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GB01C126-03)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凤岐池洪杰李竹琴孙桂芳修春红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心肌
  • 9篇心肌病
  • 9篇肌病
  • 8篇型心
  • 8篇扩张型
  • 8篇扩张型心肌
  • 8篇扩张型心肌病
  • 6篇硬膜
  • 6篇硬膜外
  • 6篇交感
  • 6篇交感神经
  • 6篇交感神经阻滞
  • 5篇心区交感神经...
  • 5篇硬膜外阻滞
  • 4篇衰竭
  • 4篇高位硬膜外
  • 4篇高位硬膜外阻...
  • 3篇心力衰竭
  • 3篇细胞
  • 2篇心室

机构

  • 14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刘凤岐
  • 5篇池洪杰
  • 4篇李竹琴
  • 3篇孙桂芳
  • 3篇修春红
  • 2篇曲仁海
  • 2篇李秀玉
  • 2篇辛晓敏
  • 2篇李竹英
  • 2篇吴树亮
  • 2篇郑蕾
  • 2篇傅世英
  • 2篇王岚峰
  • 2篇王怀泉
  • 1篇孙光
  • 1篇刘莹
  • 1篇沈景霞
  • 1篇王旭
  • 1篇吴双
  • 1篇朴晶燕

传媒

  • 3篇中国地方病学...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5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 (TEB)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胸3~ 4或胸4~ 5棘突间隙穿刺至硬膜外腔 ,留置硬膜外导管 ,每 2h推注 0 5 %利多卡因 3~ 5mL至硬膜外腔 ,持续 4~ 8周 ,适当辅以常规治疗。测定并比较TEB治疗前后 4周 2 4h心率变异 (HRV)指标的差异。结果 TEB治疗 4周后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HRV指标明显提高 ,SDNN由 (75 18± 34 5 1)ms升高至 (110 93± 37 0 6 )ms,P <0 0 1;SDANN由 (6 2 35± 2 7 5 5 )ms升高至 (96 85± 4 0 2 6 )ms,P <0 0 1;LnLF由 5 76± 1 5 0升高至 6 85± 1 4 3,P <0 0 1。结论 TEB可明显提高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 。
池洪杰刘凤岐王桂珍刘莹李竹琴
关键词: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自主神经功能心率变异性硬膜外阻滞
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治疗酒精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酒精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实施高位硬膜外阻滞 (胸椎 1~ 5 ) ,间隔 2~ 4h于管内注射 0 5 %利多卡因 3~ 5mL ,适当辅以药物治疗 ,4~ 8周为 1疗程 ,于治疗前后做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①治疗后症状、体征迅速改善、心功能提高 ,NYHA分级由 (3 7± 0 5 )至 (2 1± 0 6)级 ,P <0 0 5 ;②心腔缩小〔LV(72± 8)vs(69± 8)mm ,P <0 0 1;LA(4 4± 9)vs(4 0± 9)mm ,P <0 0 5〕 ,左室舒张末容积和收缩末容积缩小〔LVEDV(3 85± 12 0 )vs(3 5 2±112 )mL ,P <0 0 1;LVESV(2 72± 110 )vs(2 3 9± 10 9)mL ,P <0 0 1〕 ,射血分数提高〔LVEF(3 1± 9)vs(3 7± 9) % ,P <0 0 1〕 ,左室质量下降〔(4 12± 77)vs (3 85± 48)g ,P <0 0 5〕。结论 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常用方法无效或疗效不满意的酒精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改善心功能效果好 ,且能缩小心腔 ,逆转心肌重塑 。
李竹琴刘凤岐吴树亮孙光李竹英郑蕾
关键词:心区交感神经阻滞酒精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白细胞介素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探讨其意义。方法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35例,健康对照组21例,用ELISA方法测定IL-6,IL-1α,SIL-2R,IL-10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CM患者血清中IL-6,IL-1α,SIL-2R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DCM患者血清中IL-6,IL-1α,sIL-2R及IL-10水平的升高,说明DCM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因素重要相关。
李秀玉辛晓敏刘凤岐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IL-6IL-1ΑSIL-2RIL-10
心区交感神经阻滞对严重心力衰竭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在心脏交感神经传出纤维的近端-胸段硬膜外腔内阻滞心区交感神经,以观察心区交感神经阻滞(TEB)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40名有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分为TEB组(n=24)和对照组(n=16)。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不给予β受体阻滞剂。TEB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用0.5%利多卡因每2小时经胸段硬膜外导管推注一次(夜间睡眠除外),阻滞心区交感神经(胸1—5)。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测量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采用成组设计和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TEB组心功能分级改善程度(1.74±0.54)级明显好于对照组(1.06±0.63)级(P〈0.05)。与对照组相比,TEB组中Lad(38.16±5.28)mm、LVEDd(67.26±7.42)mm显著缩小(P〈0.05),EF(41.18±9.95)%和FS(17.77±4.06)%明显增加(P〈0.05)。结论TEB不仅能显著改善严重心力衰竭的症状,还能显著改善心脏功能,表明即使是在心力衰竭的严重失代偿期,心脏交感神经阻滞也安全、有效。
修春红刘凤岐王怀泉傅世英吴双王旭曲仁海
关键词:交感神经阻滞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
高位硬膜外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影响(英文)
2005年
背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明显升高,心肌组织中也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通过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可以阻断细胞因子参与的恶性循环,改善心功能。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过高位硬膜外阻滞术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变化。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检验科,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的检验科和心内科。对象: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2001-10/2002-05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5例,随机分为高位硬膜外阻滞组和常规治疗组,高位硬膜外阻滞组22例,男15例,女7例;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9例,Ⅳ级9例。常规治疗组13例,男11例,女2例;心功能Ⅱ级1例,Ⅲ级5例,Ⅳ级7例。同期选择本院的健康体检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干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别采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及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只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3mL,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结果:56例观察对象的血样均合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13.9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22ng/L),(z=-3.072,P<0.05)。②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水平(11.42ng/L)较治疗前(20.42ng/L)明显下降(z=2.5829,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水平相似(12.16ng/L,12.80ng/L,z=-1.89,P>0.05)。高位硬膜外阻滞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水平差值(-2.04ng/L)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0.28ng/L),(z=3.1829,P<0.01)。③扩张型心肌病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犤(1306.17±1.46)ng/L犦高于健康对照组犤(1078.95±1.23)ng/L犦,(t=2.51,P<0.05)。④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组治疗后可溶性白细胞
李秀玉辛晓敏刘凤岐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白细胞介素6
冠脉微循环障碍参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重构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冠脉微循环障碍在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重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340mg/kg),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5ml,连续2次,间隔24h。第2次注射结束3个月后测定血液动力学及左心室质量/体质量。左心室心肌行HE染色,Masson胶原染色,透射电镜检查,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显现毛细血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室质量/体质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内膜下心肌灶性坏死,胶原增加,电镜显示毛细血管痉挛。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内膜下心肌毛细血管密度[(1972±83)/mm2对(1633±62)/mm2]、心肌细胞密度[(1778±97)/mm2对(1588±87)/mm2]显著降低(P<0.001),毛细血管密度与心肌细胞密度的比值[(1.11±0.08)对(1.03±0.05)]显著降低(P<0.05)。结论冠脉微循环障碍参与CHF大鼠心肌重构,并且是造成CHF大鼠心肌重构的病因之一。
孙桂芳刘凤岐修春红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肌重构微循环痉挛
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评价心区交感神经阻滞(CSNB)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泵衰竭疗效。方法AMI泵衰竭患者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除行CSNB及手术当天停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外,其他药物处置与对照组相同。观察治疗后生命体征变化、心力衰竭症状、体征缓解及心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0min后,两组呼吸频率、收缩压下降(P<0.05);治疗组心率降低(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15min、30min、60min后,治疗组分别有12例、17例、21例心力衰竭症状与体征缓解、对照组对应分别为2例、8例、1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24h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VS.62%,P<0.05)。结论CSNB治疗AMI泵衰竭,起效快、疗效佳。
孙桂芳刘凤岐
关键词: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硬膜外麻醉溶栓治疗
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克山病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术对慢型克山病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及心腔大小的影响。方法  9例慢型克山病心力衰竭患者 ,NYHA(纽约心脏病协会 )心功能分级为 ~ 级 ,胸 3- 4或胸 4 - 5棘突间隙穿刺至硬膜外腔 ,留置硬膜外导管 ,每 2 h推注 1次 0 .5 %利多卡因 3~ 5 m l,阻滞胸 1 - 5交感神经 ,持续 4~ 6周。观察高位硬膜外阻滞前及阻滞后 4周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过程中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缓解迅速。治疗 4周后 ,患者 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超声心动显示心脏收缩功能提高 ,心腔缩小。结论 高位硬膜外阻滞可改善慢型克山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 ,缩小扩大的心腔。
池洪杰刘凤岐张霞
关键词:高位硬膜外阻滞克山病疗效观察心脏收缩功能细胞生物学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室扩张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特点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合并右心室扩张对心脏结构、收缩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其预后。方法:98例IDCM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尖四腔心切面各腔室面积及各腔室左右径,二、三尖瓣反流面积,三尖瓣反流频谱,计算左、右心室射血分数及肺动脉收缩压。以舒张末期右心室面积/左心室面积(RVAd/LVAd)的比值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左心室扩张组(RVAd/LVAd≤0.5,L组,n=52);IDCM合并右心室扩张组(RVAd/LVAd>0.5,D组,n=46)。平均随访时间为27个月,比较两组心源性病死率。结果:与L组比较,D组右心房面积、右心房左右径、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右心室左右径、三尖瓣反流面积、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P<0.001);D组舒张末期左心室面积、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左心室左右径、右心室射血分数减少(P<0.05-0.001)。两组左心房面积、左心房左右径、二尖瓣反流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无显著差异。L组心源性病死率为5.8%,D组为19.6%,D组心源性病死率较L组增加(P<0.05)。结论:IDCM合并右心室扩张患者右心房扩张,三尖瓣反流加重,左心室相对缩小,右心室收缩功能下降,且预后不良。
孙桂芳刘凤岐孙平
关键词:右心室射血分数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右心室收缩功能舒张末期左右径四腔心切面
心区交感神经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应用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治疗DCM,探索其协调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有效性。方法(1)临床资料:符合诊断标准的DCM患者41例,心功能(NYHA)Ⅱ-Ⅳ级,随机分为心区效感神经阻滞组(TEB组)及对照组(C组)。T...
刘凤岐王岚峰池洪杰李竹琴蒋知俭傅世英曲仁海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