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ZX078)

作品数:14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彭松陶立霞王艳秀张帅张圆圆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篇伦理
  • 5篇道德
  • 5篇生态伦理
  • 3篇德性
  • 2篇道德法则
  • 2篇哲学
  • 2篇正当
  • 2篇生态伦理意蕴
  • 2篇伦理意蕴
  • 1篇道德规范
  • 1篇道德合理性
  • 1篇道德心理
  • 1篇道德形而上
  • 1篇道德形而上学
  • 1篇道德重建
  • 1篇德性伦理
  • 1篇颠覆
  • 1篇动机
  • 1篇多德
  • 1篇心理

机构

  • 10篇黑龙江大学
  • 3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黑龙江省社会...

作者

  • 8篇张彭松
  • 3篇陶立霞
  • 3篇王艳秀
  • 1篇张圆圆
  • 1篇张帅

传媒

  • 2篇许昌学院学报
  • 2篇伦理学研究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理论界
  • 1篇前沿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重庆广播电视...

年份

  • 6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德性与规范的统一:道德重建的现代选择被引量:5
2016年
从传统向现代发展进程中,道德模式经历了从德性伦理向规范伦理的转换。规范伦理为现代社会发展制定了维持社会稳定的道德规则,却无法解决现代人内心深处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冷漠,使得人们免于陷入价值迷失、道德沦丧的精神困境。社会道德不是道德自身独立展开的过程,而是自律与他律、个体自觉与社会调控的统一,是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互动。道德完善的途径,不仅需要完善的规则支撑,更需要个人内在德性的培养与全社会的配合。
陶立霞
关键词:德性道德规范道德重建
超越“手段王国”的幸福伦理被引量:4
2016年
幸福是人类以道德的方式追求的终极目的,但不同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却有较大差异。在"现代性"道德对传统伦理"价值的颠覆"社会转型后,人按照自然权利追求幸福的物质生活,保障幸福的前提条件。在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理性刺激和推动下,人们的物质欲求由手段遮蔽目的,使人的幸福追求系于"手段王国"中,沦为不断递进的欲望或幻觉。现代人需要激发自身的道德超越性,在现代文明进步成果的道路上,沿着作为"目的"的幸福伦理指向,通过关注和敬畏生命,协调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走向幸福的好生活。
张彭松
生态伦理:从颠覆走向整合被引量:7
2014年
"价值的颠覆"是由西方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进程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思维模式,影响和制约着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伦理价值的整合,使生态伦理研究陷入"两难选择"处境。在人类历史的嬗变中,生态伦理与现代性内在关联,突破"价值的颠覆"框架思维模式,凸显生态伦理的整合价值,消解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对立,为保护环境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
张彭松
关键词:生态伦理
斯宾诺莎自然观的生态伦理意蕴初探被引量:1
2015年
作为彻底的自然主义者,斯宾诺莎在批判基督教传统与笛卡尔实体论的前提下,确立了上帝、实体与自然的"三位一体"自然观,建构了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组成的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斯宾诺莎的自然观是广延与思想的统一,这表明自然界本身就是自己存在的原因,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无论有着什么样的质的差异,都存在于统一的自然界中。在伦理学探究中,从上帝、实体与自然"三位一体"自然观基础出发,为了使人心臻于完善,必须充分了解自然,走出人心对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等外在善的追求,仅在正当、合理的限度内才是获得幸福的手段,而不是幸福本身。只有"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的知识",才能获得最高的幸福。对斯宾诺莎自然观的伦理探析,不只是还原理论本身及其阐释,更是为了促进当代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目前生态伦理探究处于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对立的"两难选择"胶着状态,使自身理论的整体性无法显现。如何从"两难选择"的僵持状态走向生态伦理观的整合,是自然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要求。斯宾诺莎的自然实体论及其幸福伦理观探讨从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状态走向统一的和谐思想,启发人们重新发现并尊重自然的生态价值,限定人的知性的能力范围,唤醒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规范生态道德行为,因而对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态伦理观研究乃至生态文明建设有某种思想启示。
张彭松
关键词:斯宾诺莎自然观生态伦理生态文明
在原理与历史之间——通过《二论》分析卢梭政治哲学的结构与方法被引量:1
2016年
卢梭的研究者历来认为他的学说是一个矛盾重重的集合体,笔者认为这种矛盾恰恰是卢梭有意为之。本文以《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为例,指出卢梭通过对自然状态是否真实存在、人类历史是否具有必然性、政治社会是否具有普遍性原理三个问题的矛盾式阐释,将三重矛盾层层推进的正向的认知顺序与反向的自然固有的可理智理解的顺序相结合,这一正一反两个顺序体现了卢梭通过原理与事实对举、分析与综合并用的类比方法,以描述性而非规范性的方式将辩证与历史有机结合,搭建了一个完整而逻辑的思想体系。
王艳秀
关键词:自然法卢梭政治哲学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实践转向被引量:2
2016年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常常被人们以思辨是最大幸福的最强音而终曲,因忽视了他的幸福伦理学的创造性,即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及实践智慧,以至于把幸福完全等同于思辨,却看不到亚里士多德幸福理念的实践转向过程,为"属人的幸福"而运思。通过梳理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德性论对"善的理念"的幸福追寻,到亚里士多德以实践智慧为指引的"属人的幸福"这一演变线索,揭示出亚里士多德所谓"思辨的幸福"不是理性神的思辨活动,而是基于自然人性的理性考量,追求属人幸福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内在灵魂空间及终极意义。
张彭松
关键词:德性
论“正当优先于善”的道德形而上学前提
2014年
现代化的祛魅与现代国家的形成导致了正当与善分离以及政治与道德的双重分离,从而使正当性陷入危机之中。康德"正当优先于善、道德优先于政治"的思想从正当的形式条件入手进行正当性证成,奠定了现代政治的基调与方向。罗尔斯拒绝了康德哲学的形而上学前提,从"合理经验主义"出发对康德哲学进行修正,反而流于历史主义或相对主义。因此仍然需要回到对道德形而上学前提的辩证理解中去为"正当优先于善"奠基。
王艳秀
关键词:正当性危机道德形而上学
儒家“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意蕴
2015年
对于西方现代性价值观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及其解决路径,生态伦理无法从西方文化内部突破传统观念的禁忌,而开始借助于"东方转向",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中寻找精神资源。与道家的"无为"、佛家的"无我"主题不同,儒家的"仁民爱物"由血缘亲疏的人际伦理关系扩大到整个自然界,在人与天地万物共生同存的"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走向"制天命而用之"与"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相辅相成的生态伦理实践智慧。
张圆圆张彭松
关键词:传统儒家仁民爱物天人合一生态伦理
正当与善关系的四种模式——启蒙思想家对政治正当性问题的探讨
2014年
现代化的祛魅与现代国家的形成导致了正当与善分离以及政治与道德的双重分离,从而使正当性陷入危机之中。现代性所开创的自由民主具有正当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正当性危机在哲学中充分体现为近代政治思想在支配框架里对道德与政治、正当与善的关系的深切关注。近代的哲学家们不是通过简单取消道德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来化解正当性的危机,而是致力于澄清道德与政治各自的条件和界限,并提醒我们注意到了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区别,即二者之间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边界。
王艳秀
关键词:政治启蒙哲学
道德合理性的重建:康德伦理思想的解读被引量:1
2014年
道德合理性是对道德何以可能的回答,是伦理学的基础问题。康德诉诸实践理性的先天分析,构建了以道德法则为原则,以主体人为基础,以自由、平等为核心价值理念的道德理论体系,对道德合理性进行了卓越论证。康德理论的重要成果和遗留问题,对后来西方伦理学思想的发展有巨大影响,是现代性道德建设的重要理论前提。一些现代理性主义者在道德合理性论证中,继承并深化了康德这一思想,如哈贝马斯。人类社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道德考验,道德合理性的构建,不仅是理论的期盼,更是现实的祈求。在此意义上,有必要对康德的道德合理性构建思想展开深入分析。
陶立霞
关键词:道德合理性道德法则先验性意志自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