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3FY111400)

作品数:46 被引量:498H指数:11
相关作者:刘时银姚晓军许君利蒋宗立郭万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云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2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2篇冰川
  • 12篇遥感
  • 10篇数据集
  • 10篇冰川变化
  • 7篇遥感监测
  • 6篇冰川编目
  • 5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5篇高程变化
  • 4篇遥感监测研究
  • 4篇帕米尔高原
  • 4篇冰川区
  • 4篇冰川物质平衡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流域
  • 3篇径流
  • 3篇编目
  • 3篇DEM
  • 3篇表碛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西...
  • 23篇云南大学
  • 16篇湖南科技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西北师范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安徽理工大学
  • 4篇兰州大学
  • 4篇兰州交通大学
  • 4篇盐城师范学院
  • 2篇安庆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宜春学院
  • 1篇四川省地质调...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长春市水文水...

作者

  • 11篇刘时银
  • 9篇姚晓军
  • 5篇蒋宗立
  • 5篇许君利
  • 4篇赵井东
  • 4篇郭万钦
  • 3篇王荣军
  • 3篇鲍伟佳
  • 3篇魏俊锋
  • 3篇李晓锋
  • 3篇祁苗苗
  • 3篇高永鹏
  • 2篇上官冬辉
  • 2篇曹泊
  • 2篇王杰
  • 2篇张震
  • 2篇李忠勤
  • 2篇安丽娜
  • 2篇张震
  • 2篇宫鹏

传媒

  • 17篇冰川冻土
  • 10篇中国科学数据...
  • 4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人民黄河
  • 1篇遥感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16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冰川动力学的古里雅冰帽稳定态建模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古里雅冰帽是已知亚州中部最大、最高和最冷的冰帽,研究其内部运动速度、温度空间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二维热耦合冰川动力学流线模型,以冰川表面观测温度、冰川运动速度及冰川几何形态作为输入,利用冰帽主流线物质平衡作为驱动,对古里雅冰帽在稳定态下的运动速度与温度分布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表明,稳定态下在6200 m处的表面运动速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古里雅冰川的运动速度空间差异显著,消融区和末端的运动速率较低,而在积累区的运动速度较大;从中流线的纵剖面来看,冰川表面运动速度高于底部,且在冰川积累区尤其明显.该冰帽温度分布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基本一致,且古里雅冰川的温度沿着中流线的纵剖面具有分异特点,冰川由表面到底部冰温逐渐升高,特别是在海拔6200 m处,底部冰温为-1.65℃,而冰川表面的温度为-16.2℃.最后,对模型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并由数值模拟结果得出冰川末端相对较小的应变率变化是古里雅冰帽长期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的原因之一.
陈万宝刘时银李维德王伟利王荣军
关键词:古里雅冰帽
基于百度地图的洒水车智能预警系统研究
2018年
基于百度地图API,以Android系统为平台,采用C/S模式开发了洒水车智能预警系统。该系统能接收洒水车位置信息,并进行GIS分析与显示,从而跟踪、定位监控车辆,最终利用缓冲区分析实现远程智能报警功能。
韩惠刘娜朱俊文王强潘晓婷
关键词:缓冲区分析
错误的“冰臼”成因说被引量:7
2017年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有学者将暴露于地表,地貌学称之为壶穴的所有臼状地形统称为"冰臼",且作为古冰川作用的证据。事实上,他们宣传的"冰臼"是流水或差异风化形成的壶穴,而非古冰川所成。在众多论著中,以韩同林先生《发现冰臼》造成的混乱为最。从冰川学的角度来看,冰川运动、消融等理论并不支持"冰臼"是由冰川作用所成的观点,其主要错误之处有三:①在冰川学中,"Moulin"一词指的是冰川表面热融形成的负地形,所涉及是冰川冰,而非冰川的下覆岩床;②此书借用早已放弃的冰水穿洞假说来论述"冰臼群"的形成过程,在常态运动的冰川上是行不通的;③书中冰融水形成的圆柱状滚流假说更与事实不符。这几点足以说明"冰臼成因说"是不能成立的,仅是一种错误的推测而已。
苏珍蒲健辰赵井东
关键词:冰臼壶穴冰川消融冰川运动
新疆帕米尔跃动冰川遥感监测研究被引量:28
2016年
2015年5月,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公格尔九别峰北坡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发生跃动,造成草场和部分房屋被冰体淹没,本文针对这一冰川跃动事件的发生过程进行研究.利用2013-2015年间ASTER立体像对数据监测了克拉牙依拉克冰川的冰川表面高程的变化,并利用2015年4月13日至2015年7月11日期间的Landsat OLI数据监测了冰川的表面运动速度变化.监测发现,克拉牙依拉克冰川从2015年4月13号开始活动强烈,表面运动速度呈加快趋势,2015年5月8-15日期间冰川表面运动速度达到最高水平,其最大运动速度在西支中部达到了(20.40±0.42)m·d^(-1),冰川跃动达到顶峰.冰川跃动"积蓄区"位于西支冰川平衡线以下区域,跃动向下游接收区输送冰体体积约为2.4×10~8m^3,大量冰体堆积在东西支汇合口地段(海拔3 100~3 500 m),造成了该处冰面隆起,其中最大隆起高度为(130.58±0.70)m.本文获得了西支冰川由静止期、跃动状态、恢复到稳定状态期间的冰面高程和表面运动速度变化,为本地区冰川跃动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震刘时银魏俊锋蒋宗立许君利郭万钦
关键词:遥感监测高程变化
高亚洲冰川区度日因子空间分布数据集被引量:1
2019年
基于冰雪消融与气温之间线性关系建立的度日模型是冰川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模型。度日因子是该模型的重要参数,反映了单位正积温产生的冰雪消融量,其空间变化对于该模型模拟冰雪消融过程的精度影响较大。然而,高亚洲地区有长期观测的冰川数量较少,无法为应用度日模型开展区域冰川消融模拟提供必要的参数。本研究基于高亚洲不同地区40余条冰川的考察和观测资料,构建了冰川冰与雪度日因子的转换公式,获取了高亚洲冰川区度日因子的空间分布格网数据集(GeoTIFF格式,32位浮点型),空间分辨率为0.5°,同时本数据精度已在典型区域的冰川物质平衡模拟应用中得到了验证。本数据集可为开展高亚洲区域冰川消融过程及其对水资源变化与相关灾害影响研究提供模型参数,为进一步分析高亚洲地区冰川变化与气候变化、水资源变化及其灾害效应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张勇刘时银王欣
关键词:冰川消融水资源
近期冰川表面径流系数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被引量:6
2016年
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得到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82—2014年物质平衡值,与实测物质平衡值对比分析发现:(1)水量平衡法适用于冰川区多年物质平衡的计算,其中1号冰川1982—2014年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在1%以内,与之对应的山岩区和冰面径流系数分别为0.7和0.85。(2)1982—2005年的物质平衡值与实测物质平衡值高度相关,且误差较小,在这一阶段径流系数能较好地反映冰川区的产流情况;而2005—2014年计算得到的物质平衡值与实测物质平衡值之间有较大差距,且变化趋势差异明显,说明这一阶段径流系数受一些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波动。选取误差较大的2005—2008年和误差较小的1996—1999年进行逐月分析,发现在夏平衡中,计算结果普遍要高于实测物质平衡值。分析认为水热条件的改变以及相应的冰川产流系数的变化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时间尺度上利用水量平衡计算冰川物质平衡值准确度较高。
刘铸李忠勤
关键词:径流系数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
1970-2016年冈底斯山冰川变化被引量:11
2019年
基于修订后的中国两次冰川编目数据及2015-2016年Landsat OLI遥感影像,对冈底斯山1970-2016年的冰川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相应时段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对冰川变化原因进行探讨,为全面认识冈底斯山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的响应规律及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2015-2016年冈底斯山共有冰川3953条,面积1306.45km^2,冰储量约58.16km^3;冰川数量以面积<0.5km^2的冰川为主,面积则以介于0.1~5km^2的冰川为主。②1970-2016年冈底斯山冰川面积共减少854.05km^2(-39.53%),冰川面积变化相对速率高达-1.09%/a,消融期气温升高是导致该山区冰川退缩的最主要原因。与中国西部其他山系冰川变化相比,冈底斯山是冰川退缩最为强烈的地区,且近年来冰川退缩呈加快趋势。③冈底斯山冰川面积减少主要集中在海拔5600~6100m之间,海拔6500m以上区域基本没有变化。除南朝向和东南朝向外,冈底斯山其他朝向冰川数量和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北朝向冰川面积减少最多,西北朝向冰川面积变化最快。④冈底斯山冰川面积变化自西向东呈加快趋势,其中东段冰川面积变化相对速率高达-1.72%/a,中段次之(-1.67%/a),西段仅为-0.83%/a。
刘娟姚晓军刘时银郭万钦许君利
关键词:冰川变化冰川编目气候变化
东帕米尔高原喀拉库勒湖的成因及其年代被引量:1
2016年
喀拉库勒湖位于东帕米尔高原的康西瓦河流域.研究区的地质构造资料显示,断层活动形成的慕士塔格-公格尔山之间的断层谷是喀拉库勒湖形成的基础.对本区的地貌考察得知,源自慕士塔格峰东坡和公格尔山西坡的古冰流曾数次占据整个河源区,形成规模较大的山麓冰川.现存的喀拉库勒湖为一冰碛堰塞湖,其形成时间与最后一次古冰流填充河源区,阻塞慕士塔格峰西北侧自西南向东北汇入康西瓦河的阔克萨依克河水流的时间相一致.应用OSL测年技术对采自喀拉库勒湖外围冰碛丘陵中的砂质透镜体进行定年,获其年代范围为(26.8±1.3)^(41.7±4.4)ka.结合本区已有的ESR年代学资料(37.8±3.6)^(48.2±4.6)ka、邻近区域的古气候记录以及我国西部第四纪冰川演化序列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喀拉库勒湖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中冰阶,时间上可对应于MIS 3中期.
伍云飞赵井东郑辉军
关键词:OSL测年
西藏桑日县巴玉水电站上游石冰川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全球变暖背景下石冰川运动加快,石冰川舌部沉积物堆积增加,导致泥石流的风险增大,石冰川可能是冰冻圈地区未来重要的致灾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向偏远的高海拔山区推进,不可避免地面临石冰川问题。拟建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加查峡谷段的一级电站巴玉水电站上游是否存在不稳定的石冰川分布受到关注。鉴于此,利用0. 5 m分辨率GEOeye-1遥感影像,通过石冰川特有的纹理特征,结合SRTM提取的坡度信息,通过人工解译识别出拟建巴玉水电站上游的石冰川分布信息。结果表明:(1)石冰川集中在雅鲁藏布江北侧上游,共有27条,覆盖总面积为12. 2±0. 9 km^2,平均面积为0. 5 km^2,平均长度为1 456m,平均宽度为280 m。(2)石冰川分布在海拔4 570~5 720 m之间,平均末端海拔为4 920 m,属于舌状石冰川群,近50%石冰川处于活跃期,其中5条发生了前缘垮塌现象,可能引起泥石流等大型灾害。
许君利刘时银王建
关键词:遥感
基于第二次冰川编目的中国冰川现状被引量:249
2015年
以2004年之后的Landsat TM/ETM+和ASTER遥感影像为基础,参考第一次中国冰川目录及其他文献资料,经过影像校正、自动解译、野外考察、人工修订、交互检查和成果审定等技术环节,完成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5.5%的现状冰川编目,确定中国目前共有冰川48571条,总面积约5.18×10^4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54%,冰川储量约4.3-4.7×10^3km^3。中国冰川数量和面积分别以面积〈0.5 km^2的冰川和面积介于1.0-50.0 km^2的冰川为主,面积最大的冰川是音苏盖提冰川(359.05 km^2)。中国西部14座山系(高原)均有冰川分布,其中昆仑山冰川数量最多,其次是天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这5座山系冰川数量占全国冰川总数量的72.3%;冰川面积和冰储量位列前3位的山系分别为昆仑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天山,尽管喀喇昆仑山冰川数量和面积均小于喜马拉雅山,但前者冰储量高于后者。从冰川海拔分布来看,海拔4500-6500 m之间是冰川集中发育区域,约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4/5以上。冰川资源在各流域分布差异显著,东亚内流区(5Y)是中国冰川分布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一级流域,约占全国冰川总量的2/5以上;黄河流域(5J)是冰川数量最少、规模最小的一级流域,仅有冰川164条,面积126.72 km^2。新疆和西藏的冰川面积和冰储量约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9/10。
刘时银姚晓军郭万钦许君利上官冬辉魏俊锋鲍伟佳吴立宗
关键词:冰川编目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