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114201)

作品数:37 被引量:131H指数:7
相关作者:黄迪颖沙金庚饶馨张晓林泮燕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天文地球
  • 14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地层学
  • 17篇生物地层
  • 17篇生物地层学
  • 16篇白垩纪
  • 9篇海相
  • 9篇非海相
  • 7篇植物
  • 7篇化石
  • 7篇白垩世
  • 6篇孢粉
  • 5篇早白垩世
  • 5篇生物群
  • 4篇道虎沟生物群
  • 4篇孢粉地层学
  • 4篇EARLY_...
  • 3篇叶肢介
  • 3篇软体动物
  • 3篇中侏罗统
  • 3篇侏罗统
  • 3篇恐龙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南...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瑞典隆德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伦敦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牛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天台县国土资...
  • 1篇俄罗斯科学院
  • 1篇德岛大学
  • 1篇科罗拉多大学
  • 1篇丹佛大学
  • 1篇东京学艺大学
  • 1篇维也纳大学

作者

  • 5篇黄迪颖
  • 5篇沙金庚
  • 2篇王亚琼
  • 2篇泮燕红
  • 2篇张晓林
  • 2篇饶馨
  • 2篇蔡晨阳
  • 1篇潘华璋
  • 1篇沈炎彬
  • 1篇王鑫
  • 1篇陈丕基
  • 1篇刘璐
  • 1篇张春晖
  • 1篇汪筱林
  • 1篇程金辉
  • 1篇卢远征
  • 1篇李鑫
  • 1篇樊茹
  • 1篇邓胜徽
  • 1篇张嘉良

传媒

  • 23篇地层学杂志
  • 5篇古生物学报
  • 5篇Acta G...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 1篇Geosci...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4篇2012
  • 1篇201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esozoic giant fleas from northeastern China (Siphonaptera):Taxonomy and implications for palaeodiversity被引量:4
2013年
The recently discovered definite giant fleas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Daohugou fauna and the Early Cretaceous Jehol fauna of northeastern China represent significant evidence for understanding ectoparasitism in the Mesozoic as well as the evolution of these giant blood feeders with their putative hosts (i.e. hairy or feathered vertebrates). On the basis of seven well-preserved specimens from Daohugou and Huangbanjigou we analyse the systematic classification of these primitive fleas, establishing two new genera and three new species as Pseudopulex wangi sp. nov., Hadropsylla sinica gen. et sp. nov., and Tyrannopsylla beipiaoensis gen. et sp. nov. All of them are assigned to the extinct siphonapteran family Pseudopulicidae, while the Early Cretaceous genus Tarwinia is transferred to Tarwiniidae fam. nov. The basal morphological disparities of Siphonaptera in the Mesozoic are evidenced by the occurrence of at least three distinct groups (pseudopulicids, tarwiniids, and saurophthirids). These disparate morphologies likely indicate adaptations to different hosts.
HUANG DiYingENGEL Michael SCAI ChenYangNEL André
关键词:跳蚤
A New Elaterid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Daohugou Biota(Coleoptera:Elateridae:Protagrypninae)被引量:2
2011年
石块 elaterid 的一个新类和种也就是 Clavelater ningchengensis 情报。et sp。nov。从中间的侏罗记 Jiulongshan 形成近的 Daohugou 村庄基于一个标本分到亚科 Protagrypninae, Ningcheng 县,内部蒙古,东北中国被描述并且说明。这个标本显示容易大多数中生代 elaterids 不同于那些的一双大天线。有在在指的 20 个类以内的 36 种类附近的从早侏罗记描述到的 elateroids 中国中新世与在考察的三个类以内的另一三种,但是在三个类以内的至少七种的分类任务被怀疑。甲壳虫从中国报导了的石块 elateriform 的系统的位置被考察,中生代 elateroids 的进化简短讨论了。
DONG Fabing HUANG Diying
关键词:道虎沟生物群叩甲科大型天线新属种
中国白垩纪叶肢介生物地层学被引量:13
2012年
叶肢介是一种淡水甲壳类动物,个体不大,一般在几毫米到两厘米之间,软体有点像虾,具有很多附肢,雌雄异体,外裹一对几丁质壳瓣,形似蚌壳,但不如后者的钙质壳那么厚实坚硬。叶肢介从泥盆纪开始出现,中生代时其演化中心从欧洲迁移到了东亚,白垩纪它们的分异和演化达到顶峰,到了新生代则进入衰亡阶段。叶肢介化石一般出现在陆相地层中,由于它数量多、演化快、分布广泛,近年来已成为中国和邻近地区中生代非海相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大陆白垩系主要是陆相沉积,按古地理和生物地理区系,早白垩世可以划分为西南湖群和东北、东南、西北两个大区,前者出现的是直线叶肢介(Orthestheria)动物群,后者则是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和延吉叶肢介(Yanjiestheria)动物群;晚白垩世在西南湖群出现的是华美叶肢介(Aglestheria)动物群,在东北松花湖水系出现的是真瘤模叶肢介(Euestherites)动物群,在华中和东南沿海云梦泽水系出现的是薄壳叶肢介(Tenuestheria)动物群。链叶肢介(Halysestheria)是联系它们相互对比的共同分子;晚白垩世早期的线叶肢介(Nemestheria)动物群则在上述3个区系都有分布,甚至在西北喀什地区的塞诺曼期海陆交互相沉积和美国德克萨斯州同期海相地层的陆相夹层中都有发现的记录,它是将中国陆相白垩系与国际海相标准划分联系起来的重要证据。关于中国白垩纪的叶肢介动物群和有关陆相地层的划分对比,产东方叶肢介的义县组以前放在上侏罗统顶部或做为侏罗系-白垩系过渡层处理,这次按全国地层表将东方叶肢介群归入早白垩世。
陈丕基
关键词:生物地层学叶肢介白垩纪
欧洲白垩纪非海相软体动物及其地层分布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综述了欧洲白垩纪非海相软体动物群,列出了主要产自英格兰南部、法国和西班牙早白垩世的16个不同沉积层的59个分类单元。淡水动物群以珠蚌类双壳类和田螺类腹足类为主,但在有些地点也存有肺螺类腹足类。这些化石类群与现代类型很相似,说明白垩纪淡水中的水草、氧气与营养环境良好。在欧特里沃期和巴列姆期,淡水与边缘海环境中的动物群组成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欧洲的淡水生物群落早在巴列姆期就已存在,此时的有些类群,如著名的Mar garitifera(s.l.)valdensis在欧洲西部有着广泛的分布。英格兰南部的早白垩世韦尔登群被认为是欧洲最连续的非海相白垩纪地层,其上部的生物群可与西班牙的LasHoyas动物群和法国的Wassy动物群相对比。这3个动物群,以及法国侏罗(汝拉)和英格兰南部波倍克的侏罗纪-白垩纪的过渡生物群——Purbeck动物群,是了解欧洲白垩纪淡水动物群的关键动物群。
M.C. MUNTG. DELVENE沙金庚
关键词:双壳类腹足类白垩纪
日本早白垩世非海相软体动物群组合被引量:2
2012年
日本具有4个标志早白垩世的半咸水和淡水软体动物群组合:欧特里沃期—早巴列姆期的立川和菖蒲动物群组合,晚巴列姆期的濑林动物群组合和早阿普特期动物群组合。纯非海相下白垩统大量分布于日本东北部(本州岛北部)的部分地区,以及日本中部、西南部的内带。在日本东北部的部分地区以及日本西南部的外带(四国岛与本州岛中部),从巴列姆阶下部往上有一些海相地层夹在非海相层中,这为研究非海相动物群提供了准确的年代依据。生物组合之间在种一级水平上的区别,主要由环境的差异而引起。1)立川动物群组合(欧特里沃期—早巴列姆期),含有半咸水Hayamina naumanni组合和淡水Megasphaerioides okurodaniensis组合;手取群的Okurodani、Kuwajima和Izuki三个组内的淡水软体动物可与本动物组合相对比;2)菖蒲动物群组合(欧特里沃期—早巴列姆期),含有Eomiodon nipponicus组合;3)濑林动物群组合(晚巴列姆期),含有Costocyrena radiatostriata组合,可与手取群的Kitadani组和日本东北部关门群的Sengoku组以及Monomiyama组的淡水软体动物组合相对比;4)日比原动物群组合(早阿普特期),含有Costocyrena minor组合,关门群Wakamiya组的淡水软体动物可与本动物组合相对比。
香西武石田啓祐Francis HIRSCH
中国非海相白垩纪腹足类组合序列和分布被引量:7
2012年
中国白垩纪非海相腹足类可划分为4个组合:1)早白垩世凡兰吟期巴列姆期Probaicalia vitimensis-Ptychostylus-口盖化石Reesidella robusta组合;2)早白垩世阿普特期阿尔必期Bellamya clavilithiformis-Mesocoshliopa cretacea-Zaptychius costatus-Brotiopsis组合,由于环境的不同,这一组合可分为2个亚组合:Brotiopsis亚组合和Bellamya clavilithiformis-Mesocoshliopacretacea-Zaptychius costatus亚组合;3)晚白垩世科尼亚克期中马斯特里赫特晚期Mesolanistes nanxiongensis组合,由于产出的层位不同,这一组合又可分为2个亚组合,Mesolanistes ziziformis亚组合和Mesolanistes-nanxiongensis亚组合;4)晚白垩世马斯特里赫特期最晚期Palaeoancylusna nxiongensi组合。
潘华璋
关键词:生物地层学非海相白垩系
中国东北、韩国东南和日本西南部早白垩世非海相与海相地层对比,非海相软体动物的生物年代学和古地理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根据非海相与海相,特别是共同的海相和非海相软体动物化石的对比,并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测年,中国东北黑龙江东部和辽宁西部,韩国东南部庆尚盆地,日本西南部内带岐阜县北部牧户/庄川地区和外带四国德岛和物部地区早白垩世地层得到了对比,产自这些地层的非海相软体动物的时代也因此受到了约束。著名的中国东北含煤地层龙爪沟和鸡西群,盛产热河生物群/动物群的热河群的时代均为欧特里沃期/巴列姆期阿普特期,它们的上覆地层桦山群和孙家湾组为阿尔必期。韩国西南部新洞群和除金洞组以外的河阳群为阿普特期阿尔必期,不整合于新洞群之下的卯谷组主要为欧特里沃期。日本西南部内带的牧户/庄川地区的手取群和外带德岛和物部地区的物部川群均为欧特里沃期阿尔必期。Cuniopsis kihongi,Nakamuranaia leei,Koreanaia cheongi和Trigonioides(Wakinoa)tetoriensis的时代为欧特里沃期早巴列姆期。Viviparus onogoensis,Unio ogamigoensis,Myrene(Mesocorbicular)tetoriensis及Tetoria(Tetoria)yokoyami为欧特里沃期阿普特期。Arguniella cf.quadrata,A.cf.ventricosa,Sphaerium(Sphaerium)anderssoni,Probaicalia vitimensis和Pr.gerassimovi为欧特里沃期/巴列姆期阿普特期。Nakamuranaia chingshanensis,Plicatounio(Plicatounio)multiplicatus,Sphaerium(Sphaerium)coreanicum和Micromelania?katoensis为阿普特期阿尔必期。Nippononaia sinensis,Nip.tetoriensis,Nip.ryosekiana和Trigo-nioides(Wakinoa)wakinoensis是阿普特期的标志。Trigonioides(Trigonioides)quadratus,T.(T.)heilongjiangensis,Plicatounio(Plicatounio)naktongensis,Unio longus与Sphaerium(Sphaerium)chintaoense为晚阿普特期阿尔必期或阿尔必期的标志化石。我国东北、韩国东南和日本西南部非海相,特别是淡水软体动物接近的相似性表明这三地区在早白垩世时相连,并处于同一水系。但是,在欧特里沃期阿尔必期期间,这一陆块的东部,即频临古太平洋的
沙金庚泮燕红王亚琼张晓林饶馨
关键词:古地理意义早白垩世
Xishania的异物同名问题以及对Xishania fusiformis Hong,1981和Xishania longiusula Hu,2002的一些讨论被引量:1
2012年
洪友崇1981年建立了京西早白垩世卢尚坟昆虫群,认为Xishania fusiformis(梭形西山蝽)为其中的代表类型,并由此建立1新科1新属1新种。胡世学2002年报道了昆明海口耳材村剖面澄江动物群蠕虫化石Xishania longiusula(长形西山虫),建立1新属1新种。因此,Xishania Hu,2002为Xishania Hong,1981的晚出异物同名,且Xishania fusiformis和Xishania longiusula的分类位置也存在很大争议。文中结合多年来收集的大量梭形西山蝽和长形西山虫标本对二者进行讨论,指出梭形西山蝽与Mesolygaeus laiyangensis(莱阳中蝽)存在区别,代表不同的种类。而长形西山虫属于澄江动物群中的火把虫类,但与模式种存在显著区别,可作为Facivermis(火把虫)一新种。
黄迪颖蔡晨阳陈爱林
关键词:澄江动物群HU
Early Cretaceous Cypridea(Non-marine Ostracoda) from Beipiao-Yixian Basin in Western Liaoning,Northeast China
<正>Genus Cypridea Bosquest 1852 ranging from the Kimmeridgian to the Lower Eocene,frequently occurs as high ab...
Wang Ya-qiongSha Jin-gengPan Yan-hong
文献传递
道虎沟化石层及其底部砾岩段化石记录被引量:6
2015年
道虎沟生物群是我国近年来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绝大多数学者认同其时代属于中侏罗世,但它的产出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仍存争议。一些学者认为道虎沟化石层属于中侏罗统九龙山组或海房沟组,但另一些学者却认为它属于中侏罗统或中上侏罗统髫髻山组。一些学者将化石层底部的砾岩层划归九龙山组,而将化石层主体连同其上的大套火山岩划归髫髻山组。通过近些年的野外考察,笔者在道虎沟村东的道虎沟化石层底部砾岩中找到了与其他层位类似的凝灰质页岩夹层,内含典型的道虎沟生物群动植物化石。因此,道虎沟底部的砾岩无疑是道虎沟化石层的一部分。结合目前地层及同位素年代学证据,道虎沟化石层归入中侏罗统上部的海房沟组较为合适。随着燕山运动的发生,道虎沟生物群的代表分子在宁城盆地中侏罗世沉积开始之前就已经产生,其起源需要到更古老的地层中寻找。
黄迪颖蔡晨阳蒋佳倩苏祎桐廖焕宇
关键词:中侏罗统道虎沟生物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