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34)
- 作品数:20 被引量:33H指数:3
- 相关作者:赵辉萧晓阳罗义华王同舟许志刚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渤海大学辽宁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六经》并非儒家专属经典
- 2023年
- 《六经》是三代的礼乐政治典章制度和历史记述,孔子之前,其“经”的地位已基本确立,战国《六经》也不包含儒家著作,诸子都继承发展《六经》某方面的思想。《六经》非儒家所作,自其产生直至今天,也非儒家专门研习。虽孔子《春秋》、《论语》和《孝经》在汉以来一直被视为“经”,《明史》《清史稿》也将孔子《春秋》、《四书》列入了“经部”,但其他儒家著述在目录学著作中都记载在“子部”的“儒家”之列。一些小学著作从《汉志》到《清史稿》也纳入了“经部”,其学也当为“经学”,但这些小学类著作也非儒家所作。《六经》和小学著作既非儒家所作,也非儒家专门所传,故不能视《六经》为儒家的专门经典,也不能视经学为儒学。但汉以来的“经”中有儒家经典,故经学中有儒学。
- 赵辉韩玲玲
- 关键词:六经经学儒家儒学界说
- 论中国现代话剧家的言说身份
- 2015年
- 中国现代话剧家通过对话剧的引进和推广参与到新文化建设中来,在对旧戏和文明戏的批判中确立自己新剧作家的言说身份,在对优伶角色排斥中确立自己的新型知识分子的言说身份,在对社会使命的关注中确立自己的戏剧活动家的言说身份。这三种言说身份共同造就了现代戏剧家的现代品格。
- 田美丽
- 限定性言说方式生成的文化符号——以《马可波罗游记》与《徐霞客游记》为例
- 2017年
- 符号是文化交流的唯一方式,限定性的文化言说主体营造限定性的文化符号。以《马可波罗游记》与《徐霞客游记》为例,以游记文体三要素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两部游记文本表现的差异,探讨限定性言说方式对游记体文学的影响。
- 滕效慧罗秉武
- 关键词:游记
- 主体身份经验与文学外在向内在的转换被引量:2
- 2017年
- 人类的经验是不同身份的经验。不同性质的行为决定了同一主体不同的身份,而每一种身份都有着与其相应的信息和知识体系。每一主体都是通过不同的身份如职业、地域、时代、种族、伦理等多种身份的经验行为,获取与身份相应的、原本外在于主体意识的信息与知识体系,使其进入主体的意识,形成主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话语体系,支配文学的创作。因而,文学的外在因素也因主体身份的经验得以转换为文学的内在,主体的身份经验是文学的外部因素转换为文学内在的关键所在。
- 赵辉
- 关键词:主体身份话语体系
- “中国文学谱系研究”的特点与价值被引量:8
- 2013年
- "文学谱系"是一个由不同种类的集目的、主体、体裁、功能、内容、表现方式、风格等于一体的文体文本相互作用而形成不断演进的具有历时性的综合动态系统。中国文学谱系研究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史研究,主要体现在注重文学系统内在关联的研究,注重文学各子系统内在因素的承传研究,注重文学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转化及途径的研究。中国文学谱系研究的任务一是寻找中国文学谱系的发生、演变机制,二是研究中国文学谱系建构,三是研究中国文学谱系的发展历程。其意义在于为中国文学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阐释理论和新的视角及阐述方式,拓展中国文学研究的视野,有助于建构中国文学史新的书写范式。
- 赵辉
- 关键词:子系统新元素中国文学史
- 论宗教与冰心“小诗”文体的发生被引量:2
- 2013年
- 中国现代"小诗"的发生与流行,与日本俳句、短歌和泰戈尔诗的引入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已为学界所公认。但是,就创作主体的身份、意图、言说方式而言,冰心"小诗"文体的发生,有很明显的宗教元素。以冰心"小诗"作为对象,系统考察了它的出场过程,认为除去泰戈尔的影响之外,冰心所接受的宗教感知和表达世界的思维方式以及宗教诗、"箴言"的言说方式,也是"小诗"文体产生的重要根源。
- 罗义华
- 关键词:宗教泰戈尔文体
- 西汉社会转型对王褒文学创作新变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受西汉昭宣时期变武力扩张为偃武兴文的社会转型影响,王褒创作较前期作家发生新变。在内容上,变抨击武帝弊政为讴歌宣帝中兴的时代新貌;变借颂瑞肯定武力征伐为颂扬兴文偃武;变抒写不遇感伤为纵论君臣遇合的理想;将文学书写的笔触拓展到底层社会。在艺术上,声偶渐谐,声貌穷变,推助了两汉之交渐重声律骈偶的文学风气;雅俗兼综,推进了汉代文章风格的多样化;开创新的九体辞赋形式,在七言诗发展进程中作出了有益尝试。
- 龙文玲
- 关键词:王褒文学创作文学风气七言诗
- 刘歆《列女颂》与颂体风貌转变被引量:1
- 2013年
- 刘歆《列女颂》文体总体风格是向诗颂传统回归,但细微处则呈现出诸多特异性。比如与先秦《诗》颂、《桔颂》相比,《列女颂》文体存在着鲜明的特异性,而这种特异性产生的最本质根源,在于文字的言说语境产生变化,随之带来言说身份、对象、情境的变化。
- 陈丽平
- 关键词:文体特色先秦两汉颂体
- 先秦文学主流言说方式的生成被引量:4
- 2012年
- 先秦"文学"隐含于礼乐政治形态的"限定时空"言说中;礼乐政治形态的特定言说场合、言说主体和言说对象的特定身份及其构成的特定言说关系自然转换为"文学"的言说场合、言说主体和言说对象的特定身份及其构成的特定言说关系,从而在赋予"文学"言说"限定时空"言说特征的同时,将"文学"言说主体始终置之于特定场合、主体身份和言说对象关系的规定之下,使其丧失独立和自主性,而必然沿袭礼乐政治言说的伦理原则。于是",文学"的"怎样言说"完全被置之于由伦理原则而确立的维护等级之间言说"和而不同"的价值制约之下。"六诗"、"六义"和先秦散文的"《春秋》笔法"、寓言、重言等言说方式,都不过是先秦礼乐政治形态"限定时空"言说伦理原则支配下维护等级之间"和而不同"的"讽喻"言说方式顺理成章的置换。
- 赵辉
- 关键词:先秦文学言说
- 论《儿女英雄传》的谱系归属
- 2013年
- 《儿女英雄传》虽然写到侠义故事,情节与才子佳人小说相似,但其精神实质与两类小说相反,由此否定了《儿女英雄传》属于侠义小说或才子佳人小说谱系的观点。从作家创作意图及写作中的身份意识出发,结合作者文康的生活经历及秉承的思想传统,认为《儿女英雄传》是作家站在儒家立场创作的教化型世情小说。为了回应对立的主题,这部作品强调在现存秩序或礼法规范的约束下争取幸福才是最具现实性的生活道路,并且对礼法的精神进行了新的解释,从而发展了教化型世情小说谱系。
- 王同舟
- 关键词:《儿女英雄传》谱系侠义小说才子佳人小说世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