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522408)
-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2
- 相关作者:黎燕肖鹤侯春梅沈倍奋张及禄更多>>
-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吉林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靶向B淋巴细胞的治疗策略
- 2012年
- 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B细胞淋巴瘤中,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表现为异常活化或恶性增殖。靶向B细胞的免疫治疗包括直接治疗策略和间接治疗策略。直接治疗策略采用抗CD20抗体、抗CD22抗体等与B细胞特异性结合,诱导B细胞凋亡或通过抗体的Fc段介导的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发挥直接的清除作用。间接治疗策略通过干扰其他免疫细胞(如T细胞)与B细胞的作用,阻断B细胞活化所需的第二信号;或者靶向一些能促进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的因子,通过拮抗这些因子的功能间接影响B细胞的功能。本文将简要介绍B细胞靶向治疗策略。
- 邢陈肖鹤侯春梅黎燕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B细胞淋巴瘤单克隆抗体
- 小鼠狼疮样肾炎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制可诱导的小鼠狼疮样肾炎模型。方法:本研究利用正常成年DBA/2J与C57BL/6杂交子一代(B6D2F1)(雄性)小鼠为受体鼠,接受多次大量DBA/2J(雄性)小鼠脾脏、胸腺、淋巴结细胞的静脉输注(每周2次,共4次),2个月左右大部分受体小鼠出现局部胡须脱落、腹水、毛发变色等现象。结果:ELISA显示血清中IgG、IgG1和IgG2含量明显增加(P<0.01)。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显示,近80%实验组小鼠出现蛋白尿,而对照组小鼠未发现存在尿蛋白。病理学分析显示,皮肤、肠道、肝脏和肾脏均有炎性细胞浸润,尤以肝脏、肾脏病变为著。结论:提示已初步建立了较稳定的小鼠狼疮样肾炎模型,为相关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 侯春梅张及禄黎燕沈倍奋冯健男肖鹤
- 关键词:小鼠狼疮肾炎炎症
- 慢性移植排斥反应诱导的小鼠肾炎发生因素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究慢性移植排斥反应诱导小鼠肾炎的发生机制,为下一步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DBA/2→B6D2F1(DBA/2J×C57BL/6)移植小鼠模型,通过尿蛋白检测以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确定小鼠肾炎的发生;利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以及实时定量PCR分析慢性移植排斥反应诱导小鼠肾炎发生过程中T、B淋巴细胞的活化情况,以及靶组织器官中各种因子或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同系基因型移植对照组(B6D2F1→B6D2F1)小鼠相比,异体移植实验组(DBA/2→B6D2F1)小鼠脾细胞中CD4+CD69+、CD8+CD69+双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增加,B220+I-Ab+双阳性细胞的I-Ab表达显著增强,提示T、B淋巴细胞的活化;另外,在实验组小鼠肾组织中,趋化因子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BLC)以及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tn)表达上升;炎性细胞因子(如IL-6、IL-1β)表达显著增强;促纤维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以及纤维增生相关蛋白如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提示组织炎症以及纤维化的发生。结论慢性移植排斥反应诱导肾炎发生可能与激活淋巴细胞以及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促纤维生长因子的分泌表达有关。
- 魏应林张及禄侯春梅孙剑孙德军沈倍奋黎燕肖鹤
- 关键词:肾炎淋巴细胞活化免疫荧光实时定量PCR
- 西罗莫司对小鼠皮肤胶原沉着病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的探讨
- 2012年
- 目的基于建立的表现为皮肤胶原沉着的小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探讨西罗莫司对该慢性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B10.D2→BALB/c异基因移植小鼠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异基因移植治疗组(实验组)口服西罗莫司,连续治疗,剂量3 mg/(kg.d);异基因移植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橄榄油。同时移植BALB/c供体小鼠细胞混悬液给受体BALB/c小鼠作为同基因移植组。记录小鼠体质量和状态变化情况;取背部皮肤,进行病理分析;提取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趋化因子(RANTES、MCP-1)及纤维生成相关因子(TGF-β1、胶原Ⅰ)表达水平的变化;取外周血和脾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期结束(11周)时,西罗莫司治疗组小鼠体质量[(20.43±2.27)g]与橄榄油对照组[(14.13±1.47)g]相比明显恢复(P<0.05);病理分析显示,与橄榄油对照组相比,西罗莫司治疗组小鼠皮肤无明显的增厚变硬,纤维增生以及炎症细胞浸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证实,西罗莫司治疗组小鼠皮肤RANTES、胶原Ⅰ、TGF-β1以及MCP-1 mRNA转录水平较橄榄油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此外,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西罗莫司治疗组小鼠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所占比例[(11.47±1.42)%]与橄榄油对照组[(7.57±0.63)%]相比显著上调(P<0.05);西罗莫司治疗组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所占比例[(24.55±0.21)%]与橄榄油对照组[(11.05±1.2)%]相比显著上调(P<0.01)。结论西罗莫司可能通过上调CD4+CD25+FOXP3+Treg细胞,抑制效应细胞的活化,下调炎症细胞以及趋化因子的分泌表达,从而改善小鼠皮肤病变(胶原沉着以及炎性浸润),显著提高小鼠的生存质量。
- 邢陈侯春梅李新颖陈国江韩根成冯健男沈倍奋黎燕肖鹤
-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西罗莫司TREG细胞皮肤疾病
- 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3年
- 芬戈莫德(fingolimod,FTY720)是冬虫夏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多球壳菌素(myriocin,ISP-1)通过结构改造而合成的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与传统的免疫抑制剂不同,它不影响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主要作用于细胞表面的鞘氨醇-1-磷酸受体(S1PR)来发挥免疫抑制和免疫调控作用。本文介绍FTY720对T、B淋巴细胞和天然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性T细胞)的分布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探讨FTY720对炎症的免疫抑制和免疫调控作用;对FTY720在自身免疫病、移植物抗宿主病和肿瘤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FTY720的副作用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做了简要总结。
- 郑明克肖鹤黎燕马远方
- 关键词:芬戈莫德免疫抑制免疫细胞免疫相关疾病副作用
- 芬戈莫德对小鼠皮肤胶原沉着病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芬戈莫德对小鼠皮肤胶原沉着病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B10.D2→BALB/c异基因移植小鼠皮肤胶原沉着病模型,随机分为两组,芬戈莫德治疗组口服芬戈莫德1 mg/(kg.d),连续治疗50 d;模型组口服等体积的无菌PBS+无水乙醇(芬戈莫德溶剂)混合溶液。同时移植BALB/c供体小鼠细胞混悬液,建立BALB/c小鼠同基因移植对照。记录小鼠体质量和状态变化情况;取耳部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提取耳部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趋化因子,即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以及纤维生成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胶原Ⅰ表达水平的变化;取第4周和第8周各组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期结束(13周)时,芬戈莫德治疗组小鼠体质量(18.67±0.26)g,明显高于模型组(15.68±1.45)g(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芬戈莫德治疗组小鼠皮肤无明显增厚变硬、胶原沉着及炎性细胞浸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证实,芬戈莫德治疗组小鼠皮肤RANTES、胶原Ⅰ、TGF-β1以及MCP-1 mRNA转录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流式检测结果显示,第4、8周时芬戈莫德治疗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为(22.8±5.96)%与模型组(72.96±14.97)%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芬戈莫德主要通过降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抑制效应细胞的活化,下调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趋化因子的分泌表达,从而改善小鼠皮肤胶原沉着及炎性浸润,显著提高小鼠的生存质量。
- 郑明克侯春梅张仁文韩根成陈国江李新颖沈倍奋马远方黎燕王仁喜肖鹤
- 关键词:芬戈莫德移植物抗宿主病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
- 一种表现为皮肤胶原沉着病的小鼠慢性移植排斥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建立一种小鼠慢性移植排斥模型。方法将6~8周龄BALB/c(雌性)小鼠经6 Gy60Co全身照射后随机分为同基因移植组和异基因移植组。异基因组尾静脉输注未经照射的B10.D2(雄性)小鼠的骨髓细胞和脾细胞的混合悬液。移植术后通过小鼠性染色体基因组检测、组织病理学分析,以及流式细胞仪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确定小鼠病变的发生。结果病理学分析显示,异基因组小鼠主要表现为皮肤损伤,与同基因组相比,皮肤明显增厚,皮肤弹性降低,真皮层炎性细胞浸润,毛囊和脂肪减少或消失,大量的纤维组织增生,皮下组织出现明显结构改变;性染色体基因组分析显示,异基因组受者小鼠皮肤内有供者小鼠细胞的浸润;流式结果显示,异基因组小鼠皮肤内CD11b、CD45和CD3表达明显增强;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异基因组小鼠皮肤RANTES、TGF-β1以及胶原蛋白ⅠmRNA水平明显升高。结论与同基因组小鼠相比,异基因组小鼠表现为皮肤胶原沉着病损伤;CD11b+、CD45+和CD3+细胞以及趋化因子RANTES和细胞因子TGF-β1参与了这一病理过程的发生。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表现为皮肤胶原沉着病的小鼠慢性移植排斥反应模型,为相关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基础。
- 侯春梅张及禄高小飞李新颖冯健男沈倍奋黎燕肖鹤
- 关键词:移植物排斥动物模型
- 西罗莫司对慢性排斥反应诱发小鼠肾炎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
- 2014年
-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对慢性排斥反应诱发小鼠肾炎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DBA/2小鼠→B6D2F1(DBA/2×C57BL/6)小鼠的慢性排斥反应诱发的小鼠肾炎模型,随机分为两组西罗莫司治疗组和模型组。西罗莫司治疗组给予西罗莫司1 mg/(kg·d),连续治疗12周;模型组给予同样剂量的橄榄油。通过尿蛋白检测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确定小鼠肾炎的发生。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清中抗核酸抗体(抗-dsDNA IgG、抗-dsDNA IgG1、抗-dsDNA IgG2a、抗-ssDNA IgG、抗-ssDNA IgG1、抗-ssDNA IgG 2a)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肾脏中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IL-1β、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B细胞趋化因子(BLC)、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胶原蛋白(collgen)Ⅰ的水平;直接荧光标记检测外周血或脾中T、B淋巴细胞的活化水平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变化。结果 12周观察期结束时,西罗莫司组小鼠肾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的小鼠肾组织有明显的血管内膜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西罗莫司组的小鼠肾组织趋于正常;建模后5周,ELISA结果显示,西罗莫司组小鼠血清中自身抗体及抗核抗体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西罗莫司组小鼠肾IL-6、TNF-α、IFN-γ、IL-1β、MCP-1、RANTES、BLC、TGF-β1及collgen I的mRNA表达转录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流式测定结果显示,西罗莫司组小鼠外周血中活化/记忆性T细胞比例、脾中T、B细胞表面活化分子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罗莫司组小鼠脾中CD4+FOXP3+Treg细胞的比例明显上调(P<0.05)。结论西罗莫司可能通过上调CD4+FOXP3+Treg细胞水平,抑制效应细胞的增殖活化,下调趋化因子和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有效延缓小鼠慢性排斥肾炎�
- 郑明克侯春梅王仁喜魏应林张及禄李新颖陈国江韩根成沈倍奋黎燕马远方肖鹤
- 关键词:西罗莫司淋巴细胞免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