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无)

作品数:14 被引量:643H指数:10
相关作者:魏后凯苏红键单菁菁武占云王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城市
  • 4篇城镇化
  • 2篇密度效应
  • 1篇多维性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行政中心
  • 1篇亚健康
  • 1篇中国农业
  • 1篇中国生态
  • 1篇人口密度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文明
  • 1篇实证
  • 1篇实证检验
  • 1篇市民
  • 1篇市民化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工
  • 1篇农业
  • 1篇农转居

机构

  • 1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国家发展和改...
  • 1篇北京市农村经...

作者

  • 9篇魏后凯
  • 3篇苏红键
  • 2篇单菁菁
  • 2篇武占云
  • 1篇郭叶波
  • 1篇冯婷婷
  • 1篇邓明
  • 1篇王宁
  • 1篇陈雪原
  • 1篇耿亚男

传媒

  • 2篇中州学刊
  • 2篇中国工业经济
  • 2篇区域经济评论
  • 1篇江淮论坛
  • 1篇财贸经济
  • 1篇中国人口科学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城市与环境研...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亚国家城市化模式比较及其启示被引量:9
2013年
东亚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东亚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东亚各国由于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与地理环境等条件不同,其城市化模式和特点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总体看,日本为高度集中型城市化,韩国为大城市主导型城市化,朝鲜属于政府控制型城市化,而蒙古则是一种畸形的过度城市化。各种模式均是在各自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文章重点分析了东亚四国的城市化模式及其得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推进城镇化的几点启示。
魏后凯武占云冯婷婷
关键词:城市化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与战略重点被引量:30
2014年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是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之后,对新型城镇化进行的具体部署与详细规划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提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六项任务,即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结合中央精神,我们组织了本组专题,力求从深层次解读新型城镇化之“新”。专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专题中,魏后凯教授等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与战略重点》一文,深入阐述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丰富科学内涵,这个内涵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科学把握城镇化的规模、速度、节奏,走渐进式城镇化之路;二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多元化城镇之路;三是城乡协调、互动、融合发展,走城乡融合型城镇化之路;四是高效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走集约型城镇化之路;五是城镇化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城镇化之路;六是城镇特色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魏后凯关兴良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战略城镇建设用地资金保障机制协调发展
中国城市行政等级与规模增长被引量:106
2014年
中国的城市具有鲜明的行政等级特征。按照行政级别和政府驻地,中国城市大体可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市、一般省会城市、一般地级市、县级市、县城和一般建制镇七级。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规模大小及增长与其行政等级的高低密切相关,随着行政等级的提高,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均呈现指数递增的趋势。从人口和用地规模增长看,行政等级较高的城市增幅一般高于行政等级较低的城市。这种城市规模及增长的分异,受到政府资源配置行政中心偏向的重要影响,不同行政等级城市在权限设置、资源配置、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这种城际分异的重要原因。在现有城镇体系下,行政中心偏向也是一种大城市偏向,二者起到了相互强化的作用,这种相互强化效应导致近年来行政等级较高的大城市过度膨胀和城市规模控制政策的失效。为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今后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资源配置的行政中心偏向,弱化行政等级的影响,以综合承载力作为城市规模控制的依据,以扩权为重点促进经济强镇发展,推动城际发展机会平等和权益公平。
魏后凯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问题与对策被引量:4
2013年
30多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历经环境整治、生态示范、生态环境综合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4个发展阶段并取得丰硕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表面轻内涵、标准僵化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正面临着3大重要转型:一是由以往的生态环境建设转向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等在内的全面的、系统性的生态文明建设;二是从单纯注重资金投入和硬件设施建设转向更加注重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建设,强调要通过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三是生态环境建设由重城市轻农村转向城乡并重、城乡一体、城乡联动。在这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从我国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多方面着手系统有序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单菁菁
关键词:生态文明
城市集聚经济的多维性及其实证检验被引量:16
2014年
城市集聚经济具有多维性,城市经济活动集聚的不同维度特征都会对集聚经济效应的大小产生影响。本文构建了包含规模效应、密度效应和结构效应三个维度的城市集聚经济综合分析框架,利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0年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城市集聚经济的三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在样本范围内,虽然规模效应表现出显著倒U型特征,但是结合最优值在样本区间的分布来看,规模效应基本支持了城市规模越大生产率越高的观点,弹性系数约为1.66%~1.94%;密度效应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按城区总人口比建成区面积的最优城市人口密度值约为1.30万人/平方公里;结构效应在劳均产值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在工资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文章对研究结果做了稳健性分析及进一步解释,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得到关于中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启示。
苏红键魏后凯邓明
关键词:城市集聚经济密度效应
参与式反贫困:中国城市贫困治理的方向被引量:21
2013年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中国城市贫困治理取得了较大进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求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综合性、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参与式规划逐步得到重视。未来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将更加复杂,并呈现出长期化趋势。为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城市贫困状况,应在继续完善现有相关反贫困措施的基础上,认真吸取农村参与式扶贫的经验,重视参与式规划的作用,走参与式反贫困的道路。
魏后凯王宁
关键词:城市贫困贫困治理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研究被引量:169
2013年
文章在明确界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与标准的基础上,对当前农业转移人口的增长状况和市民化进程进行了科学评估,并进一步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农业人口转移处于快速稳定增长阶段,从政治参与、公共服务、经济生活、综合素质方面判定的2011年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综合程度仅为39.56%,据此推算的2012年中国真实的完全城镇化率为42.2%。考虑到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大、市民化程度低、面临的障碍多,文章建议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分层次、分类型、多途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魏后凯苏红键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
中国特大城市农转居成本测算及推进策略——以北京为例被引量:10
2014年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郊区化的推进,农转居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特大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农转居步伐,提升城镇化质量,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当前特大城市探索特色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在我国特大城市北京,农民一次性整建制转居成本,其中集中城镇化地区平均约为50万元/人,非集中城镇化地区平均约为20万元/人,转居成本已经成为制约农民整建制转居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探索多元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分时期分批次有计划地推进农民整建制转居工作,并从集体经济组织功能转型、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加大土地制度创新力度、完善农转居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
魏后凯陈雪原
关键词:农转居
密度效应、最优城市人口密度与集约型城镇化被引量:69
2013年
本文从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粗放扩张的现实问题出发,针对城市经济活动集聚的密度效应研究的不足,利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0年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城市密度效应及最优城市人口密度,藉此分析了未来中国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在样本范围内,密度效应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在控制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之后,密度效应的倒U型特征依然显著;以城区总人口比建成区面积核算的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约为1.30万人/平方公里。基于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的观点,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应当在最优城市人口密度标准下协调推进,由此进一步分析了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的节地潜力,明确了集约型城镇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指出可以从加强土地挖潜、提高城镇人口吸纳能力、建设紧凑型城镇三个方面出发推进集约型城镇化。
苏红键魏后凯
关键词:密度效应劳动生产率集约型城镇化
特大城市安全风险防范问题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所谓城市安全风险,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高度聚集,城市系统的脆弱性显著,使得城市系统及其构成要素存在外在威胁和内在隐患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的不确定性。当前,特大城市的安全风险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中国特大城市脆弱性显著,其安全风险防范具有特殊意义。未来中国特大城市不仅存在传统型安全风险,而且存在非传统领域的新型安全风险。在新形势下,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借鉴国内外特大城市安全风险防范经验,加强城市安全教育培训,做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加强城市安全网格化管理,大力推动应急产业发展,加大救灾物资储备力度,健全安全应急预警机制与风险管理制度。
郭叶波
关键词:脆弱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