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5000139)

作品数:10 被引量:76H指数:5
相关作者:苏磊文强唐柚青孟繁甦刘志锋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脓毒
  • 4篇脓毒症
  • 4篇细胞
  • 3篇胸腺
  • 3篇胸腺肽
  • 3篇胸腺肽Α
  • 3篇术后
  • 3篇脓毒症患者
  • 3篇综合征
  • 3篇乌司他丁
  • 3篇免疫调理
  • 3篇肝移植
  • 2篇多器官功能
  • 2篇炎症
  • 2篇脏器
  • 2篇脏器功能
  • 2篇术后感染
  • 2篇器官
  • 2篇器官功能
  • 2篇抗原

机构

  • 9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总医...

作者

  • 10篇苏磊
  • 6篇文强
  • 4篇刘志锋
  • 4篇孟繁甦
  • 4篇唐柚青
  • 3篇郭振辉
  • 2篇童华生
  • 2篇唐丽群
  • 2篇邱俊铭
  • 2篇段鹏凯
  • 2篇白涛
  • 2篇周殿元
  • 2篇霍枫
  • 1篇李薇
  • 1篇秦伟毅
  • 1篇罗锐军
  • 1篇钱洪津
  • 1篇卢勇
  • 1篇吴恒义
  • 1篇孟繁苏

传媒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前MELD评分和术后CD14^+/HLA-DR测定在肝移植术后感染预测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术后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CD14+/HLA-DR)表达率的变化在术后感染预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的定义,将8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非感染组、感染组、感染性休克组,分别测定3组患者术前血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肌酐,计算MELD评分,并动态检测术后CD14+/HLA-DR表达率,分析其在感染监测中的价值。结果:感染组和感染休克组术前血胆红素、INR、血肌酐和MELD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1),CD14^+/HLA-DR表达率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1)。感染组和感染休克组之间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发生后,感染组、感染性休克组的CD14+/HLA-DR值显著下降,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感染最重时两组的CD14+/HLA-DR值均降到最低值,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术前MELD评分和术后CD14+/HLA-DR表达率是监测肝移植术后感染发生及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对术前高MELD评分或术后可疑感染的患者,动态监测CD14+/HLA-DR表达率对病情判断和治疗调整均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文强郭振辉苏磊刘志锋唐柚青
关键词:肝移植终末期肝病模型术后感染
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在脓毒症早期检测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免疫抑制状态的监测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36例脓毒症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当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 DR)水平,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评分,通过相关分析比较两者评价脓毒症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36例脓毒症患者入ICU时CD14+单核细胞HLA DR表达<30%者占16.67%(6/36例),APACHE评分为(24.17±4.45)分,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0.212,P=0.687;所有患者均死亡。CD14+单核细胞HLA DR表达<40%者占27.78%(10/36例),APACHE评分为(23.50±4.30)分,两者之间r=0.251,P=0.484;病死率为80%(8/10例)。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 DR表达<30%是免疫抑制的判断指标,对脓毒症预后的判断可能优于APACHE评分。脓毒症发病早期存在原发性免疫抑制,提示经典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假说可能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苏磊周殿元唐柚青文强白涛孟繁苏唐丽群段鹏凯
关键词:脓毒症
性别和年龄对复合伤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因素对复合性损伤后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观察本院2004~2007年期间ICU收治的78例复合性损伤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和MODS及败血症的发生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检测其血浆的TNF-α和IL-6水平,分析其与性别、年龄以及临床指标和MODS等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在相同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的前提下,女性患者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患者(P<0.05),而年龄因素在本组资料中起着边缘性影响(P=0.06)。(2)MODS患者的血浆TNF-α和IL-6平均水平在损伤发生后的动态变化曲线与非MODS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第1周内,相同ISS评分条件下,男性的血浆IL-6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4),但两周内的平均水平与女性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14)。结论性别对本组复合性损伤患者MODS的发生作用显著,年龄因素起着边缘性作用,但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文强苏磊
关键词: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性别年龄炎症细胞因子
CD14^+/人白细胞DR抗原测定在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监测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CD14^+/HLA—DR)表达率的变化及其在术后感染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按照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的感染性休克定义,将6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非感染组(47例)、感染组(10例)、感染性休克组(6例);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患者移植前后CD14^+/HLA—DR表达率,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评价其在感染监测中的价值。结果感染组和感染性休克组术后CD14^+/HLA—DR表达率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感染组:(29.6±7.2)%,感染性休克组:(16.3±10.5)%比(62.3±18.3)%,均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CD14^+/HLA—DR表达率对感染预测的R0c曲线下面积为0.965,在最佳截断点(cutoff)值为36.35%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93.6%;CD14^+/HLA—DR表达率对感染性休克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在最佳截断点值为31.97%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87.7%。3组患者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比较发现,感染发生时,感染组、感染性休克组CD14^+/HLA—DR表达率较非感染组移植后显著下降(P〈0.05和P〈0.01),在感染最重时两组CD14^+/HLA—DR表达率均降到最低值[感染组:(29.6±7.2)%,感染性休克组:(16.3±0.5)%,均P〈0.013。结论对高危或可疑感染的肝移植术后患者,动态监测CD14^+/HLA—DR表达率可作为病情判断及预后的良好指标,CD14^+/HLA—DR≤36.35%可作为肝移植术后发生感染的预警值;CD14^+/HLA—DR≤31.970可作为判断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警戒指标。
文强郭振辉苏磊孟繁甦刘志锋邱俊铭霍枫
关键词:肝移植CD14^+术后感染感染性休克
降钙素原、胆碱酯酶及肌钙蛋白对不同程度脓毒症患者病情分析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胆碱酯酶(ChE)以及肌钙蛋白I(cCTnI)对分析脓毒症不同程度病情、评估预后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107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不同程度将其分为脓毒症组45例、严重脓毒症组38例、脓毒症休克组24例,根据入院28d内是否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22例和存活组85例,分别于入院24h、第3天、第5天检测患者PCT、ChE以及CTnI,比较各组间的指标水平。结果入院时,脓毒症休克组和严重脓毒症组PCT、CTnI显著高于脓毒症组,且脓毒症休克组PCT、CTnI又显著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和严重脓毒症组ChE显著低于脓毒症组,且脓毒症休克组ChE又显著低于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各时间点PCT和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ChE水平均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hE以及CTnI可用于分析脓毒症不同程度病情、评估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李悦童华生文强刘云松苏磊
关键词:降钙素原胆碱酯酶肌钙蛋白I炎症反应综合征
肝移植术后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率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率的变化及其在感染监测和判断临床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65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非感染组、感染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比较两组间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的差别。同时按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分布将患者分为HLA-DR≥40%(A组)、21%~39%(B组)、HLA-DR≤20%(C组),比较3组间临床预后的差别。结果:感染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为(25.6±9.2)%,比非感染组的(61.3±18.2)%明显减少(P<0.05)。B、C两组在ICU停留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与A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以C组延长更为显著(P<0.01),B、C两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A、B、C3组在感染率和病死率之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是监测肝移植术后感染及判断临床预后的良好指标,特别是针对高危或可疑感染的术后患者,动态的CD14+单核细胞HLA-DR监测对病情判断和治疗调整均有指导意义。
文强苏磊刘志锋邱俊铭郭振辉霍枫
关键词:肝移植HLA-DR抗原单核细胞临床预后
血浆置换在急性肝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单一脏器功能障碍与MODS的比较被引量:3
2007年
非生物型人工肝由血浆置换(PE)、血液吸附(灌流)及血液滤过(HF)3种血液净化方法组成,临床上根据肝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形式和严重程度不同,选用单一或组合方式进行辅助治疗,疗效较为肯定。我科利用PE治疗危重患者的急性肝功能障碍,报告如下。
卢勇秦伟毅苏磊童华生钱洪津吴恒义
关键词:血浆置换肝功能障碍人工肝支持系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_1对脓毒症患者的免疫调理作用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T辅助细胞(Th)极化趋势的影响及对脓毒症免疫调理的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在广州军区总医院ICU就诊的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经典SSC治疗,治疗组在SSC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并将对照组按照治疗28d时的生存状态进一步分为死亡亚组和存活亚组。于第1天(给药前)和第10天留取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亚群,半定量分析其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情况。同期选取1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组第10天时CD4+T细胞内IFN-γ和IL-4阳性表达率与给药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而IFN-γ/IL-4比值与给药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第10天时CD4+T细胞内IFN-γ和IL-4阳性表达率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患者中,IFN-γ阳性率在存活亚组呈低水平,且在治疗前后呈下降趋势;在死亡亚组呈高水平,在治疗前后亦呈下降趋势。IL-4阳性率在存活亚组呈下降趋势,在死亡亚组呈上升趋势。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IFN-γ、IL-4比例失衡,调整机体免疫状态。
罗锐军孟繁甦李薇苏磊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脓毒症免疫调理
创伤脓毒症患者免疫状态监测及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_1行免疫调理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分析创伤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状态及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行免疫调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ICU创伤脓毒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经典SSC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联合免疫调理治疗。所有患者于实验第1、5、7及28天(或死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以检测机体的特异性免疫状态。于第1和28天(或死亡时)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6/IL-10含量,以评估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状态。并于实验第1、5、7及28天(或死亡时)相同时间点观察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第7、28天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第28天的IL-6、IL-10含量与治疗第1天比较显著下降(P<0.05)。两组APACHEⅡ评分治疗前无差异,第5、7、28天时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28天死亡率无差异(P>0.05)。结论部分创伤脓毒症患者存在原发性特异性免疫抑制。所有创伤脓毒症患者早期出现非特异性免疫亢进,后期则表现为免疫抑制。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行免疫调理可促进促炎介质/抗炎介质的免疫紊乱状态趋向平衡。
苏磊孟繁甦唐柚青刘志锋
关键词:创伤脓毒症免疫状态免疫调理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_1对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的合理性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免疫状态的影响,分析其在免疫调理中的合理性。方法46例脓毒症、18例MODS患者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SSC经典治疗,治疗组则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疗法,进入程序时及治疗结束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IL-6、IL-10含量。结果脓毒症治疗组IL-6、IL-10明显下降,与脓毒症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将仅给予SSC经典治疗的对照组分为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其中存活亚组IL-6、IL-10在后期均下降,与死亡亚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MODS治疗及对照组治疗前后IL-6、IL-1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能够均衡下降脓毒症炎症/抗炎介质的水平,调整脓毒症免疫状态,但对MODS患者的免疫调理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苏磊周殿元唐柚青文强白涛孟繁甦唐丽群段鹏凯
关键词: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免疫调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