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603)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廷璞赵强袁建军王淑芳王丹丹更多>>
相关机构:天水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红茂草
  • 3篇药用
  • 3篇抑菌
  • 3篇响应面
  • 3篇响应面法
  • 3篇黄酮
  • 2篇学成
  • 2篇药用植物
  • 2篇野生
  • 2篇叶蛋白
  • 2篇抑菌作用
  • 2篇正交
  • 2篇正交设计
  • 2篇植物
  • 2篇生物碱
  • 2篇酮类
  • 2篇酮类化合物
  • 2篇紫花
  • 2篇紫花苜蓿
  • 2篇苜蓿

机构

  • 14篇天水师范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王廷璞
  • 7篇赵强
  • 1篇赵海福
  • 1篇高义霞
  • 1篇袁毅君
  • 1篇索有瑞
  • 1篇袁建军
  • 1篇薛志强
  • 1篇王丹丹
  • 1篇王淑芳

传媒

  • 4篇中兽医医药杂...
  • 2篇中国食品工业
  • 2篇天水师范学院...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畜牧兽医杂志
  • 1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α-淀粉酶酶解鹰嘴豆淀粉工艺及建模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葡萄糖值(DE)为考察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研究温度、pH及酶与底物比(E/S)对α-淀粉酶酶解鹰嘴豆淀粉制糖的影响。应用Lineweaver-Burk和Wilkinson统计法分别求解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并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α-淀粉酶酶解鹰嘴豆淀粉制糖的最佳参数为:pH 6.5,温度55℃及E/S=0.12U/mg,验证值为23.103%±0.454%。在30-50℃范围内,Ea=18.977kJ/tooL,AH=19.624kJ/mol。该研究为鹰嘴豆淀粉工业制糖提供理论依据。
高义霞王淑芳王丹丹王廷璞
关键词:鹰嘴豆酶解动力学响应面
航天紫花苜蓿叶蛋白正交提取工艺模式的研究
2016年
优选航天紫花苜蓿叶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对不同品系的苜蓿叶蛋白进行差异性分析.用单因素极差分析,280nm紫外光测测定并计算提取率,Lg(33)正交实验设计确定最佳提取工艺. 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的各因素影响能力大小为:pH>浸泡时间>料液比>温度,正交实验最佳组合为A2B1C1.结果中三得利(兰州)对照和MA-7中叶蛋白的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21.91%和19.42%.
杨丽娟蒲晓亚杜旭升王延璞薛志强
关键词:航天紫花苜蓿叶蛋白正交设计
药用植物红茂草化学成分及抗炎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红茂草民间多用于治疗开放性淋巴结核和各类创伤性炎症,富含紫堇碱、异紫堇碱和异紫堇啡碱等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红茂草提取物具有抗菌、抑菌、抗溶血和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心肌和修复肝损伤等作用,并对各种结核病及炎症有显著疗效,其药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红茂草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从抗菌、抗病毒、保肝、提高免疫细胞活性和细胞因子分泌、促进创伤和炎症愈合等方面归纳了红茂草的抗炎研究进展。
王廷璞赵强
关键词:红茂草生物碱抗炎
红茂草生物碱对小鼠毒性实验研究
2014年
考察红茂草药物的安全性,将不同剂量红茂草生物碱提取物肌肉注射BALB/c小鼠,后在不同时间采集小鼠心、肝、脾、肺、肾和注射部位肌肉组织,制作切片,用H.E染色法进行染色后镜检,未发现典型性病理变化。进行小鼠半数致死量测定,其LD50为(16.39±0.04)g/kg、FL为14.51-18.93 g/kg。结果表明,红茂草生物碱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王廷璞赵强袁毅君赵海福
关键词:小鼠毒性
利用模拟生物膜识别红茂草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物效能被引量:1
2016年
以红茂草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芦丁)为研究对象,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检测分析后,利用玻碳电极支撑的磷脂双层膜(s-BLM)作为生物膜模型,以Fe(CN)_6^(3-/4-)为探针分子,循环伏安(CV)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结合,研究了芦丁对磷脂双层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s-BLM与芦丁之间可以发生比较强烈的相互作用,使s-BLM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探针分子可以通过s-BLM到达电极表面。结果表明,红茂草中提取的黄酮化合物(芦丁)对卵磷脂双层膜电化学行为存在一定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红茂草药材的生物活性及疗效机理。
赵强
关键词:循环伏安红茂草黄酮类化合物
航天紫花苜蓿叶蛋白正交提取工艺模式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优选航天紫花苜蓿叶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对不同品系的苜蓿叶蛋白进行差异性分析。用单因素极差分析,280nm紫外光测测定并计算提取率,L9(33)正交实验设计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的各因素影响能力大小为:pH〉浸泡时间〉料液比〉温度,正交实验最佳组合为A2B1C1。结果中三得利(兰州)对照和MA-7中叶蛋白的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21.91%和19.42%。
杨丽娟蒲晓亚杜旭升王廷璞薛志强
关键词:航天紫花苜蓿叶蛋白正交设计
响应面法优化苦荞壳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优化苦养壳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用浸提法、恒温振荡提取法、索氏提取法、高压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进行实验,以最大提取率及总黄酮含量为指标进行对比,优选出浸提法为最佳提取方法。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苦荞壳中总黄酮提取率的4个主要因素,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进行研究,并以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结果浸提法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5%、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40,此条件下总黄酮含量为15.7 mg/g,提取率为1.57%,回收率为98.2%,回归模型的预测值(16.4 mg/g)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4.6%。结论以Box-Behnken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能较好地预测苦荞壳中总黄酮的含量,该方法简便省时,是苦荞壳中提取总黄酮的有效途径。
王廷璞赵强袁建军
关键词:总黄酮响应面
野生药用红茂草挥发油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CO_2超临界法萃取红茂草中挥发油,对其进行GC-MS分析,以提取的挥发油为研究对象,确定红茂草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大小。研究表明,红茂草挥发油成分复杂,存在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赵强王廷璞
关键词:红茂草挥发油抗氧化
野生药用植物红茂草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中国西北野生药用植物红茂草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p H值对95%乙醇浸泡液,进行减压浓缩提取,制得红茂草浸膏,Al2O3柱层析分离,经现代波谱技术及与标准品或文献数据对照,确定其化合物结构。分离鉴定出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异紫堇碱(Isocorydine)、紫堇碱(Corydine)、原阿片碱(Protopine)、白屈菜碱(Chelidonine)。研究表明,生物碱是野生药用植物红茂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异紫堇碱含量最高,白屈菜碱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
赵强索有瑞王廷璞
关键词:红茂草生物碱
红茂草中黄酮类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抑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以红茂草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水平筛选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提取物采用Diamonsil C18(4.6mm×150mm,1.8μm)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0.2%磷酸(65∶35,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nm;并对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以大肠埃希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红茂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5mL/g、超声时间35min、回流时间2.5h、乙醇体积分数65%,在此工艺下红茂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2.60%,HPLC检测重现性好;其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28g/mL和0.20g/mL,MBC为0.26g/mL和0.10g/mL,IC50为0.2162g/mL和0.1805g/mL,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抑菌效果显著。研究表明,响应面法对红茂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优化比较合理。
赵强王廷璞
关键词:响应面法红茂草黄酮类化合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