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386)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丁翔谢晋良朱向荣杨波周成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肾移植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移植肾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抑制药
  • 1篇预后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肾移植术
  • 1篇肾移植术后
  • 1篇术后
  • 1篇尿路感染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缺血再灌注损...
  • 1篇肽段
  • 1篇细胞癌
  • 1篇纤维连接

机构

  • 4篇中南大学
  • 1篇湘雅医院

作者

  • 4篇丁翔
  • 3篇朱向荣
  • 3篇谢晋良
  • 2篇黄耿文
  • 2篇周成
  • 2篇金鹏
  • 2篇杨波
  • 1篇叶倩倩
  • 1篇杨波
  • 1篇张纲
  • 1篇伍列林

传媒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尿路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同器官移植中心报道的发生率差异较大。本研究拟探讨脑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braindeath,DBD)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为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DBD肾移植供者和受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将患者分为尿路感染组和无尿路感染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资料及预后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12名DBD肾移植患者中有44名(20.75%)患者术后3个月内发生尿路感染,女性受者、留置导尿管时间长以及术后尿瘘是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44名尿路感染患者尿液共分离出革兰氏阳性菌19株,革兰氏阴性菌12株,真菌10株。尿路感染显著延长肾移植术后住院时间(P<0.001),增加肾移植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费用(P=0.004)。尿路感染组术后3个月的肾小球滤过率较无尿路感染组更低(P<0.001)。肾移植术后1年内有20例(45.45%)患者复发尿路感染,术前非血液透析方式、围手术期联合使用抗细菌和抗真菌药物是复发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BD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影响患者的短期的移植肾功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叶倩倩伍列林伍列林张纲杨波张纲朱向荣杨波丁翔
关键词:肾移植尿路感染脑死亡
纤维连接蛋白连接片段-1肽段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3年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连接片段-1(CS1)肽段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Wistar大鼠作为供、受鼠,制作肝移植模型。CS1组供鼠分别于术前3d、取肝时和移植前注射CS1肽段,供肝获取后于uw液中保存18h,肝移植术后3d每天注射CS1肽段;对照组用随机肽段替代CS1,其他操作同csl组。术后6、24、72h检测受鼠血清转氨酶水平和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肝脏中的炎症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1p(IL-1β)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24h,对照组坏死肝组织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5.7±5.4)%,而CS1组为(12.6±3.6)%(P〈0.05)。对照组血清转氨酶水平也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CS1组移植肝中枯否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冷缺血18h的供肝中,肝窦内皮细胞均失去正常形态,仅少数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阳性。术后72h,CSI组肝窦内皮细胞基本恢复正常形态,SE-1表达恢复,而对照组肝窦内皮细胞恢复欠佳。术后6和24h时,CS1组肝组织中TNF-amRNA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时,对照组VEGFmRNA的表达高于CS1组(P〈0.05);两组IL-1βmRN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CS1肽段处理供、受鼠可以减少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保护肝窦内皮细胞,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丁翔黄耿文谢晋良周成朱向荣杨波金鹏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细胞
ESM-1作为肝癌血管内皮标志物的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表达谱芯片技术比较3例HCC和癌旁肝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出与肿瘤内皮细胞功能有关的基因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00例HCC及其癌旁肝组织和16例正常肝组织中ESM-1的表达。结果表达谱芯片技术获得112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与内皮细胞功能有关的基因6条(包括ESM-1)。ESM-1特异性表达于HCC的血管内皮细胞,而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血管内皮则几乎不表达。ESM-1的表达水平和HCC的镜下静脉浸润密切相关(P<0.05)。ESM-1高表达组的无瘤存活率低于ESM-1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M-1与HC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血管生成以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黄耿文丁翔
关键词:肝细胞癌预后
停用免疫抑制药对肾移植肺部感染患者人肾长期存活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停用免疫抑制药对肾移植受体及移植肾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2月至2014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肾移植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共104例,其中50例患者在肺部感染治疗期间停用免疫抑制药,作为停药组,余5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受者以及肾5年累积生存率及感染期间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停药组的受体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9.8±7.0)%对比(94.2±3.2)%,P=0.001],但移植肾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7±6.6)%对比(90.9±4.3)%,P=0.113]。肺部感染康复后,停药组受体的长期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9)。结论:肺部感染严重危害肾移植受体的生存;停用免疫抑制药对于肾移植术后严重肺部感染患者而言并不影响患者和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杨波丁翔谢晋良周成朱向荣
关键词:肾移植肺部感染免疫抑制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