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42047)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德文刘杰李幼忱马俊杰高亚兵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毛囊
  • 2篇愈合
  • 2篇皮肤
  • 2篇细胞培养
  • 2篇干细胞
  • 2篇创伤
  • 2篇创伤愈合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支架蛋白
  • 1篇三维重建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培养
  • 1篇培养大鼠
  • 1篇皮肤成纤维细...
  • 1篇皮肤创伤

机构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辐射防护...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山西省医用组...

作者

  • 6篇刘杰
  • 6篇王德文
  • 5篇李幼忱
  • 4篇高亚兵
  • 4篇马俊杰
  • 3篇左红艳
  • 2篇杨莉
  • 1篇姜志国
  • 1篇李志成
  • 1篇张康蓉
  • 1篇康悦
  • 1篇马洪强

传媒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毛囊真皮鞘细胞在皮肤创伤愈合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毛囊真皮鞘细胞移植于大鼠皮肤创面的实验研究,探讨真皮鞘细胞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作用。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Wistar大鼠触须毛囊真皮鞘细胞,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Wistar大鼠22只,采用背部皮肤缺损模型,分细胞移植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3 d、7 d、14 d、1个月和2个月取材,图像分析计算创面收缩率,免疫组化观察植入细胞在体内的转归,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创面愈合病理过程。结果:术后各时间点细胞移植组创面收缩率均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7 d移植组新生肉芽组织中见不均匀分布的标记细胞,14 d标记细胞减少并出现凋亡;移植组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形成、表皮再生、胶原增生和组织改建均较对照组有所提前。结论:毛囊真皮鞘细胞在皮肤创伤修复过程中参与肉芽组织形成,具有加速创面收缩和促进愈合进程的作用。
李幼忱刘杰王德文左红艳高亚兵马俊杰
关键词:毛囊创伤愈合细胞培养技术
β-连环蛋白与皮肤干细胞选择性分化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β-连环蛋白是一种多功能、广泛分布的蛋白,参与了包括胚胎形成及个体发育等许多生物过程,近年来在生物及医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β-连环蛋白在皮肤干细胞选择性分化的作用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6-01/2005-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eta-catenin,epidermalstemcell,differenti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6-01/2005-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β-连环蛋白,皮肤干细胞,分化”,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β-连环蛋白在皮肤干细胞选择性分化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2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涉及β-连环蛋白的生物学特性、皮肤干细胞的分布、表皮干细胞的分化调控、β-连环蛋白与皮肤干细胞的定向分化、β-连环蛋白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等方面。资料综合:β-连环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包括粘合连接与信号传导。粘合连接是指细胞膜上的钙黏蛋白依次与细胞膜中的β-连环蛋白、α-连环蛋白及肌动蛋白相连形成的特殊结构以完成细胞-细胞、细胞-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和相互作用。信号传导指的是β-连环蛋白在Wnt信号通路中的核心作用。β-连环蛋白的这两种功能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对于皮肤干细胞的分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干细胞对基底膜的黏附是干细胞维持其特性的基本条件,对基底膜的脱黏附是诱导干细胞脱离干细胞群落,进入分化周期的重要调控机制之一。表皮干细胞的分化受内源性和外源性调控,整合素在表皮基底层干细胞与基底膜的信息调控和黏附中起重要作用。β-连环蛋白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存在于表皮干细胞膜表面,在皮肤干细胞分化途径的选择及定�
杨莉刘杰王德文
关键词:细胞支架蛋白质类皮肤干细胞细胞分化
体外培养毛囊真皮鞘细胞与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态结构和bFGF、EGFR表达差异被引量:1
2008年
Gharzi等初步证实毛囊真皮鞘细胞参与皮肤损伤修复,但相关作用机制研究报道不多。成纤维细胞是皮肤创伤愈合主要效应细胞,毛囊真皮鞘细胞与皮肤成纤维细胞一样均属于间充质细胞。本研究旨在通过两种细胞形态结构及部分愈合相关蛋白表达差异研究,初步探讨毛囊真皮细胞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李幼忱刘杰王德文左红艳高亚兵马俊杰
关键词:皮肤成纤维细胞BFGF体外培养EGFR
毛囊真皮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真皮鞘包绕于毛囊外周,是维持和再生毛乳头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毛囊再生的必要条件。近年研究表明,毛囊真皮鞘细胞不但参与皮肤创伤修复,而且具有成体干细胞特性,有望为皮肤创伤愈合研究和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毛囊真皮鞘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幼忱刘杰王德文
关键词:毛囊成体干细胞
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瘢痕的三维重建和体积定量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对大鼠皮肤创伤愈合形成的瘢痕进行三维重建和体积定量,探索其在创伤愈合实验研究瘢痕评价中的应用。方法Wistar大鼠8只,麻醉下制背部直径8m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术后1个月取愈合区皮肤常规固定,制备等距连续石蜡切片(切片间距为200μm),HE染色。光镜下采集组织学照片,依据瘢痕的形态学特征圈定瘢痕图像。利用Imaging-Sur3D专用计算机软件对瘢痕进行三维重建和体积计算。结果每份标本获得含瘢痕组织的等距连续切片15—20张,经三维重建得到愈合组织中瘢痕的立体形态,似呈残存树桩样,中央较大,周边呈不规则根状伸入正常真皮。瘢痕平均体积为4.2924-1.009mm^3。结论三维重建技术重现了皮肤创伤愈合中瘢痕的真实形态,获得的体积参数可作为创伤愈合实验研究中瘢痕评价的定量指标。
李幼忱李志成刘杰王德文姜志国马俊杰高亚兵左红艳康悦
关键词:创伤愈合三维重建
体外培养大鼠触须毛囊真皮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超微结构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大鼠触须毛囊真皮鞘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特性和电镜下超微结构特征。方法:显微分离大鼠触须毛囊真皮鞘,组织块法原代培养获得真皮鞘细胞,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进行细胞鉴定,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并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真皮鞘细胞原代培养5—7d仅有少量细胞由组织块中长出,培养14d方可传代。传代后细胞呈克隆样丛状生长,细胞丛相互连接呈网状,3~5d传一代,可连续传10代以上。扫描电镜见毛囊真皮鞘内有许多散在的纺锤形细胞,胞体丰满,表面不光滑,有较长的细胞突起。透射电镜下见细胞核大,富含常染色质,核仁明显,胞浆中细胞器少,胞膜下可见由细丝样结构组成的致密斑。结论:大鼠触须毛囊真皮鞘细胞原代生长迟缓,传代后细胞增殖旺盛,其超微结构特点提示该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属于成体中较为幼稚的间充质细胞。
李幼忱刘杰王德文杨莉高亚兵马俊杰马洪强张康蓉
关键词:毛囊细胞培养细胞超微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