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3005800)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王福王宏商志文李建芬陈永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海湾
  • 3篇渤海湾西岸
  • 2篇全新世
  • 1篇遗址
  • 1篇有孔虫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淹
  • 1篇年龄
  • 1篇西汉
  • 1篇牡蛎礁
  • 1篇海面
  • 1篇海侵
  • 1篇海相
  • 1篇海相层
  • 1篇河流
  • 1篇风暴潮
  • 1篇风暴潮漫滩
  • 1篇岸线
  • 1篇贝壳
  • 1篇贝壳堤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7篇王宏
  • 7篇王福
  • 6篇李建芬
  • 6篇商志文
  • 5篇姜兴钰
  • 5篇田立柱
  • 5篇陈永胜
  • 1篇范昌福
  • 1篇苏盛伟
  • 1篇齐乌云
  • 1篇裴艳东
  • 1篇施佩歆
  • 1篇李勇

传媒

  • 6篇地质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渤海湾巨葛庄贝壳堤与下伏泥层有孔虫组合的海面变化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根据巨葛庄贝壳堤及下伏泥层的有孔虫研究,讨论了贝壳堤底板和下伏泥层各类沉积环境的海面意义,以此作为海面标志点重建的古海面误差范围为±0.225~±0.625m。结合该贝壳堤底板和下伏泥层顶板的年龄数据,重建了3900~3300cal BP时的海面高度为-2.955^-2.715m。
李建芬苏盛伟商志文姜兴钰陈永胜王福田立柱王宏
关键词:贝壳堤沉积环境有孔虫
AMS^(14)C测年揭示的渤海湾沿海低地第Ⅱ海相层年龄(Ⅱ)被引量:6
2016年
在初步获得渤海湾海河南部沿海低地第Ⅱ海相层年龄大于43.5ka BP的基础上,在沧州北部和海河北部的沿海低地又利用6个新的机械钻孔岩心,建立了2条垂直于现代岸线的长剖面。根据沉积物岩性和有孔虫查明了第Ⅱ海侵层在剖面中的空间分布,并获得一组新的AMS^(14)C年龄数据。结果显示,在第Ⅱ海相层中新获得的9个AMS^(14)C年龄同样均大于43.5ka BP。至此,渤海湾3条垂直现代岸线剖面10个钻孔的第Ⅱ海相层的21个AMS^(14)C年龄均大于43.5ka BP,进一步证实了普遍发育于渤海湾沿海低地的第Ⅱ海相层形成于MIS 3阶段早期或MIS 5阶段,而不是前人认为的23~39ka BP。
商志文王福李建芬姜兴钰陈永胜王宏
渤海湾4.2ka事件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相距3-20km的岭头、罾口河、俵口和空港物流中心4 处埋藏牡蛎礁体的年代学研究证实,开始发育的时间不同,但同时在4.2-4.0kacalBP时结束建礁,即其灭亡与“4.2ka事件”在时间上重合.岭头、罾口河剖面〇稳定同位素和罾口河剖面孢粉数据进一步表明,4.5-4.3ka cal BP时研究区气候出现变冷变干的趋势,4.3-4.2ka cal BP逐渐好转,推测这一气候波动变化过程可能是对“4.2ka事件”的响应.
商志文田立柱范昌福李建芬王福姜兴钰王宏
关键词:牡蛎礁
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沉积速率对河流供给的响应被引量:11
2014年
渤海湾西岸由北向南获取了3个钻孔,以全新世海相岩心为研究对象,采用AMS^14C(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14C,加速器质谱14C)测年方法建立年代框架并计算平均沉积速率,结合沉积物粒度组成及沿岸古河流三角洲发育历史,探讨了沉积速率对沿岸河流供给变化的时空响应。结果表明,早全新世-中全新世初期(11-6ka),渤海湾西岸整体沉积速率偏低,仅0.03-0.07cm/a,沉积物粒度较粗;中全新世6.43-4.97ka cal BP期间,NP3孔平均沉积速率为0.60-0.93cm/a ,高于同期沿岸南部的CH110孔和BT113孔。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粘土含量低,向上逐渐变粗,具三角洲反粒序特征。该时段的高沉积速率系渤海湾西北岸对潮白河、永定河及滦河沉积物供给的响应;中全新世晚期3.68-2.67ka cal BP期间,BT113孔沉积速率为0.27-1.4cm/a,高于同期沿岸北部CH110孔和NP3孔,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粘土含量较NP3孔高,向上逐渐变粗,具三角洲反粒序特征。该时段的高沉积速率系渤海湾西岸南部对黄河沉积物供给的响应;晚全新世2.29-0.24ka cal BP期间,沿岸中部CH110孔沉积速率为0.55-0.91cm/a,高于同期沿岸南部的BT113孔和北部的NP3孔,该高沉积速率为渤海湾西岸中部对黄河和海河供给沉积的先后响应。
陈永胜王福田立柱李建芬商志文王宏齐乌云
关键词: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沉积速率
渤海湾西岸全新世再搬运贝壳驻留时间效应初探被引量:4
2014年
以渤海湾西岸大港区穿港路采土场内贝壳堆积层中的闭合贝壳、单瓣贝壳和贝壳碎屑为对象,开展全新世再搬运贝壳的驻留时间效应研究。通过对5个剖面(剖面2、4-7)、3个层位的15个贝壳测年样品(闭壳合、单瓣壳和贝壳碎屑)AMS^14C年龄对比,初步获得研究区单瓣贝壳(或腹足类)的驻留时间经验值为440a、贝壳碎屑的驻留时间经验值为650a。
商志文王福李建芬陈永胜姜兴钰田立柱王宏
关键词:渤海湾西岸
渤海湾西部风暴潮漫滩数值模拟被引量:9
2016年
基于ROMS海洋模式,结合近年的地质实测资料,建立了渤海湾西部地区风暴潮漫滩的数值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后,对渤海湾西部区域重现期为50a、100a、200a及500a的风暴潮漫滩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重现期风暴潮漫滩发展的动态过程及最大漫滩淹水范围。结果表明,数值模型基本能反映风暴潮的增水趋势,能够模拟风暴潮漫滩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随着风暴潮强度的增加,渤海湾西部地区淹水范围具有从东海岸向西部内陆区域扩展的趋势。通过曲线拟合发现,风暴潮最大漫滩面积比值与高水位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
李勇田立柱裴艳东王福王宏
关键词:风暴潮数值模拟
渤海湾西岸西汉先民用海的新发现及对“西汉海侵”的启示被引量:8
2015年
地质学(古环境重建与AMS14C测年)和考古学研究,发现了位于渤海湾西岸距现代岸线仅5km的大港穿港路采土场贝壳质河口沙坝海滩层上的、具海水捕捞特征的西汉先民短暂居停遗址,及其上覆的、持续约700~800年的1.6m厚海相层。这是渤海湾西岸迄今所发现的距现代海岸线最近的、被海相层覆盖的西汉先民用海遗址。全新世中期海退以来,渤海湾西岸至少有5道主要的贝壳堤——岭地古海岸线,它们的初始年龄分别是6.6~6.2ka cal BP、5.5 ka cal BP、3.3 ka cal BP、2.4~2 ka cal BP和0.9ka cal BP(即4650~4250 BC、3550 BC、1350 BC、450~50 BC和1050 AD)。每一道堤——岭岸线在其形成发育期,均构成当时的海、陆界线:界线向海一侧是古海区、向陆一侧是高水头海水影响的低地。上古林——齐家阜堤——岭岸线形成于战国——西汉时期,岸线后的大面积洼地直至东晋——北魏时期曾频繁地被高水头海水淹浸,穿港路西汉遗址则直接被海相层覆盖,二者共同为"西汉海侵说"提供了地质学证据。
商志文陈永胜姜兴钰王福李建芬施佩歆王宏
关键词:渤海湾西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