户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两个研究,证实了在消费、储蓄两个经济决策领域存在零整钞间的心理账户效应;与此同时研究还表明,被试的消费倾向除与消费的实质目的有关之外,确实与金钱自身的因素有关系,这些关系包括钱钞携带的方便性、个体维持大面额钱钞完整性的目的以及钱钞面额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匹配性。
李小平高珊
关键词:心理账户经济决策
损失规避源于损失程数多于获得?——损失规避的得失程数变化视角的再检验被引量:1
2015年
刘欢、梁竹苑和李纾(2009)在探讨损失规避的得失程数变化视角时所取的损益值范围、对安于现状偏差的控制等方面存在缺陷。本研究在考虑这些因素后再次对得失程数变化视角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被试在涉及寿命(得一程失一程)以及自由的决策任务时都表现为损失规避;且并未在"得三程失两程"的不同决策任务上一致表现出更低的损失规避。这表明,得失程数变化的视角需作重要修正;另外,预期理论与情绪预测误差理论亦不可完全解释本研究的结果。
李小平
关键词:损失规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