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08GB2B200083)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0H指数:6
- 相关作者:范大明张灏陈卫赵建新严青更多>>
-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无锡华顺民生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颗粒状态对米饭微波复热过程温度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为了研究和开发不同颗粒状态的方便米饭,运用微波工作站和光纤探针在线监测的方法,以碎米、完整大米加工的不同厚度/半径比(L/R)圆柱型尺寸的米饭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察物料颗粒状态对米饭微波复热过程中温度分布规律以及各位置点微波吸收功率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米饭的温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样品L/R的增加,高温区域从米饭内部逐渐向样品上下表面转移。大米颗粒状态可以较为明显地影响米饭温度分布的对称性。完整的颗粒状态在L/R<1.5时,会使微波功率在米饭内部产生更强的中心聚集吸收效果;在L/R≥1.5时,其会引起米饭复热时边角温度过高。
- 王丽云范大明庞珂黄建联赵建新陈卫张灏
- 关键词:方便米饭温度分布
- 微波对蛋白质及其衍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2年
- 微波作为一种新型加热技术,在食品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研究得出蛋白质与微波的相互作用显著且影响食品品质。然而,微波对蛋白质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众多学者讨论的焦点。作者围绕微波对蛋白质及其衍生物各级结构的影响以及微波引起的蛋白质功能的改变展开综述,希望为研究微波对蛋白质等食品大分子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 陈卫范大明马申嫣张清苗赵建新张灏
- 关键词:微波蛋白质
- 微波辅助技术在大分子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微波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物理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介绍了微波对蛋白质的作用机制,并围绕微波在蛋白质研究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分析、多肽制备、有机合成和酶催化反应中的辅助应用进行了综述,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马申嫣范大明赵建新庞珂陈卫张灏
- 关键词:微波蛋白质
- 食品介电性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2年
- 食品的介电性质是与微波和射频处理相关的最重要的物理参数。本文综述了介电性质在食品领域中的研究概况、预测模型和测定方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 范大明陈卫李春香毛丙永庞珂赵建新张灏
- 关键词:介电特性
- 食品微波加热过程中的传热模型被引量:15
- 2012年
- 微波加热是一种快速简便的食品复热手段,但此种方法通常会导致受热不均匀。为了更好的将微波加热技术应用于食品的复热过程,解决受热过程"冷点"的出现,作者综述了食品微波加热过程传热模型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数值计算方法、模型理论和功率吸收进行了详细阐述,探讨了微波能在食品中转化成热能的机制,并分析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 范大明陈卫李春香毛丙永张清苗赵建新张灏
- 关键词:微波加热传热模型介电性
- 远红外油炸对鸡肉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主要研究了远红外辅助油炸和普通热传导式油炸两种方式对鸡肉油炸品质的影响。实验选用新鲜市售鸡胸肉,油炸温度为(165±2)℃,考察其在70~110s油炸时间段内色泽、质构、中心温度、水分含量、含油量和失重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鸡肉的硬度值外,不同的油炸方式和油炸时间对鸡肉各项测定指标均影响显著(P<0.05)。以普通热传导式油炸为对照,远红外油炸的鸡肉明度(L*)降低,红度(a*)和黄度(b*)增加;硬度值变化不显著,弹性值略有增加;内部的温度上升均匀、波动小;最高含油量降低33%,最大失重率降低10.21%。因此,远红外油炸促进了鸡肉色泽的变化,使内部受热均匀,降低了含油量,减少油炸损失,对油炸品质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 范大明严青陈卫马申嫣马文睿庞珂赵建新张灏
- 关键词:油炸鸡肉
- 不同加工工艺对微波鸡肉串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0年
- 围绕肉串加工的3种不同工艺,即未经预处理用微波直接烹饪、经过预油炸处理用微波二次烹饪和油炸全熟用微波复热,考察产品的质构、色泽、失水率和可接受性。结果表明:油炸过程影响质构效果显著,使色泽加深,失水率增加,产率下降,有助于风味的形成并提高了产品的可接受性;而微波工艺对质构、红度影响显著,增加高水分含量产品的失水率,使产品的可接受性变差。预油炸工艺路线可使生鸡肉串微波失水率降低44.17%~53.42%,与深度油炸相比肉品得率提高21.04%,使鸡肉串在微波加热后保持新鲜的感官特征。
- 张晓天范大明孙传范严青赵建新陈卫张灏
- 关键词:鸡肉串微波预油炸色泽失水率
- 不同保水剂对可微波预油炸鸡肉串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9年
- 针对可微波预油炸鸡肉串加工工艺,考察了不同保水剂对产品品质的影响。选用卡拉胶、变性淀粉、柠檬酸钠作为混合磷酸盐的替代物,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变性淀粉对肉品的保水性影响最大,卡拉胶次之,柠檬酸钠最小,三者的最佳配比是卡拉胶质量分数为0.05%,变性淀粉质量分数为0.30%,柠檬酸钠质量分数为0.05%,与最佳配比条件下的复合磷酸盐相比,两者的持水效果基本相同。但在相同的冻藏条件下,添加无磷保水剂的肉品微波失水率显著低于添加磷酸盐保水剂的肉品,无磷酸保水剂的添加使肉品在长时间冻藏后依然具有较好的持水能力。
- 马申嫣范大明严青赵建新陈卫张灏
- 关键词:微波保水性无磷保水剂
- 方便米饭微波复热过程温度分布的尺寸效应被引量:13
- 2012年
- 为了更好的将微波加热技术应用于食品的复热过程,解决受热过程"冷点"的出现,该文运用微波工作站和光纤探针在线监测的方法,结合轴线分析与温度变化系数计算,综合考察了尺寸效应对冷藏方便米饭微波复热过程中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半径下,随高度/直径比(L/D)的增加,米饭内部高温点由中心向周围转移;在L/D≤0.75时,半径增大导致高温点向几何中心区域集中;在0.75≤L/D≤1.25时,半径增大温度热点向边角和表面转移。基于标准偏差的温度变化系数(COV)分析温度均匀性,得出微波加热均匀性最好的圆柱型米饭为半径4cm、高度4cm。通过对微波复热米饭过程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发现预测与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匹配度,决定系数R2在0.990~0.999。
- 范大明陈卫李春香王丽云庞珂赵建新张灏
- 关键词:温度分布微波加热方便米饭尺寸效应
- 采用红外光谱法研究改性蛋白对小麦面浆糊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钙结合11S蛋白作为可微波预油炸脆性剂已有研究,为探讨钙结合11S蛋白的增脆机理,文中运用红外光谱法考察钙结合11S蛋白在面食品糊化过程中对体系产生的影响。采用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ATR-FTIR)结合二阶导数峰位拟合处理,表明预混阶段改性蛋白的添加明显增加体系蛋白质的水合特征。糊化阶段改性蛋白的添加使预混体系中蛋白的高水平水合降至同一水平,且相较空白多降低体系淀粉结晶度10%以上。由此说明钙结合蛋白能有效提高体系对水的二次分配能力,使糊化后淀粉重结晶能力下降,体系趋于稳定。
- 范大明陈卫庞珂唐帅坤顾小红赵建新张灏
- 关键词:红外光谱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