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CPZUKF06-04)

作品数:1 被引量:19H指数:1
相关作者:张玮玮华素兰郭光霞王丽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油污染
  • 1篇石油污染
  • 1篇石油污染土壤
  • 1篇石油污染土壤...
  • 1篇双接种
  • 1篇土壤修复
  • 1篇侵染
  • 1篇侵染率
  • 1篇球囊霉
  • 1篇污染
  • 1篇污染土
  • 1篇污染土壤
  • 1篇污染土壤修复
  • 1篇摩西球囊霉
  • 1篇菌根
  • 1篇菌根真菌
  • 1篇丛枝菌根
  • 1篇丛枝菌根真菌

机构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篇王丽萍
  • 1篇郭光霞
  • 1篇华素兰
  • 1篇张玮玮

传媒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丛枝菌根真菌-植物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实验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为了寻求石油污染土壤的菌根生物修复方法,模拟两种石油污染土壤浓度,以玉米为接种植物,采用Glomus mosseae(G.m)和Glomus versifome(G.v)单接种和双接种,进行菌根真菌-植物对土壤石油烃降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石油污染浓度(石油的质量分数)0.2%和2%条件下,石油烃降解率与菌根侵染率、玉米根干重和植株干重均呈现相关性,两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6~0.8785,0.9620~0.9745.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的菌根侵染率、玉米生长量和石油烃降解率均远高于对照处理,丛枝菌根真菌能有效促进石油烃降解;G.v真菌比G.m对高石油污染浓度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适合作为处理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接种菌.双接种处理的菌根侵染率和石油烃降解率等均高于单接种处理,两种菌种的协同作用,可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和石油烃降解.
王丽萍郭光霞华素兰张玮玮
关键词:双接种侵染率石油污染土壤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