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908专项资助项目(FJ908-02-02-03)

作品数:9 被引量:124H指数:8
相关作者:曾从盛仝川王维奇陈坚李东义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908专项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湿地
  • 5篇闽江河口湿地
  • 5篇河口湿地
  • 3篇土壤
  • 2篇有机碳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方式
  • 2篇不同土地利用
  • 2篇不同土地利用...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貌
  • 1篇地貌演变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悬沙
  • 1篇悬沙输运
  • 1篇易氧化碳
  • 1篇营养盐

机构

  • 6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教育部

作者

  • 6篇曾从盛
  • 4篇仝川
  • 4篇王维奇
  • 3篇陈坚
  • 2篇李东义
  • 1篇艾金泉
  • 1篇章文龙
  • 1篇陈楚汉
  • 1篇徐欢欢
  • 1篇翟继红
  • 1篇余兴光
  • 1篇廖稷
  • 1篇王天鹅
  • 1篇钟春棋
  • 1篇叶翔
  • 1篇徐晓晖
  • 1篇暨卫东
  • 1篇雷波
  • 1篇汤军健
  • 1篇赖志坤

传媒

  • 2篇台湾海峡
  • 2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湿地科学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闽江河口湿地空心莲子草土壤碳库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以闽江河口区最大的洲滩湿地——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区域,选取空心莲子草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18个土壤剖面以10cm为间隔分层取样,对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储量和垂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最大值均出现在0~10cm土壤剖面,含量和储量分别为32.77g/kg和2817.96t/km2,并与其它土壤剖面的含量和储量存在显著差异,0~60cm土层平均有机碳含量为9.70g/kg,平均有机碳储量为1002.86t/km2,且各个土壤理化因子在表层0~10cm的含量均与其它土层存在显著差异。空心莲子草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影响因子相关性较显著,其中,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盐度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0,p=0.000<0.01,n=6;r=0.922,p=0.004<0.01,n=6),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82,p=0.000<0.01,n=6),土壤灰分和土壤pH值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857,p=0.015<0.05,n=6;r=-0.838,p=0.019<0.05,n=6)。
张文娟曾陆金王维奇曾从盛
关键词:空心莲子草有机碳含量闽江河口湿地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闽江口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32
2010年
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如何选取有效的指标来反映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成为研究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对闽江口鳝鱼滩原生芦苇沼泽湿地以及由其转变的其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草地、滩涂养殖地、水田、弃耕地、池塘养殖地)的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及其2种活性有机碳组分测定含量,结果表明:轻组物质含量和轻组有机碳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差异表现为从芦苇沼泽湿地向滩涂养殖地、草地、撂荒地、水田、池塘养殖地依次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轻组有机碳不同程度减少,且对底层轻组的影响大于表层;天然芦苇沼泽湿地易氧化碳平均含量最高,分别比草地、滩涂养殖地、水田、撂荒地、池塘养殖地高40.7%、24.1%、82.6%、75.8%、85.7%;同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易氧化碳的不同组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芦苇沼泽湿地和滩涂养殖地以低活性有机碳为主,草地中等活性有机碳占有较大比重,水田、撂荒地则以高活性有机碳占优势;通过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轻组有机碳、易氧化碳及其组分均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关系.
钟春棋曾从盛仝川
关键词:土地利用易氧化碳轻组有机碳闽江河口湿地
GIS支持下近百年来闽江口海底地形地貌演变被引量:5
2009年
利用ArcGIS建立了闽江口1913、1950、1975、1986、1999、2005年海底数字地形模型,在坐标系统和潮位基准面转换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闽江口的岸线、浅滩面积、海底冲淤和河口断面地形近百年来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闽江口河道从1913年到2005年期间,梅花水道西段变窄,乌猪水道向东迁移,琅岐岛东岸淤积;梅花镇东侧的闽江口南岸岸线向前推进,但近年来推进速率明显减小.②梅花水道浅滩不断发育,闽江北支由单一的川石水道变成川石水道和壶江水道并存,并且闽江北支成为闽江入海泥沙的主通道.③1913—1950年间闽江口海底淤积较快,1913~1999年淤积速率逐渐减小,1986~1999年间出现净冲刷.④河口三角洲前缘在河口南部以侵蚀后退为主,河口区北部以进积为主.
徐晓晖陈坚赖志坤
关键词:海洋地质学地貌演变地理信息系统海底冲淤
闽江河口湿地植物与土壤灰分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以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生长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研究对象,并对相应的36个土壤剖面进行取样分析,揭示它们的灰分含量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各个器官灰分含量的差异性明显,芦苇各部位灰分含量的平均值大于互花米草;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土壤灰分含量的垂直分布较为类似,芦苇湿地土壤灰分含量略高于互花米草湿地土壤灰分含量,但两种植物土壤灰分含量的差异并不显著;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土壤灰分含量与土壤有机碳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也较明显;从单一的植物类型来看,互花米草湿地土壤灰分含量与容重、碳含量、含水量和盐度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芦苇湿地土壤灰分含量与土壤pH值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王天鹅林谨王维奇曾从盛
关键词:闽江河口湿地芦苇互花米草
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10年
对闽江河口最大的鳝鱼滩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含量在0.01~0.21gkg^-1之间,占全磷含量的3.1%-28.8%,无机磷含量在0.14~1.40gkg^-1之间,占全磷含量的60%-96.9%;无机磷是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3种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成草(Cyperus malaccensisvar.)和蔗草(Scirpustriqueter)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的总体趋势为:芦苇湿地〉成草湿地〉蔗草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与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沉积物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翟继红曾从盛仝川王维奇廖稷
关键词:有机磷无机磷沉积物湿地
闽江河口藨草湿地CH_4排放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用静态箱法,在2007年阴历每月(除2月和4月外)的初三或初四以及2007年7月12—13日(生长季)和12月16—17日(非生长季),分别采集闽江河口鳝鱼滩藤草(Scirpustriqueter)湿地的气体样品,利用GC-2010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的CH4浓度,并计算CH4排放通量。结果表明,10个月中,藤草湿地CH4排放通量涨潮前和落潮后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8月,最小值分别出现在3月和1月;涨潮前和落潮后CH4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39—9.08mg/(m^.h)和0.95~12.78mg/(m^2·h);各观测月藤草湿地涨潮前和落潮后CH。排放通量与距地表1m气温和20cm土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10,P〈0.01),此外,涨潮前各观测月藤草湿地CH4排放通量与盐度显著负相关(n=10,P〈0.05),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n=10,P〈0.05);夜间的CH4排放通量总体低于白天;生长季和非生长季日变化观测中,各观测时刻藤草湿地CH4排放通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43-12.66mg/(m^2·h)和0.09—1.30mg/(m^2·h),潮汐是影响CH4排放通量日变化的主要因子。
曾从盛雷波王维奇仝川艾金泉章文龙
关键词:CH4排放环境因子
闽江口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N,P,K含量研究被引量:23
2009年
对闽江口鳝鱼滩原生芦苇沼泽湿地以及由其转变的其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草地、滩涂养殖地、水田、弃耕地、池塘养殖地)的表层土壤N,P和K含量进行测定,并研究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芦苇湿地转变为草地、滩涂养殖地、水田、池塘养殖地后,N平均含量从1.73 g/kg分别下降到1.60,1.3,0.69,0.65 g/kg,土壤剖面N素含量受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总体上呈现由上到下逐渐减少趋势,同时芦苇湿地开发利用后,土壤中的NO3^--N含量升高;6种类型土壤中P含量在0.44~0.90 g/kg之间,变异较小,P的水平、垂直分异规律与有机碳、N的分布基本一致;不同土地类型K含量在15.15~29.62 g/kg之间,普遍高于N,P的含量,芦苇湿地的泥炭土K素含量明显低于其它5种土壤的K含量,不同土地类型土壤K素在剖面的分布规律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土层中有机碳、N与P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三者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而K与有机碳、N相关性差,表明K素具有不同于N,P的独特空间分布规律。
曾从盛钟春棋仝川徐欢欢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壤营养元素闽江河口湿地
闽江口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对2007年在闽江口的全潮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在河口过程,悬沙、无机氮、硅与潮汐的变化相反,表现出涨潮时降低,落潮时升高的变化特征;而水位、盐度与潮汐的变化相一致;磷与潮汐的变化不明显,磷酸盐缓冲机制受到悬沙与水相互作用的控制.闽江口水体中硅酸盐、磷酸盐、无机氮浓度范围分别为0.63~9.00 mg.L-1、0.013~0.075 mg.L-1和0.33~4.24mg.L-1,因受农业、工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观测的无机氮含量较20多年前有大幅上升的趋势.闽江口无机氮、硅浓度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闽江口无机氮、磷、硅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无机氮、硅在闽江口过程主要是保守性行为,磷则是非保守性行为.陆源冲淡水给闽江口补充了丰富的无机氮、硅营养盐,而陆源冲淡水与海水中磷含量差别不大,硅∶氮∶磷比值表明闽江口磷是浮游植物的限制性因子.
叶翔陈坚暨卫东李东义
关键词:营养盐潮汐
闽江口入海悬沙输运的数值模拟被引量:9
2009年
闽江河口位于福建省东部,本文利用欧拉—拉格朗日差分方法模拟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在不同径流下的潮流场,并建立拉格朗日水质点跟踪方法近似模拟了悬沙在海域中的迁移过程.水质点运动轨迹计算结果表明,闽江口悬沙在外海主要向南方或东南方输运,其轨迹呈现螺旋线.在洪峰流量下,悬沙运移距离较远.
汤军健余兴光陈坚陈楚汉李东义
关键词:悬沙输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