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4120)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程文萍崔杏雨李瑞丰马静红王美玲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沸石
  • 2篇CH
  • 2篇N
  • 1篇氮气
  • 1篇动力学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氧化物
  • 1篇玉米芯
  • 1篇水滑石
  • 1篇葡萄糖
  • 1篇气体
  • 1篇气体分离
  • 1篇热力学
  • 1篇矸石
  • 1篇脱硫
  • 1篇吸附动力学
  • 1篇吸附剂
  • 1篇吸附热
  • 1篇吸附热力学
  • 1篇离子

机构

  • 6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程文萍
  • 5篇崔杏雨
  • 5篇李瑞丰
  • 4篇马静红
  • 1篇于心玉
  • 1篇陈树伟
  • 1篇杨建国
  • 1篇赵建忠
  • 1篇薛彩龙
  • 1篇张明胜
  • 1篇王美玲
  • 1篇张冬梅
  • 1篇高巍

传媒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化工学报
  • 1篇煤炭转化
  • 1篇应用化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AC/X-G吸附剂的制备及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浓度为0.2 g·ml^(-1)的葡萄糖溶液对13X沸石/活性炭复合材料(AC/X)进行碳沉积,研究沉积次数对复合吸附剂(AC/X-G)孔结构、表面性质和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77 K下的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CO_2-TPD以及红外光谱表征样品的晶型、孔结构和表面性质,在298 K、100 k Pa下对其CH_4和N_2吸附等温线进行测定,并将吸附结果与文献中碳材料和13X沸石的吸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沉积次数的增加,AC/X-G吸附剂中X型沸石的相对含量降低,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减少。AC/X-G的表面被碳膜覆盖,碱量降低,但出现强碱位和含氧基团C—O键。AC/X-G的CH_4和N_2吸附量下降,但吸附分离系数提高,沉积3次的样品AC/X-G-3的CH_4/N_2吸附分离系数达到3.0,表面的含氧基团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
张冬梅程文萍张明胜崔杏雨马静红李瑞丰
关键词:吸附剂葡萄糖
改性粉煤灰去除废水中Pb(Ⅱ)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NaOH处理粉煤灰制备了改性粉煤灰,研究了溶液pH值、改性粉煤灰投加量、Pb(Ⅱ)初始质量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废水中Pb(Ⅱ)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对Pb(Ⅱ)的去除性能明显优于粉煤灰。在25℃,pH值为4.5,改性粉煤灰投加量10g/L,吸附30min时,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0-200mg/L的Pb(Ⅱ)去除率均可达99%以上。改性粉煤灰对Pb(Ⅱ)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特征,且是自发的吸热过程,高温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自发进行。
王美玲崔杏雨陈树伟程文萍李瑞丰
关键词:改性粉煤灰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
玉米芯活性炭的CH4/N2吸附分离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煤层气中CH 4/N 2的吸附分离是变压吸附分离领域的难题之一,高性能吸附剂的制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以玉米芯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一步炭化法制备得到玉米芯活性炭,并探究活化温度对活性炭孔结构、表面性质及CH 4/N 2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SEM,XPS,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活性炭的元素组成、孔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并采用Freundlich等温式对25℃下活性炭的CH4和N2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性炭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均增加,而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含量有所下降。在25℃,100 kPa条件下,活性炭对CH4和N2的吸附量与0.47~0.90 nm的微孔孔容有关;而CH4/N2平衡分离比与V 0.47~0.55 nm/V 0.47~0.90 nm和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含量有关。活性炭AC-T700具有最高的CH 4吸附量(35.3 cm^3/g),同时CH4/N2平衡分离比达到3.5.
齐金山程文萍崔杏雨马静红李瑞丰
关键词:活性炭
A型沸石/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甲烷/氮气吸附分离性能被引量:3
2018年
以沥青和煤矸石为原料,经炭化、活化后获得型体活性炭材料(AC),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水热晶化,研究晶化时间对复合材料中4A沸石的形成、孔结构和甲烷、氮气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77 K下的氮气吸附-脱附以及273 K下的CO_2吸附等温线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晶化后,复合材料中的硅铝形成立方结构的4A沸石,出现了0.45~0.6 nm的微孔,微孔孔容增加,并伴有少量的中孔和大孔。复合材料在298 K下的甲烷(CH_4)和氮气(N_2)吸附等温线的结果表明,晶化时间6 h的复合材料AC-2的甲烷吸附量被提高至10.8 m L/g,并保持较高的CH4/N2平衡分离比(3.7)。
杨程齐金山崔杏雨程文萍马静红李瑞丰
关键词:煤矸石甲烷氮气
金属离子对MgAlX复合氧化物类FCC硫转移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三元类水滑石MgAlX(X=Fe、Cu、Zn)和四元类水滑石MgAlFeX(X=Zn、Ce、Cu),经700℃焙烧6h后制备了含有不同金属元素的FCC硫转移剂。通过XRD、氮吸附以及改装的WRP-3热重天平对硫转移剂的结构和SO2氧化还原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引入不同金属元素均可以得到结构规整的三元、四元类水滑石前驱体,经过焙烧后得到复合氧化物。三元类水滑石中Zn不具有促进硫转移剂的氧化还原性能,Fe可作为硫转移剂的氧化还原促进剂,Cu可作为优良的氧化促进剂。与MgAlFeZn和MgAlFeCe相比,四元类水滑石MgAlFeCu(n(Mg2+)/n(Al 3+)=3,m(Fe)=8%,m(Cu)=1%)中Fe和Cu协同作用,使其饱和硫容、氧化吸硫和还原脱硫的性能均有所提高,6min达到饱和硫容1.33g.g-1,同时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高巍于心玉赵建忠程文萍杨建国
关键词:硫转移剂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还原脱硫
X沸石/活性炭孔结构对CH_4/N_2分离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以煤矸石和沥青为主要原料制备X沸石/活性炭型体复合材料,并以酚醛树脂作为沉积剂,研究碳沉积对复合材料的孔结构及CH4和N2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低温N2吸附/脱附和273K下CO2的吸附等温线表征结果表明,酚醛树脂可通过碳沉积的形式对复合材料中活性炭的微孔结构进行精细调节,随着碳沉积次数增加,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降低,但其中0.45nm^0.55nm的微孔相对含量增加,微孔分布更加均一.复合材料在298K下对CH4和N2的吸附等温线测试结果表明,虽然碳沉积使得CH4和N2吸附容量降低,但CH4/N2分离比提高至2.7.
薛彩龙程文萍崔杏雨马静红李瑞丰
关键词:孔结构气体分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