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2Z145)
-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胜天高芳白晓辉宋文龙刘伟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土壤侵蚀中吸附态磷流失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
- 2009年
- 吸附态磷流失是土壤侵蚀的结果之一,不仅造成土壤肥力流失,还是导致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因子。吸附态磷流失是非点源污染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土壤侵蚀研究吸附态磷流失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吸附态磷流失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当前土壤侵蚀中吸附态磷流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土壤侵蚀中吸附态磷流失研究还不能满足实践应用的要求。因此一方面需要增加实验数量,加强实验深度,坚持连续监测的工作,深入了解吸附态磷流失的机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构建适合国情的模型,构建基础信息数据库,开展国外模型在国内的适用性、差异性研究。
- 严慕绥高云飞杨胜天王雪蕾夏依木拉提
- 关键词:土壤侵蚀非点源污染
- 典型喀斯特植被类型条件下绿水循环过程数值模拟被引量:13
- 2010年
- 绿水对于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从绿水循环过程入手,综合考虑冠层截留过程、土壤水分运动过程和植被蒸散发过程,建立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的绿水循环过程模型。模型在小型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和长时段监测数据的验证下,依托遥感和GIS手段,扩展到区域尺度,模拟了研究区2005年10月~2006年3月的绿水循环过程,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绿水占了降雨量的87.4%,大部分降水通过冠层截留、蒸散发和入渗转化为绿水,供给生态用水。(2)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绿水循环存在重要差异,随着喀斯特生态恢复和植被类型改变,生态系统把更多的降雨转化为绿水,即转化为生态用水。(3)模拟时段内的绿水贮存量呈增大趋势,不易发生干旱,是"春旱"和"夏旱"前绿水补充的重要时段。
- 温志群杨胜天宋文龙白晓辉高芳刘伟
- 关键词:冠层截留土壤水分蒸散发绿水喀斯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