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9YBA165)
-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 相关作者:侯民吉韩景泉林巧莉更多>>
-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中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被引量:12
- 2011年
- 中介语理论已对二语习得产生重要影响。学习者要经历的各个阶段中介语都具有系统性和可预测性;要了解二语习得中所涉及的心理过程,需要将学习者语言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加以研究。
- 侯民吉
- 关键词:二语习得中介语理论
- 论英语限制性关系分句的句法结构
- 2011年
- 英语限定形式的限制性关系分句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三种形式可以统一分析为由that或一个隐性标句词为中心语的CP结构,语用上表示陈述。与普遍的一种观点相反,位于关系分句句首的that并不是一个关系代词,而是一个普通的标句词。受标句词条件的限制,在一个关系分句CP之中仅允许出现一个显性的wh-关系词或者一个显性的标句词,虽然两者占据不同的结构位置。
- 侯民吉
- 关键词:句法结构关系词标句词
- 从“分布形态理论”看汉语的词类被引量:13
- 2011年
- 针对汉语中普遍存在的词类与语法功能的失称现象,作者指出,词类划分所带来的困惑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产生于把词以及词类(即语类)的形成都归功于词库的"词汇主义"观点。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主张"非词汇主义"的"分布形态理论"的框架下,汉语的相关事实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根据该理论,词是语素通过"合并"等形式手段在句法运算中生成的:词根通过与某个定义语类的功能语素构成局部结构关系而获得语类标签。因此,词类或语类并非词库的规定,而是句法结构的衍生物。汉语为"分布形态理论"的合理性提供了进一步的跨语言证据。在该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汉语和英语的事实被纳入同一种分析机制中,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也被归因于词根的不同属性以及PF层局部的形态音系操作。
- 林巧莉韩景泉
- 关键词:词类语类范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