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6)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胡云鹏汪泽龙李治平卢菊红李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驱油
  • 2篇油田
  • 2篇非均质
  • 2篇CO2
  • 2篇CO2驱
  • 2篇储层
  • 1篇弹性模量
  • 1篇低渗
  • 1篇低渗储层
  • 1篇定常
  • 1篇压裂
  • 1篇压裂井
  • 1篇延安组
  • 1篇油藏
  • 1篇有限导流
  • 1篇原油
  • 1篇原油乳状液
  • 1篇原油乳状液稳...
  • 1篇乳状液
  • 1篇乳状液稳定性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威特龙消防安...

作者

  • 1篇吴向红
  • 1篇李琴
  • 1篇卢菊红
  • 1篇杨胜来
  • 1篇冯敏
  • 1篇李治平
  • 1篇贺三
  • 1篇汪泽龙
  • 1篇常莉静
  • 1篇刘雄
  • 1篇王磊
  • 1篇胡云鹏

传媒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外能源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深部盐水层CO_2埋藏量计算方法研究与评价被引量:13
2011年
盐水层分布范围广,对CO2埋藏潜能大,将CO2注入深部盐水层进行埋存,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减缓温室效应的途径。针对埋藏过程中如何准确预测CO2埋存容量这一重点和难点,简要论述深部盐水层CO2埋藏机理及适合进行CO2埋存的深部盐水层储层条件,重点介绍了几种深部盐水层CO2埋藏量的计算方法,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对注入量的影响,提出适用于中国深部盐水层条件的CO2容量计算方法,为CO2在盐水层中埋藏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李琴李治平胡云鹏卢菊红汪泽龙
关键词:计算方法
煤层气藏不等臂压裂井不定常渗流研究
本文基于Green函数及Laplace变换,建立了一种可用于煤层气藏有限导流不对称压裂井压力动态分析的半解析模型。数学模型考虑了人工裂缝不等臂压裂及有限导流,运用Fick定律描述球形煤基质气体扩散,使用拉格朗日等温方程表...
刘雄王磊王方程敏华
关键词:煤层气藏有限导流双重介质
文献传递
镇北油田延10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水驱油特征被引量:1
2021年
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水驱效果较差,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单向突进、水驱效率低的问题,导致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低,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延10特低渗油藏为例,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曲线、砂岩模型微观水驱油实验等分析化验资料,研究特低渗油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微观水驱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延10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其次为长石溶孔、晶间孔、岩屑溶孔,属于小孔微喉型储层。微观水驱油特征主要为网状驱替以及指状驱替,网状驱替残余油形态以膜状、孤立状为主,指状驱替残余油形态以簇状为主,网状驱替类型最终驱油效率高于指状驱替。驱油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储层渗透率与驱油效率相关性较高,微观非均质性是影响驱油效率的重要因素。
王帅罗金恒常莉静陈彦云贾昱昕
关键词:延安组特低渗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水驱效率
CO2驱油下非金属管材耐蚀性能初步评价被引量:3
2020年
在CO2驱油环境中,采用碳钢的集输管网中刺漏、穿孔现象频发。使用增强塑料类的非金属管道代替部分金属管道,对减轻腐蚀、降低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腐蚀浸泡实验研究了高矿化度、高CO2含量下,柔性复合管、芳胺玻璃钢管的渗透性、膨胀性、力学性能随浸泡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增加,2种非金属材料的渗透率、膨胀率增大,拉伸强度下降。其中芳胺玻璃钢管的渗透性大,膨胀率相对较小,拉伸强度高。柔性复合管的渗透率小,膨胀率相对较大,拉伸强度小。根据变化后的力学性能进行强度校核后,2种材料均能满足3 MPa的集输压力要求。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得到不同管线规格下的最大许用压力。
贺三向粟林夏兴宇孙银娟白建军何俊璋李斐然杨曦邱云鹏
关键词:高矿化度CO2驱油非金属管材耐蚀性
长庆油田小口径管道内检测机器人研究与应用被引量:6
2020年
综合涡流和超声波检测技术,针对长庆油田CO2驱小口径管道,成功研制了小口径管道电磁涡流内腐蚀检测机器人和超声波内腐蚀检测机器人,并在长2.97 km、管径为Φ114 mm、壁厚为4.5 mm的管线上进行了试验。研制过程包括检测系统探头、腐蚀情况检测系统、壁厚检测系统、采集处理系统、动力控制系统、储存分析系统、里程记录单元以及上位机成像系统、整体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电磁涡流内腐蚀检测机器人可用于Φ89 mm、Φ114 mm、Φ133 mm管径的腐蚀检测,能够通过4D弯头,能将管道腐蚀、壁厚减薄甚至盗油孔等隐患进行检测、定位。超声波内腐蚀检测机器人,能够对输油管道进行全程检测和数据记录,确定缺陷在管道上的位置,形成相应波形曲线。
张志浩孙银娟杨涛王潜忠孙芳萍罗慧娟
关键词:机器人超声波
溶CO2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及界面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以原油W/O型乳状液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压乳状液分水率测定装置、高压流变仪、界面流变仪、显微镜,测试体系分水率随压力(0.5MPa^2.5MPa)的变化、溶气原油乳状液的粘温特性关系、油水界面张力及弹性模量变化、乳状液体系微观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原油乳状液体系破乳效率的主要因素在于油水界面膜强度,体系在溶气状态下较为稳定,不易在热沉降过程中脱出游离水相,其脱出的高含水乳状液相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少,在较高含水率(40%)时溶CO2原油乳状液不存在牛顿流体温度区,体相粘度随着温度、压力的上升而降低,初始时界面张力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稳定后不同压力下的界面张力值相同,界面弹性模量有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的趋势。
胡建国李传宪商永滨李熊林
关键词:乳状液稳定性弹性模量
层状边水砂岩油藏天然水驱开发规律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探究边水规模对天然水驱开发规律的影响,以南苏丹层状边水砂岩油藏P为原型,采用自主设计的天然水驱实验装置,进行了不同边水体积的天然水驱实验,模拟地层温度和压力下边水能量衰竭驱替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可依据采出程度变化将边水分为3类:Ⅰ类边水主要通过提高平面波及系数增加采出程度,Ⅱ类边水通过提高平面驱油效率增加采出程度,Ⅲ类边水能量较高,水侵速度较高,易产生高渗通道,导致采出程度小幅度下降。根据实验结果,对于发育Ⅰ类和Ⅱ类边水的油层,在天然水驱开发后,建议将因水淹关闭的低部位生产井转为注水井,在剩余油分布集中的油藏中部位和高部位加密生产井以解决剩余油平面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发育Ⅲ类边水的油层,在天然水驱开发时,建议采取合适的堵水措施以预防高渗通道的出现。
张钰祥杨胜来庞洁琼吴向红廖长霖冯敏王敉邦
非均质多层储层中CO2驱替方式对驱油效果及储层伤害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低渗透油藏注CO2开发过程中沥青质沉淀和CO2—地层水—岩石相互作用引起的储层堵塞加剧了非均质多层砂岩储层中驱替特征的复杂性,影响CO2和CO2-水交替驱(CO2-WAG)驱油过程中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和最终的原油采收率。研究中的CO2和CO2-WAG驱油实验是在混相条件下(70℃、18 MPa)模拟的具有相似物性的多层储层系统中进行的,从油气产量、剩余油分布和渗透率损害3方面评价了两种驱替方式。实验结果表明,CO2驱后整个系统的采收率较低,产油主要来自高渗透层,剩余油分布在中、低渗透层。CO2-WAG驱过程中CO2突破时间较晚,整个系统的原油采收率显著改善。此外,CO2驱后高渗透层的渗透率下降了16.1%,95.1%的下降幅度是由沥青质沉淀引起。在CO2-WAG驱后,各层的渗透率下降幅度分别为29.4%、16.8%和6.9%,沥青质沉淀仍是主要因素,且引起的储层堵塞更严重,但高渗透层中CO2-地层水-岩石相互作用引起的渗透率下降不容忽视,占20.7%的因素。因此,对于具有强非均质性的多层储层,CO2-WAG具有更好的驱油效果,但是对沥青质沉淀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必要的。
王千杨胜来拜杰钱坤李佳峻
关键词:CO2驱沥青质沉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