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09MA104)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陈良龙李淑梅吴进寿曾凯钟世顺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栓塞
  • 4篇他汀
  • 4篇微栓
  • 4篇微栓塞
  • 4篇细胞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冠状动脉微栓...
  • 3篇心肌
  • 2篇心肌炎
  • 2篇心肌炎症
  • 2篇炎症
  • 2篇栓塞后
  • 2篇肌炎
  • 2篇梗死
  • 2篇伐他汀
  • 2篇阿托
  • 2篇阿托伐他汀
  • 2篇白介素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作者

  • 3篇陈良龙
  • 3篇李淑梅
  • 1篇曾凯
  • 1篇吴进寿
  • 1篇钟世顺
  • 1篇刘永平
  • 1篇鲜荣华

传媒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炎症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对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炎症的影响.方法 4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经左心室内注射自体微血栓,同时短暂夹闭主动脉,建立大鼠CME模型后,随机分为未治疗组及阿托伐他汀(Atrovastatin)干预组,于术后7 d处死.HE染色观察梗死心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等炎症因子在心肌中表达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可轻度减少梗死面积,显著抑制CME后心肌中白细胞浸润及TNF-α、IL-6、ICAM-1 蛋白表达(P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抑制CME后心肌炎症反应.
李淑梅黄章敏陈良龙
关键词:冠脉微栓塞白介素6细胞间黏附因子1他汀
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微栓塞后非梗死区心肌炎症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对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非梗死区心肌炎症的影响。方法:给清洁级雄性新西兰兔选择性经左前降支(LAD)注入微栓子颗粒悬液建立CME模型,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CME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atrovastatin)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12只(n=12)。于术后7 d处死,取左心室乳头段心肌经HE染色后,观察梗死心肌并检测梗死面积。用ELISA法及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其基因在非梗死区(右室)心肌中的表达。结果:前降支动脉微栓塞后,非梗死区右室心肌中白细胞浸润明显增多,TNF-α、IL-6蛋白及其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与未处理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抑制CME后右室心肌中白细胞浸润及TNF-α、IL-6蛋白及其基因的表达(均P<0.01)。结论:冠脉微栓塞后,炎症反应的激活不仅局限于梗死灶,且累及非梗死区心肌。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抑制CME后非梗死区心肌炎症反应。
李淑梅刘永平黄章敏林峰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状动脉栓塞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和CD62P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通过左心室内注射自体微血栓,同时短暂夹闭主动脉建立CME模型。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未治疗组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于术后7 d处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ME大鼠及治疗组大鼠PLA和CD62P。结果 CME大鼠PLA、CD62P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显著抑制CME后PLA和CD62P表达(P<0.05或P<0.01)。结论 PLA、CD62P的测定反映CME后血栓形成及炎症激活,阿托伐他汀显著抑制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
李淑梅钟世顺
关键词:冠状动脉微栓塞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CD62P阿托伐他汀
他汀序贯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损害的影响
2016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序贯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105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前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40 mg,每晚口服,维持1月。PCI术中在血管再通30 s内,于病变近端低斑块负荷区给以3次球囊扩张及回缩各30 s行远隔缺血后处理,术后48 h皮下注射G-CSF 150μg/d,连续5 d;对照组常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口服。比较2组术后24 h高敏心肌钙蛋白I(hs-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冠脉无复流、心律失常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术后2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术后24 h hs-c Tn I、CK-MB、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或P<0.01),且冠脉无复流、心律失常发生率低(P<0.05),2组急性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综合运用阿托伐他汀序贯抗炎、缺血后处理及G-CSF等手段治疗AMI,可明显减少心肌损害,降低冠脉无复流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改善心功能。
李淑梅鲜荣华刘永平陈良龙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他汀缺血后处理
炎症因子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NF-κB抑制剂对其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核因子(B(NF-κB)抑制剂的干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88只,其中64只经左心室内注射自体微血栓、同时短暂夹闭主动脉建立大鼠CME模型后,随机分为未治疗组及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干预组,分别于术后1、3、7、14 d处死;余24只为假手术组。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等炎症因子在心肌中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结果 CME炎症并不仅局限于微梗灶及周围,同时波及到许多"无辜心肌",产生"旁观者效应"。CME组在不同观察时间点心肌TNF-α、IL-6、ICAM-1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强(P<0.05)。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干预能抑制CME后心肌中TNF-α、IL-6及ICAM-1蛋白表达(P均<0.05)。结论 CME后伴发放大炎症反应,NF-κB抑制剂显著抑制心肌炎症反应。
李淑梅陈良龙曾凯吴进寿
关键词:冠状动脉微栓塞NF-ΚB白介素6细胞黏附分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