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06014)

作品数:25 被引量:243H指数:11
相关作者:章群韩博平钱开诚任岗谢数涛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基因序列
  • 6篇基因序列分析
  • 5篇系统发育
  • 5篇系统学
  • 5篇RNA二级结...
  • 4篇球形棕囊藻
  • 4篇棕囊藻
  • 4篇微囊藻
  • 4篇基因
  • 3篇鱼类
  • 3篇鱼类线粒体
  • 3篇细胞色素B
  • 3篇金藻
  • 3篇分类学
  • 3篇分类学意义
  • 3篇分子系统
  • 3篇分子系统学
  • 2篇等鞭金藻
  • 2篇植物
  • 2篇球等鞭金藻

机构

  • 25篇暨南大学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香港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澳门自来水股...

作者

  • 25篇章群
  • 8篇韩博平
  • 6篇钱开诚
  • 5篇杨泽民
  • 5篇任岗
  • 5篇谢数涛
  • 4篇刘海林
  • 4篇陈迪
  • 3篇吕颂辉
  • 3篇陈丽芬
  • 3篇胡韧
  • 2篇陈泉梅
  • 2篇林少君
  • 2篇陈艺燕
  • 2篇许忠能
  • 2篇施苏华
  • 2篇雷腊梅
  • 2篇张宏达
  • 2篇李名立
  • 1篇屈良鹄

传媒

  • 13篇生态科学
  • 2篇海洋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水利渔业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SrDNA序列分析鉴定棕囊藻香港株P_2为球形棕囊藻被引量:12
2003年
有毒赤潮原因种棕囊藻(Phaeocystis sp.)生活史复杂,且形体微小,缺乏明确可靠的分类标准。1997、1999年中国东南沿海发生两次棕囊藻赤潮,但目前种的鉴定仍存在混乱。本文测定了香港海域一株棕囊藻赤潮原因种P_2的18S rDNA部分核苷酸序列,序列长度为650 bp,并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其为球形棕囊藻(P.globosa)。
陈丽芬章群骆育敏韩博平
关键词:棕囊藻球形棕囊藻
Phaeocystis globosa核糖体大亚基(28SrDNA)的序列分析与分类学意义被引量:7
2004年
对一株Phaeocystisglobosa的28SrDNA基因序列测定,共得到碱基大小为1795bp的两个序列片段,其中序列一的长度为970bp,序列二的长度为825bp。将Ph.globosa与Ph.antarctica和Prymnesiumpatelliferum同源序列进行对比,发现Ph.globosa与Ph.antarctica仅在序列二中有一个碱基插入/缺失,同源性为99.99%,而与Pr.patelliferum相比,有7处插入/缺失,碱基总变异率为6.13%;研究发现序列一中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高度保守区和两个高变区;序列二中有两个比较明显的高变区、一个保守区和一个高度保守区。对28SrDNA基因RNA二级结构分析发现,DNA序列保守区在RNA二级结构上也非常保守,与DNA序列分析结果一致,都证明28SrDNA基因只适用于种以上水平的分类研究,不宜用于种间和种下水平的研究。
杨泽民章群谢数涛吕颂辉韩博平陈丽芬
关键词:球形棕囊藻RNA
应用大麦杆控制原水蓝藻生长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蓝藻对饮水安全有潜在威胁,但在水处理过程中很难除去。华南某地原水水塘多年来受到以假鱼腥藻类为主的蓝藻水华影响,尽管曾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清除,但都只能起到应急的作用,因此需要寻求长期有效控制蓝藻生长的新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大麦杆在控制淡水藻类生长方面具有一定功效,且对环境无明显负面影响。为了解大麦杆对华南某地蓝藻,特别是假鱼腥藻类生长的影响,探讨在该地区气候条件下发挥抑藻作用所需时间和效果,为原水蓝藻控制措施的采取提供科学依据,自从2005年3月起至2005年7月,选用2个沉淀池作对比实验,实验池投入g·m-3的大麦杆,对照池不加大麦杆。研究表明大麦杆对原水中假鱼腥藻类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该地气候条件下,最少需要一至两个月的时间,大麦杆才开始产生控藻作用。
梁倩华章群范晓军张亦庸吴伟健韩博平
关键词:控藻
金藻3011和8701与球等鞭金藻的18SrRNA基因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对金藻3011和8701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分别获得1695 bp和1684 bp的DNA序列。应用DNAMAN,DNAstar和RnaViz 2.0生物软件,将获得的DNA序列与球等鞭金藻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DNA序列和RNA二级结构对比分析。DNA序列分析显示,三者的18S rRNA基因序列非常保守,相似性在99.5%以上,三者应同为球等鞭金藻;RNA二级结构分析显示,三者的RNA二级结构既存在球等鞭金藻种的特异性茎环结构,又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从相近水域(山东)分离出来的3011和8701相对于采自挪威水域的球等鞭金藻具有更大的结构相似性;相对于3011,8701可能与球等鞭金藻具有更高的同源性。由此可见,单纯的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可能不适用于球等鞭金藻种下水平的研究,但是其RNA二级结构分析对球等鞭金藻的物种鉴定,甚至是种下地理株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杨泽民章群谢数涛
关键词:球等鞭金藻RNA二级结构
大黄鱼与小黄鱼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5
2005年
对大黄鱼、小黄鱼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得到1140bp的全序列。大黄鱼和小黄鱼的碱基组成相似,前者T、C、A、G含量分别为28.4%、33.0%、23.2%和15.4%,A+T含量为51.6%;后者T、C、A、G含量分别为26.7%、34.1%、23.8%和15.4%,A+T含量为50.5%。大、小黄鱼cytb基因中三联体密码子中碱基的使用频率很相似,第一位较均一,第二位富含T,第三位富含C。大小黄鱼cytb基因存在明显差异,序列相似性仅为88.95%;两序列间具有126个差异位点;碱基转换/颠换率为3.1,碱基替换多发生在密码子第三位;碱基转换中C\T显著高于A\G,表现出转换偏歧。
陈艺燕钱开诚任岗陈迪章群
关键词:大黄鱼小黄鱼细胞色素B
马尾松Ls-rDNA5’末端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6
2003年
马尾松Ls-rDNA 5’末端302个核苷酸序列已被确定,与4种裸子植物和4种被子植物及一种绿藻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其所构建的Ls-rDNA系统树图表明:传统分类中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明显成为单系类群;支持裸子植物的两个单系谱支,即苏铁目—银杏目,买麻藤目—松柏类。Ls-rDNA 5’末端部分序列分析在种子植物高等级分类群系统进化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章群施苏华屈良鹄张宏达
关键词:马尾松系统进化
关于中国香鱼分类地位的线粒体DNA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测定了辽宁和广东香鱼的Cytb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日本和韩国香鱼分子数据合并比较。结果表明11尾香鱼402个碱基序列中变异位点8个,信息简约位点有2个,A+T与G+C含量分别为51.4%和48.6%,转换/颠换比为4.9。运用Kimura-2parameter模型,采用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发现中国香鱼与日本和韩国香鱼聚类在一起,不同地理种群的香鱼均未单独分群,表明中国和日、韩香鱼亲缘关系相当近。根据日、韩香鱼的地理分布,推测所分析的辽宁和广东种群可能亦为香鱼指名亚种,但该推论尚需与琉球香鱼亚种的序列进行比较后才能确定。研究虽未发现辽宁香鱼和广东香鱼间存在明显的种群结构差异,但由于中国海域辽阔,生境多样,中国沿海是否会有其它种下群体发生,则需要采用进化速度适中的线粒体和核基因标记,对中国香鱼不同的地理种群进行广泛的大样本分析来确定。
陈泉梅鲁延付章群
关键词:香鱼细胞色素B
赤潮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rDNA ITS区序列变异与二级结构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测定了南海球形棕囊藻香港株P1、P2和湛江株ZhJ1的rDNAITS区序列(含5.8srDNA),结合GenBank的13条同源序列,比对长度为904bp,变异位点271个,简约信息位点221个,平均(A+T)(34.5%)〈(G+C)(65.4%).藻株P1、P2和ZhJ1序列存在变异位点20个,序列间相似性为97.9%~98.5%.ITS序列在种间和种内的解析度高于18srDNA和28srDNA基因;构建的NJ树、MP树、贝叶斯推断系统树的结构是一致的,不同种类的棕囊藻单独聚类,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形棕囊藻混杂分布但相同地理来源的藻株多聚类在一起.RNA二级结构显示,不同藻种间5.8srDNA区结构基本一致,表现出属的特异性;ITS1、2区结构表现较大的种间差异,表明ITS区RNA二级结构可为棕囊藻分类鉴定提供有用的分子结构信息.
刘海林章群江启明马奔
关键词:球形棕囊藻中国近海
黄渤海松江鲈鱼线粒体控制区结构与序列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6
2010年
测定了辽宁丹东、盘锦与河北秦皇岛35尾松江鲈鱼线粒体控制区序列977bp。共检出单倍型30个,多态位点35个,简约信息位点27个,绝大多数变异集中在192-342bp、594-783bp区段,同时识别出了线粒体控制区5’端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3’端保守序列区的关键序列。3个群体总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990,核苷酸多样性为0.00718,丹东群体核苷酸多样性最高(0.00959)。群体间、群体内平均遗传距离低(分别为0.0067和0.0063);在NJ树上不同地理来源的个体混杂分布;Fst分析显示丹东与秦皇岛群体间遗传分化相对较大(0.14222,p<0.05),其余不明显(0.02865-0.05616,p>0.1),表明3个群体有可能隶属同一个种群。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图表明松江鲈鱼可能未经历过大规模的种群扩张。
刘海林章群唐优良余帆洋周佳怡
关键词:松江鲈鱼
中国沙塘鳢属鱼类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23
2007年
沙塘鳢属鱼类为东亚特有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中国产沙塘鳢属鱼类分类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文测定了中国产沙塘鳢属鱼类全部种类的线粒体12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结合GenBank中下载的2种日本沙塘鳢属鱼类和塘鳢科鱼类同源序列,探讨中国产4种沙塘鳢属鱼类的物种有效性,分析沙塘鳢属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作者所使用的同源序列长度为690bp,其中变异位点258个,简约信息位点201个,包括插入/缺失位点34个,转换/颠换平均值为3.0,表明12S rRNA基因是研究沙塘鳢属鱼类系统发育关系的合适分子标记。基于p-distance模型的6种沙塘鳢属鱼类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024,种间遗传距离为0.058—0.064,支持暗色沙塘鳢和中华沙塘鳢为不同种,中国产沙塘鳢属鱼类包括中华沙塘鳢、河川沙塘鳢、海丰沙塘鳢、鸭绿江沙塘鳢4个种的观点;至于中国还有没有新的沙塘鳢属鱼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海丰海塘鳢是河川沙塘鳢的姐妹群,暗色沙塘鳢与O.hikimius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而同属其余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则由于自展数据支持率较低而尚不明确。中国产沙塘鳢和日本产沙塘鳢并未单独分群,推测沙塘鳢属鱼类的共同原始祖先可能广泛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等东亚地区,约在4.9—6.5百万年前的上新世开始分化,系统发育过程比较适合离散假说。
任岗章群
关键词:分子系统学生物地理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