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47)

作品数:22 被引量:112H指数:6
相关作者:陈玉刚苏长和郑英琴陈志敏钟飞腾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国际秩序
  • 5篇秩序
  • 2篇地缘
  • 2篇地缘政治
  • 2篇多边主义
  • 2篇新兴经济
  • 2篇新兴经济体
  • 2篇政治
  • 2篇主权
  • 2篇经济体
  • 2篇朝贡
  • 1篇代序
  • 1篇帝国
  • 1篇帝国主义
  • 1篇新型大国关系
  • 1篇新自由主义
  • 1篇议题
  • 1篇战略性
  • 1篇秩序构建
  • 1篇秩序观

机构

  • 15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国际问题...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国际关系学院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4篇陈玉刚
  • 3篇苏长和
  • 3篇郑英琴
  • 2篇吴澄秋
  • 2篇陈志敏
  • 2篇钟飞腾
  • 1篇姜鹏
  • 1篇肖晞
  • 1篇董贺
  • 1篇俞沂暄
  • 1篇潘忠岐
  • 1篇沈逸
  • 1篇张建新
  • 1篇吉磊

传媒

  • 8篇复旦国际关系...
  • 3篇世界经济与政...
  • 2篇国际观察
  • 1篇当代世界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国际展望
  • 1篇当代亚太
  • 1篇边界与海洋研...
  • 1篇外交评论(外...
  • 1篇学术前沿
  • 1篇亚太安全与海...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巴西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努力与成效——一个比较研究
2016年
本文探讨巴西为追求全球治理体系中更大权力而在推动全球安全治理架构与全球经济治理架构的变革方面所作的努力,总结巴西追求这一目标的策略以及在上述两个领域努力的成效,进而分析在这两个领域成效差异的原因。本文认为,虽然巴西在推动全球安全治理架构变革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架构变革时运用了相似的策略,即在多边谈判中积极把自己塑造成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并加入四国集团、金砖国家等由大国组成的国家集团,但由于两个领域的不同性质与原则,以及支撑与推动这两个领域变革的不同的国际结构和集团内结构,巴西在这两个领域努力的成效也不同。
吴澄秋
关键词:全球治理金砖国家新兴经济体
多极世界的治理模式被引量:12
2013年
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军事力量多极化和规范力量多极化预示着多极世界将是未来世界最为可能的形态。尽管多极世界可以是一个不稳定的世界,就像历史上大多数时候所发生的那样,但是在一个互赖、有核和制度多极的时代,全球治理也并非没有可能。在排除了单极、无极和新两极的治理模式以及多极不治理模式之后,作者主要讨论了多极世界的三种治理模式:大国协调、西方自由国际秩序和板块化地区治理,分析了各个模式的现实性、正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三种模式在现实世界中的演进路向。作者认为,大国协调应是未来多极世界的基本治理模式,但这种模式应是渐进生成的,是兼容并蓄的,也是引领合作的。
陈志敏
规范变迁与身份再造:主权零死亡时代大国崛起战略之路径重构被引量:6
2015年
在体系规范进化的主权国家零死亡时代,崛起国奉行"安全搭车与推责"的"联系性崛起战略"较奉行传统的"安全自助"的"变位性崛起战略"要面临更小的结构压力与冲突风险。单纯比较崛起国与霸权国二者权力位差的误区在于,它从根本上忽略了崛起国需要面对整个霸权国的全球联盟体系以及只有高出社会基本需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部分才是真正衡量超级大国间潜在资源转化能力的根本要素这两大基本事实,这也是崛起进程中崛起国学者提出放弃"韬光养晦"转向激进外交政策的根源。在全球化时代,海权战略应服从于国家崛起的整体战略,海权所承载的更多的是"海运"而非海军。大国崛起应是一个水到渠成、实至名归的过程。
姜鹏斯捷潘尼杜什卡.波波夫
国际格局演变与中国的全球战略和角色被引量:5
2017年
当前,国际格局演变正进入关键阶段,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正在加速形成。由西方单方面主导的国际体系遭到严重冲击,共商共建的全球体系正成为新的时代潮流。中国是新兴全球体系的积极推动者和塑造者。
陈玉刚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地缘政治西方政治
“比异”齐飞?——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认识与思考被引量:6
2014年
尽管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一个概念,但中美自建交以来就一直在摸索构建一种新型大国关系。学术界围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讨论多从"求同"视角出发,力图通过发掘两国关系中的共同因素和交集所在,推动合作潜力和空间的扩大。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思考途径。然而另一方面,中美两国的差异性却不可低估,有些差异甚至是根本性的。突出差异并非否定两国合作的可能性,而是强调在正视和摆正差异前提下如何深化合作。因此,中美之间既要求同,也要比"异"。求同是为了寻找共同合作的基础,比"异"是为了使各自更冷静地思考自己和对方。实际上,在比"异"的基础上求"同",也正是40多年前《中美上海公报》得以签署的智慧所在。恰当的"比异",正好可以看出两国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尊重奠定基础。
苏长和
关键词: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传统国际秩序观及其当代启示被引量:4
2014年
中国传统国际秩序观起源于先秦时期,其实践与观念的变迁体现于朝贡体系的发展脉络中,以秦汉时期为确立期,在唐宋时期产生了内在的转型,在明清时期由盛而衰。天下、和合、王道作为中国传统国际秩序观的核心理念,为当代中国思考国际秩序问题提供了历史积淀、世界维度及理论基石。中国应以现代视角汲取传统观念的精髓,将之运用于当代国际秩序观的构建与完善。
肖晞董贺
关键词:朝贡体系
中国的国际秩序观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对国际秩序观进行了细分,在此基础上具体描述并分析了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中国认同以《联合国宪章》为代表的现有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但是认为这些原则并未完全落实——强权政治不时发生,弱小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权益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各种文明和发展道路未能真正得到尊重与包容。据此,中国提出"和谐世界"的理想国际秩序观,并设想通过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和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来保障国际秩序和平、稳定、互利转型。
俞沂暄
国际秩序与国际秩序观(代序)被引量:3
2014年
首先,非常感谢本辑文章的各位作者,欣然应编者之邀,同意赐稿。由于编者是靶向式约稿,有的作者已经发表了很好的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因此就在前作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修改补充后,收录进本文集。正是由于各位专家的鼎力支持,本文集主题才比较完整地得到了探讨。国际秩序观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重要到它可以决定下一次世界大战是否打得起来。试想,如果每一方对国际秩序都感到满意,对其发展应取的方向看法一致,那么国家间的冲突和国际性的战争也就显得多余了。当然,我们知道这个任务并不容易完成,高度一致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陈玉刚
关键词:国际秩序秩序观国家主权多边主义
能力、等级与秩序:全球网络空间信息秩序研究——基于国际秩序的研究视角
2014年
全球网络空间的信息秩序,包含信息传播与基础设施管理的秩序安排。这种秩序,可以看作是现实世界中的国际秩序在网络空间的投影。影响这种秩序安排的关键因素,包括能力要素的分配,以及已经存在的秩序结构。本文以联合国框架下有关信息传播新秩序的争论,以及围绕全球网络空间域名管理结构的争论作为典型案例,透视全球网络空间里由能力和等级共同决定的秩序结构。
沈逸
关键词:国际秩序网络空间
后危机时代美国的国际秩序观
2014年
尽管有不少美国学者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进一步的权力转移,后危机时代的国际体系将进入"后美国"、"后西方"时代,或"无极世界"、"无主世界",但美国政府和其他学者却坚决反对"美国衰退"论,认为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领导者,国际体系变革主要是体系重心的转移,美国将在太平洋地区迎来新的"美国世纪"。奥巴马政府明确提出要致力于建设"公正、可持续的国际秩序"。如何确保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秩序,既能有效解决各种全球性挑战,又能"重振美国全球领导地位",是奥巴马政府的核心关切。
潘忠岐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国际秩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