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42021)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丁荣晶李贵华姚道阔王雷赵林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垂杨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血管内膜
  • 2篇再狭窄
  • 2篇内膜
  • 1篇单链
  • 1篇单链构象
  • 1篇胆固醇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点突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再狭窄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化
  • 1篇血管化
  • 1篇血症
  • 1篇增生
  • 1篇支架术
  • 1篇支架术后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垂杨柳...
  • 1篇北京垂杨柳医...

作者

  • 3篇赵林
  • 3篇王雷
  • 3篇姚道阔
  • 3篇李贵华
  • 3篇丁荣晶
  • 2篇陈晖
  • 2篇贾三庆
  • 2篇李虹伟
  • 1篇王绿娅
  • 1篇刘舒
  • 1篇潘晓冬
  • 1篇杜兰萍
  • 1篇任文林
  • 1篇蔺洁
  • 1篇吴成爱

传媒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13外显子点突变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13外显子点突变筛查上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6例临床诊断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外周血DNA,扩增LDLR基因第13号外显子片段,组合最优条件进行SSCP电泳并银染。对异常条带进行DNA序列测定确定其突变性质和位置。结果优化SSCP电泳条件为:不含甘油8%凝胶,在10℃条件下电泳;含5%甘油的8%凝胶,在常温条件下电泳(交联度均为49:1)。凝胶厚度均不超过0.4mm,电泳电压为5V/cm,在此条件下进行SSCP电泳均可以得到满意电泳图谱。对发现的异常条带,结合DNA测序证实有4例患者LDLR基因第13外显子分别发生A606T,D601N,Y601D,或G636V错义突变,同时均存在1959碱基C→T同义突变。另外4例患者13外显子仅存在1959碱基C→T同义突变。结论通过优化各种条件进行的PCR—SSCP银染方法,是高胆固醇血症病LDLR基因13外显子点突变初步筛查的有效手段。
潘晓冬王绿娅吴成爱蔺洁刘舒杜兰萍
关键词:外显子点突变
缬沙坦涂层支架对支架术后再狭窄中胶原沉积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评价缬沙坦涂层支架对支架置入后新生内膜中胶原沉积的影响及其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裸支架组,载体涂层支架组,缬沙坦涂层支架组3组。采用多层涂布技术制备缬沙坦涂层支架和载体涂层支架。分别将裸支架、载体涂层支架及缬沙坦涂层支架置入兔腹主动脉。术前、术后及支架置入3个月后分别行定量腹主动脉造影(QCA)测量血管直径。3个月后处死实验兔,分别测定3组支架血管段的管腔面积,内外弹力膜围绕面积,新生内膜面积及最大内膜厚度并做比较。将支架血管段进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沉积情况,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进一步观察胶原的类型。结果裸支架组(n=8),载体涂层支架组(n=8),缬沙坦涂层支架组(n=10),QCA测量的术前、术后及3个月后腹主动脉直径相似。缬沙坦组管腔面积最大,新生内膜面积最小,裸支架组、载体涂层支架组、缬沙坦涂层支架组平均管腔面积分别为(4345548±125822)μm2,(4302061±167952)μm2,(5016269±207934)μm2,平均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1119635±163503)μm2,(1135636±136555)μm2,(441577±74099)μm2,平均最大内膜厚度分别为(240±30)μm,(192±21)μm,(116±12)μm。MASSON染色可见新生内膜中主要是胶原沉积,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发现胶原沉积主要为Ⅲ型胶原,间或有Ⅰ型胶原。结论缬沙坦涂层支架主要是通过抑制胶原沉积抑制支架置入后血管内膜增生发挥其防治支架内再狭窄作用的。
王雷贾三庆李贵华陈晖李虹伟赵林姚道阔丁荣晶
关键词:血管内膜胶原
缬沙坦涂层支架对实验兔血管局部内膜增生及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缬沙坦涂层支架对血管新生内膜及其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表达的影响,探讨缬沙坦涂层支架防治支架内再狭窄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多层涂布技术制备缬沙坦涂层支架和载体涂层支架。依据腹主动脉置入支架的类型将1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裸支架组、载体涂层支架组及缬沙坦涂层支架组,每组5只。术前、术后即刻及支架置入3个月后分别行腹主动脉造影,使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软件测量血管直径及其狭窄百分数。3个月后处死实验兔,将支架血管段切片行HE染色,分别测定并比较三组支架血管段的管腔面积、内外弹力膜围绕面积、新生内膜面积及最大内膜厚度;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T2R蛋白质表达,用RT-PCR方法测定AT2RmRNA表达。结果裸支架组、载体涂层支架组、缬沙坦涂层支架组QCA测量的术前、术后即刻及3个月后支架血管段腹主动脉平均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裸支架组、载体涂层支架组与缬沙坦涂层支架组的平均管腔面积分别为4345548±125822μm2,4302061±167952μm2和5016269±207934μm2;平均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1119635±163503μm2,1135636±136555μm2和441577±74099μm2;平均最大内膜厚度分别为210±30μm,192±21μm和116±12μm。缬沙坦涂层支架组管腔面积最大,最大内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最小。AT2RmRNA在各组都有表达,在缬沙坦涂层支架组显著高于另外两组。免疫组化可见AT2R蛋白的含量在各组具有相同的趋势。结论缬沙坦洗脱支架通过上调AT2R表达,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可能具有防治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李贵华王雷贾三庆陈晖李虹伟赵林姚道阔丁荣晶
关键词:冠状动脉再狭窄血管内膜
缬沙坦涂层支架对兔血管新生内膜TGF—β1表达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评价缬沙坦涂层支架对血管新生内膜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缬沙坦涂层支架防治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多层涂布技术制备缬沙坦涂层支架和载体涂层支架。分别将裸支架、载体涂层支架及缬沙坦涂层支架置入兔腹主动脉,依据置入支架分为裸支架组(n=8)、载体涂层支架组(n=8)及缬沙坦涂层支架组(n=10)。3个月后处死实验兔,RT—PCR方法测定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TGF-131mRNA在各组都有表达,缬沙坦涂层支架组显著低于于另外两组(P〈0.05);裸支架组与载体涂层支架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涂层支架能够抑制支架植入局部TGF-β1的表达,从而可能减少胶原沉积,发挥防治再狭窄的作用。
李贵华王雷赵林姚道阔丁荣晶任文林
关键词:新生血管化病理性转化生长因子Β四唑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