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044105)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华咏梅牟福元金蕾冯欣华陈捷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咬合
  • 3篇咬合功能
  • 2篇牙尖
  • 2篇牙尖交错位
  • 2篇咬合接触
  • 1篇牙合
  • 1篇咬合力
  • 1篇正常[牙合]
  • 1篇[牙合]力

机构

  • 3篇同济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华咏梅
  • 1篇冯欣华
  • 1篇金蕾
  • 1篇李俊彦
  • 1篇牟福元
  • 1篇陈捷

传媒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正畸...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安氏Ⅱ类1分类错咬合功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咬合功能状况。方法:用T-scanⅡ系统4.02版记录26名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在牙尖交错位(ICP)的力总值(TOF)、力不对称指数(AOF)、接触点数(NOC)、接触面积不对称指数(AOA)、力中心点的位置(COF)、力中心点的最大位移(MMCOF)及干扰指数(OII),并与26名正常者的同一指数对照分析。结果:错组TOF低于正常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错组NOC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错组AOF,AOA,COF,MMCOF,OII均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两侧咬合不平衡,可能存在干扰等相关病症,应及时进行矫正,以消除明显的咬合不利因素。
华咏梅陈捷李俊彦
关键词:咬合力咬合接触
正常者咬合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研究正常者的咬合功能状况。方法用T-scanⅡ型系统4.02版记录26名正常青少年在牙尖交错位(ICP)的力总值(TOF)、力不对称指数(AOF)、力中心点位置(COF)、力中心点最大位移(MMCOF)、干扰指数(OII)、接触点数(NOC)、接触面积不对称指数(AOA)。分析力及咬合接触点的分布规律。结果①正常者三次咬合记录的左右侧力百分比及COF无显著性差异。②正常者AOF、MMCOF、OII均较小,男性力总值大于女性(P<0.05)。③正常者NOC主要分布在磨牙区,前牙几乎无接触,咬合接触点与力成正相关。结论①T-scanⅡ系统传感器薄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②正常者具有平衡稳定的咬合。
华咏梅牟福元金蕾
关键词: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咬合接触[牙合]力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正畸前后咬合功能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研究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前中后的咬合功能变化,分析评价固定矫治技术对牙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6名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运用T-scan Ⅱ型咬合测量分析系统,记录其在矫治前、中、后牙尖交错位的(牙合)力(TOF)、(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牙合)接触点数(NOC)、(牙合)接触面积不对称指数(AOA)、(牙合)力中心点位置(COF)、(牙合)力中心点最大位移(MMCOF)及(牙合)干扰指数(OII)七项指标.结果 与矫治前相比,矫治中TOF及NOC下降,而矫治后升高(P<0.05),矫治后AOF、AOA、COF、MMCOF及OII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后,咬合功能增强,明显消除了(牙合)不对称等不利因素,咬合功能更加平衡协调.
冯欣华华咏梅
关键词:牙尖交错位咬合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