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6063)

作品数:11 被引量:63H指数:6
相关作者:马春元崔琳董勇李林常景彩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神华山大能源环境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4篇电除尘
  • 4篇电除尘器
  • 4篇静电除尘
  • 4篇静电除尘器
  • 4篇除尘
  • 4篇除尘器
  • 3篇脱硫
  • 2篇烟气
  • 2篇湿法
  • 2篇湿法脱硫
  • 2篇湿式
  • 2篇湿式静电除尘...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水膜
  • 2篇弯道
  • 2篇弯管
  • 2篇雾滴
  • 2篇两相流
  • 2篇均流
  • 2篇值模拟

机构

  • 1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神华山大...

作者

  • 11篇马春元
  • 9篇崔琳
  • 6篇董勇
  • 4篇李林
  • 3篇常景彩
  • 3篇孟凡腾
  • 3篇张立强
  • 3篇潘晓慧
  • 2篇邓贞蕾
  • 1篇喻敏
  • 1篇徐纯燕
  • 1篇陈朋
  • 1篇张静
  • 1篇张家明
  • 1篇王翔
  • 1篇王鹏
  • 1篇李志强

传媒

  • 3篇高电压技术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煤炭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2
  • 4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纶和涤纶集尘极表面的液滴浸入扩散动力学特性被引量:6
2011年
为揭示冲洗水流经丙纶、涤纶集尘极表面浸入扩散过程的一般规律,解决传统湿式静电技术由集尘极材料选择及表面水膜布置不均引发的系列问题,利用高速摄像系统测量不同体积和性质的液滴在丙纶纤维织物(840A)和涤纶纤维织物(728)表面扩散面积和液滴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到液滴浸入扩散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水液滴与840A的接触角θ为136.2°,与728的θ为52.5°,乙醇液滴与840A的θ为41.9°,与728的θ为46.5°;液滴扩散可分为扩散初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水、乙醇液滴在728表面的扩散形状均为椭圆,扩散过程分别符合ExpAssoc、Hill分布;水、乙醇液滴在840A表面的扩散形状为圆和椭圆,乙醇液滴扩散过程符合Hill分布;织物表面纹理结构、液滴体积和性质、织物厚度、材料表面自由能对液滴扩散过程有明显影响。
常景彩董勇陈朋喻敏崔琳马春元
关键词:湿式静电除尘器丙纶涤纶
线-板式静电除尘器芒刺电晕线放电特性被引量:15
2017年
芒刺电晕线具有优良的放电特性,在静电除尘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研究芒刺电晕线的结构参数和极配参数对电晕线放电特性的影响,以常用的4种芒刺电晕线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静电除尘器机理的实验台。从收尘极板上电晕电流密度大小和分布两个方面对芒刺电晕线的放电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芒刺高度h、光管直径d和异极距H对芒刺电晕线放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6钉型芒刺的电晕电流密度较大,RS芒刺的电晕电流分布较均匀;芒刺电晕线的结构参数和极配参数对芒刺电晕线放电特性的影响,可以近似等效为平均电场强度对芒刺电晕线放电特性的影响;平均电场强度E和电晕电流密度J、电晕电流密度分布标准差σ之间满足二次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为芒刺电晕线的设计、静电除尘器的极配方式和电源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翔常景彩徐纯燕张静马春元
关键词:静电除尘器放电特性静电场
柔性集尘极应用于湿法脱硫烟气深度净化的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为揭示柔性绝缘疏水纤维织物用作集尘极材料的可行性及电场性能,为解决传统湿式静电技术由集尘极材料选择及表面水膜布置不均引发的系列问题,利用浸润质量在线监测法,得到水对柔性集尘极的毛细浸润特性;通过测量不同给水率条件下柔性集尘极电阻率及伏安特性曲线,揭示柔性集尘极表面水膜特性与静电场性能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小试/中试试验台,研究了柔性集尘极对燃煤脱硫烟气气溶胶污染物组分的净化性能。结果表明,水能够在柔性集尘极表面形成均匀水膜;试验工况下,柔性集尘极电场性能优于导电刚性材料,柔性集尘极对酸雾气溶胶脱除率达98%以上;中试装置出口烟气酸雾<10mg/m3、浆液滴<15mg/m3、微细粉尘<5mg/m3;工业化装置较高的烟羽透明度表明柔性集尘极实际运行性能良好。
常景彩张立强李志强宋广峰马春元
关键词:湿式静电除尘器湿法脱硫水膜
荷电雾滴蒸发过程中雾滴的粒径及粒子数密度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为研究蒸发对荷电雾滴粒径与粒子数密度的影响,以电称低压冲击器(electrical low pressure impactor,ELPI)作为测试仪器,通过实验的方法系统测试了荷电与未荷电雾滴蒸发过程中PM10雾滴的粒径及粒子数密度变化。结果表明,无论雾滴荷电还是未荷电,水量不变、不同雾化气压下产生的雾滴经过蒸发段后以中值粒径(D50)0.2μm以下的颗粒为主,其粒子数密度均呈单峰分布,峰值处雾滴中值粒径为0.07μm;随着雾化气压的升高,未荷电时测点处的雾滴总粒子数密度逐渐增加,荷电后测点处的雾滴总粒子数密度先增加后减小;雾滴荷电后经过同样的蒸发过程,各级粒径对应的颗粒粒子数密度均明显减少,仅为未荷电时对应粒子数密度的20%~40%。
崔琳孟凡腾王鹏张立强董勇马春元
关键词:PM10
水膜对静电除尘器内部微细颗粒分布及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建立了一个静电除尘器微细颗粒分布与运动特性研究平台,通过改造的静电低压撞击器对电除尘器极板有/无水膜状态下的微细颗粒浓度变化进行实时测试,结合静电除尘器内部不同区域微细颗粒的受力分析,研究了水膜对静电除尘器内部颗粒的分布状况、运动轨迹、沉积情况、分级效率及力学行为等的影响。研究表明,水膜对近壁区微细颗粒的力学行为影响显著,均布水膜后近壁区的电场力、热泳力、浓度梯度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且颗粒与收尘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转变为气固两相流与水膜之间的扩散过程;有/无水膜状态下静电除尘器内部微细颗粒浓度从中心到壁面均呈现递减的趋势,均布水膜后截面浓度梯度更大(特别是近壁区域)且随着气流的发展近壁面处的低浓度区增大;均布水膜后颗粒沿程浓度的变化主要由粒径为0.1~1μm范围内的颗粒浓度变化引起,浓度降低的最大幅度为30%;有/无水膜状态下微细颗粒物分级脱除效率的曲线形状和变化趋势相似,颗粒粒径为0.3μm时脱除效率最小,当颗粒直径减小或增大时,颗粒脱除效率迅速增大,水膜对小颗粒的脱除效果更显著,较无水膜状态下提高20%左右。
潘晓慧崔琳马春元
关键词:微细颗粒水膜电除尘器运动特性
雾滴感应荷电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为揭示各因素对雾滴荷电的影响规律及各因素与荷电效果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的雾化参数下,采用网状目标法系统地研究了荷电电压U、电极环直径D以及极间距L对雾滴荷电效果的影响,并通过SPSS分析了这3种影响因素与雾滴荷电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感应荷电条件下,雾滴的荷质比随电压升高、电极环直径与极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各影响因素与雾滴荷质比之间基本上均成线性关系;荷电电压与极间距对雾滴的荷电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而电极环直径的影响相对较弱;各因素对雾滴荷电效果的影响顺序为:极间距>荷电电压>电极环直径。最后,建立了各因素影响雾滴荷电效果的统一线性方程。
崔琳李林孟凡腾邓贞蕾董勇马春元
关键词:雾滴影响因素
感应荷电过程中液滴雾化与荷电特性的相互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液滴的雾化与荷电特性直接关系到荷电液滴的工业应用效果。为研究感应荷电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影响关系,在喷水质量流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节雾化压力改变液滴雾化特性,以网状目标法和粒子动态分析仪(PDA)作为测试方法和手段,系统地进行了液滴雾化与荷电特性相互影响的对比试验,并对荷电过程中的液滴回吸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感应荷电过程中,改善液滴雾化特性能够获得良好的荷电效果,但液滴荷电后对其雾化特性的进一步影响相对较弱,特别是液滴粒径较小时;液滴雾化与荷电特性对液滴的回吸均有影响,在低雾化压力下,改变荷质比对液滴的回吸影响更为明显,在高雾化压力下,雾化压力对液滴回吸的控制能力更强;在喷水质量流量不变的条件下,调节雾化压力可作为一个有效的手段满足工业应用中对液滴雾化和荷电特性的要求。
崔琳李林孟凡腾邓贞蕾董勇马春元
关键词:雾化特性荷电特性
两相均流板对弯管中气固两相运动分布特征的影响
2016年
针对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脱除系统设备入口弯管内的气固两相分布不均的问题,提出一种两相均流板,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安装两相均流板与常规导流装置的弯道内气流速度分布、颗粒质量浓度分布以及弯管进出口压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弯管内安装两相均流板较安装导流板/三角翼挡板更优,既可以使气固两相均匀分布又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压阻,克服了常规均流装置气固两相均流效果不佳、阻力大等缺点,在较低的压阻下解决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脱除系统入口气固两相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有效提高污染物脱除效率。
潘晓慧马春元崔琳
关键词:气固两相流弯道数值模拟均流
燃煤烟气盐泥湿法脱硫系统中垢的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盐泥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出现的结垢问题,采用XRD、SEM、EDS等对盐泥及垢的特性进行了测试,并对垢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盐泥颗粒主要以团聚物形态存在,粒径小且对脱硫有利的化合物含量高,非常适合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烟道垢与塔内垢的表观结构显著不同,与塔内垢相比,烟道垢厚度较小,表面光滑且质地紧密。两者微观结构也有显著差异,烟道垢以菱形结晶体为主,结晶比较完整,晶体间排列紧密;塔内垢以柱状或块状结晶体为主,间杂有较多不规则小晶粒,结晶体大小不一且排列散乱,不规则小晶粒中SiO2含量相对较高。两种垢的主要成分均是CaSO4.2H2O和CaSO4.0.15H2O,形成原因与CaSO4的过饱和析出以及所处位置有关,盐泥自身含有的Si、Mg元素对垢的形成影响很小。
崔琳李林马鸿良张家明董勇马春元
关键词:盐泥湿法烟气脱硫
复合增湿方式下CFB-FGD塔内液–固相浓度分布及其对脱硫过程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为解决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circulating fluid bed-flue gas desulfurization,CFB-FGD)工艺常用的塔内喷粉增湿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型复合增湿方式,采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article dynamics analyzer,PDA)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复合增湿不同配比下液–固相浓度分布之间相对关系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脱硫反应过程、黏壁问题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与单一塔内增湿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FB-FGD单一塔内增湿方式下液–固两相的浓度分布趋同性较差,易形成过湿颗粒引起黏壁;采用复合增湿能有效提高液–固两相的浓度分布趋同性,有利于改善塔内黏壁问题,但内增湿水量过低不利于脱硫反应高效进行;内增湿水占总增湿水量的比例为78%时比较合适,在此配比下能够有效减轻塔内黏壁并提高脱硫效率。
崔琳张立强李林董勇马春元
关键词:脱硫过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