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2-16)
- 作品数:35 被引量:717H指数:14
- 相关作者:胡银岗冯浩张富仓杜向红宋卫宁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转酿酒酵母HOG1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获得与检测被引量:2
- 2010年
- HOG1(high osmolarity glycerol,HOG1)是酵母中参与耐高渗透压调控的重要基因。根据已发表的酿酒酵母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到完整的HOG1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HOG1,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获得转化植株种子。对收获的T0代种子进行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并通过PCR和RT-PCR对抗性苗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构建的载体成功转化拟南芥,并获得了13份转HOG1基因苗。
- 岳华杜向红吕树作方桂英李康王乐聂小军宋卫宁
- 关键词:拟南芥转化
-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入渗特性及持水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0
- 2010年
- 通过入渗试验及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对比研究了秸秆在经过粉碎、氨化及与无机土壤改良剂混合3种措施处理后加入土壤中对土壤入渗特性及持水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长秸秆处理加入土壤后显著降低土壤入渗能力;粉碎氨化后的秸秆较对照处理及粉碎秸秆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稳定入渗率、土壤累积入渗量,同时在经过30d培养后土壤体积质量较对照低7.13%;无机土壤改良剂(氢氧化铁)能显著提高土壤稳定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但在减小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孔隙度作用方面不如氨化秸秆处理显著,同时当秸秆与其混合加入土壤时未对土壤改良效果起到正交互作用;各种处理土壤持水能力差异不明显,但粉碎并氨化措施处理过的秸秆在中低吸力段均表现出较高的土壤持水能力,这对于提高旱区农田蓄水保墒抗旱能力有重要意义。
- 王珍冯浩
- 关键词:秸秆入渗氢氧化铁
- 保水剂对土壤保水持肥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5
- 2010年
- 通过对"科瀚"保水剂在不同盐和肥料溶液中的吸水率和施加在两种土壤中的水分特征曲线测定,研究了保水剂对土壤保水持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在去离子水中的吸水率为337g/g,含盐量为0%—0.1%范围内吸水率变化最大;在0.1%NaC l溶液中的吸水率仅为蒸馏水的45.6%.化学肥料能显著降低保水剂的吸水率,并随着肥料浓度的增加,保水剂的吸水率显著降低.但不同的化学肥料对保水剂吸水率的影响程度不同;肥料对保水剂的影响程度依尿素、磷酸二氢钾、氯化钾、氯化铵依次递增.保水剂施加于土壤中,土壤持水能力显著变强;在0.01—1.5MPa土壤水吸力范围内,能显著提高土壤持水容量,从而增加作物被利用的有效水分含量,其中黄绵土(沙壤土)较娄土(重壤土)有显著增加;保水剂与肥料施加在土壤中,土壤持水能力随着肥料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作物被利用的有效水分含量也有所减少.土壤中NO3--N持留特性受土壤水吸力的影响,在低吸力条件下,质地较重的娄土对NO3--N持留量较黄绵土大;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离心滤液中的NO3--N浓度呈现减小趋势,土壤NO3--N淋失也减少,从而对土壤的持肥能力有明显的增加作用.
- 张富仓李继成雷艳罗朋
- 关键词:保水剂化学肥料吸水率土壤持水性
-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低吸力段持水能力及蒸发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1年
- 利用张力计测定蒸发过程中低吸力段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对比研究了秸秆在经过粉碎、氨化及与无机土壤改良剂混合三种措施处理后对土壤饱和含水量、低吸力段土壤持水及供水能力和早期干旱过程中土壤脱水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粉碎秸秆施入土壤后提高了土壤饱和含水量、持水及供水能力,而长秸秆对土壤饱和含水量、持水及供水能力的影响较小;粉碎并氨化的秸秆对土壤饱和含水量、持水及供水能力的提高作用更为显著。粉碎秸秆及长秸秆处理均易造成早期干旱过程中脱水速度过快,氨化后或当秸秆与无机土壤改良剂混合施入土壤时,土壤低吸力段脱水速度明显减慢,利于土壤有效水的保存。该结果为提出新的能最大效率发挥秸秆改良土壤作用的秸秆还田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王珍冯浩吴淑芳
- 关键词:秸秆粉碎秸秆氨化氢氧化铁持水能力
- 不同灌水下复合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合理灌溉和施用肥料是实现冬小麦节水增产增效的关键,该研究旨在为复合肥的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09~2010年,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同灌水与施肥水平,研究了不同灌水和施用量复合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灌水施肥处理中,拔节期灌水60mm、复合肥施肥水平1350kg/hm2时,冬小麦产量最大,为8894.11kg/hm2。在考虑施肥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不灌水、灌1水、灌2水下经济最佳施肥量分别为656、920.13与872.38kg/hm2。常规施肥处理农田CO2排放量小于各复合肥处理;在冬小麦农田土壤呼吸作用强烈的拔节及灌浆期,拔节期灌水均能显著提高农田土壤CO2排放通量。考虑农田固碳,每公顷土地施复合肥1800kg处理最佳。
- 周立峰冯浩
- 关键词:复合肥料增产
- 秸秆粉碎氨化还田对土壤体积质量及持水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1年
- 为尝试解决秸秆还田中秸秆分解缓慢、易诱发病虫害及与作物争氮等问题,通过室内土柱培养试验对比研究了秸秆粉碎程度及秸秆不同C/N值对自身分解速率、土壤体积质量、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秸秆粉碎程度对秸秆分解速率影响不大,但粉碎秸秆在试验后期分解速率明显高于长秸秆,氨化措施可显著加快秸秆的分解速率;粉碎秸秆对土壤体积质量的减小作用明显较长秸秆为好,在整个试验期,粉碎氨化秸秆处理的土壤体积质量均显著低于同时期其他处理;各处理土壤持水能力差异不大,但粉碎氨化秸秆能明显增强土壤耐旱性。该结果为探索一种能最大效益发挥秸秆改良土壤作用的秸秆还田新方式提供了一定的参照。
- 王增丽王珍冯浩
- 关键词:秸秆土壤水分氨化持水特性
-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春化基因的分布及其与冬春性的关系被引量:26
- 2010年
- 【目的】了解春化作用相关基因在中国小麦地方品种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小麦冬春性的关系,促进小麦地方品种的合理利用。【方法】采用小麦春化作用相关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的STS分子标记,对其在中国小麦十大生态栽培区的153份地方品种中的分布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冬春性的关系。【结果】(1)中国小麦地方品种中4个显性春化基因的分布频率依次为60.78%(Vrn-D1)、5.88%(Vrn-A1a)、5.23%(Vrn-B1)和0(Vrn-B3)。(2)Vrn-A1a和Vrn-B1在东北春麦区等春麦区地方品种中的分布频率较高,以东北春麦区最高,达50%和33.33%,在大部分冬麦区未检测到这2个显性突变。10个麦区地方品种均检测到Vrn-D1,在青藏春冬麦区地方品种分布频率最高(83.33%),也是在中国冬麦区小麦地方品种中检测到的主要春化基因类型。(3)中国十大麦区地方品种的春化基因型与其对春化作用的要求基本吻合,除中部和南方冬麦区地方品种基因型与文献记载的冬春性的一致性指数较低外,其它麦区的冬春性一致性指数较高。【结论】通过分子标记检测,明确了中国小麦地方品种的春化基因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分子检测与田间观察相结合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品种的冬春性。
- 姜莹黄林周胡银岗
- 关键词:小麦春化基因冬春性
- 矮秆基因对小麦部分农艺性状的效应被引量:14
- 2010年
- 以中国主要麦区的124份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和系谱分析相结合,对其按照所含的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进行分类,结合田间株高、旗叶长、小穗数和穗粒数以及室内苗期根系长度等农艺形状的调查,分析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农艺性状的效应。结果显示:(1)参试的124份小麦品种(系)中23份含有Rht-B1b,7份含有Rht-D1b,22份含有Rht8基因,34份同时含有Rht-B1b和Rht8,16份同时含有Rht-D1b和Rht8,可分为6组。(2)Rht-B1b和Rht-D1b在降低株高的同时也缩短了旗叶的长度和苗期叶长,Rht8对株高的影响较弱,对旗叶和苗期叶长的影响也较小;3个矮秆基因对苗期根系长度、小穗数没有显著影响;Rht-D1b和Rht8显著增加穗粒数。研究表明,矮秆基因Rht8对小麦株高以及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均较小,但能够显著增加穗粒数,是小麦矮化育种中比较理想的矮秆基因。
- 唐娜逯芳芳何蓓如胡银岗
- 关键词:普通小麦矮秆基因农艺性状
- 谷子DREB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被引量:15
- 2011年
- 为了挖掘谷子的抗旱基因,根据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DREB6的序列设计引物,从谷子中分离到一个DREB基因的cDNA序列,长1 113 bp,编码259个氨基酸,具有DREB类转录因子典型的N-末端碱性核定位信号和高度保守的AP2/ERFBP结构域。植物DREB类氨基酸序列多重比较分析表明,谷子DREB基因属于DREB2类转录因子,暂命名为SiDREB2。半定量RT-PCR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在谷子幼苗干旱胁迫过程中,谷子SiDREB2基因在正常生长情况下有低水平的表达,在干旱胁迫期间诱导上调表达,说明谷子SiDREB2基因的表达受干旱胁迫诱导,可能是谷子抗旱节水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于农作物抗旱节水性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 杨希文胡银岗
- 关键词:谷子DREB进化分析
- 麦秸预处理方式对黄绵土结构及低吸力段持水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2年
- 通过土柱模拟培养试验,对比研究秸秆经过粉碎、氨化预处理及与无机土壤改良剂(硫酸钙)混合配施对黄绵土结构及低吸力段持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经粉碎、氨化预处理及与土壤改良剂配施后能显著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降低土壤结构分形维数。其中粉碎氨化秸秆对提高土壤稳定性具有一定的迟效性。秸秆经过不同预处理后施入土壤使土壤孔隙连通性降低,并随着秸秆的分解得到改善。其中长秸秆对土壤孔隙连通性改善作用较粉碎秸秆差。试验表明,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土壤结构评价指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FD与低吸力段土壤孔隙分形维数Dp之间呈极显著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0。FD与Dp两者结合分析可定量描述不同预处理秸秆对土壤结构、低吸力段持水特性的动态影响过程。
- 王增丽冯浩方圆
- 关键词:氨化土壤结构持水性分形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