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810011)

作品数:18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李鹏张文生陈先才季烨唐桦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两岸
  • 4篇政治
  • 4篇两岸关系
  • 3篇互信
  • 2篇社会
  • 2篇两岸和平协议
  • 2篇两岸互信
  • 1篇缔约
  • 1篇信任
  • 1篇议题
  • 1篇战后
  • 1篇争端
  • 1篇政治定位
  • 1篇政治关系
  • 1篇政治逻辑
  • 1篇政治前提
  • 1篇社会认知
  • 1篇社会条件
  • 1篇社会制度
  • 1篇生态环

机构

  • 16篇厦门大学

作者

  • 3篇陈先才
  • 3篇张文生
  • 2篇唐桦
  • 2篇季烨
  • 2篇李鹏
  • 2篇沈惠平
  • 1篇孙云
  • 1篇杨昆福
  • 1篇王文谦
  • 1篇杨卓娟

传媒

  • 10篇台湾研究集刊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台湾研究
  • 1篇福建行政学院...
  • 1篇国际经济法学...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我群”到“他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民众认同转变的成因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民众的认同经历了剧烈的变化过程,其基本趋向就是在把台湾建构成"我群"的同时,逐渐将中国建构为"他者",并使二者产生某种异己关系、对立关系。认同问题是两岸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背景下,如何弥合两岸认同差异,增进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与归属感,无疑显得非常重要与迫切。
孙云
关键词:两岸关系
我国台湾地区与日本“投资协议”的法律特征与政治逻辑被引量:5
2012年
2011年9月,我国台湾地区与日本分别透过各自民间团体签署'投资协议',这是自两岸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之后,我国台湾地区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签署的第一个促进与保护投资的双边安排,在缔约主体、缔约名称和缔约内容等方面具有区别于传统双边投资条约的非典型特征,而此间祖国大陆官方沉默的态度也蕴含着丰富的法律与政治逻辑。该协议不仅反映了我国台湾地区有限的法律地位,也体现了我国台湾地区试图扩大对日实质关系的法律策略,并考验着两岸的政治互信程度。
季烨
关键词:法律政治缔约
台湾社会“三中”议题研究
2012年
"三中"议题本是台湾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结构性问题,但近年来它已逐渐成为岛内蓝绿攻防的政治议题。台湾社会"三中"议题的形成不但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及阶级根源,而且它对台湾岛内政局走向及两岸关系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时期,"三中"议题又与我方做好台湾人民工作、争取台湾民心对台方针的落实有密切的关联度。
陈先才杨卓娟
海峡两岸“第三主体”的建构被引量:2
2014年
两岸政治定位的困境在于"一个中国原则"与"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之间无法调和的结构性矛盾。国际关系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对于两岸关系研究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两岸同胞共同缔造的统一的中国不同于现阶段两岸各自认同的政治主体,可以称之为"第三主体"。两岸统一的过程也就是两岸同胞共同建构"第三主体"的过程。
张文生
关键词:两岸政治定位建构主义
两岸非传统安全合作的SWOT分析与策略被引量:1
2014年
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和两岸民间交流加速发展,增进了两岸彼此了解,建立与巩固了两岸互信,却也衍生了非传统安全因素,如跨境犯罪、传染疾病和食品安全等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由于两岸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多元性、跨界性和议题主导性,在其解决上,更体现了两岸合作的重要性。本文采用SWOT方法对两岸非传统安全合作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剖析了两岸非传统安全合作的现状、不足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唐桦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
“两岸一家亲”理念下的“将心比心”思维浅析被引量:8
2015年
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岸一家亲"的论述中,强调两岸要将心比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是对大陆几代领导集体长期对台政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融合了情、理、法,并兼顾到两岸政治现实的概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两岸必须也能够做到将心比心。两岸在"尊严"理解问题上存在落差,充分说明了将心比心的重要性。两岸应该在特殊历史经历、理解对方政治难处、尊重对方民意走向、尊重对方社会制度、理解民众心态差异等问题上将心比心。只有这样,才能够拉近两岸的心理距离,深化相互信任,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
李鹏
关键词:将心比心
冷战后台湾与东盟政治关系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冷战结束以来,台湾与东盟国家进一步加强彼此间在政治关系领域的互动和交流,双方的政治关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提升。在两岸成功签署ECFA之后,台湾—东盟关系的发展趋向更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台湾与东盟政治关系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利益驱动的结果,但客观上台湾与东盟政治关系的提升和加强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大陆的外交成本。因此,考察冷战后台湾与东盟政治关系的发展演变,对于制定相关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先才杨昆福
关键词:冷战后政治关系
厦金海域生态环境安全合作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虽然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厦金海域航贸联系密切、人员往来频繁,但是伴随而来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在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时期,加强两岸在厦金海域的生态环境安全合作,不但符合两岸民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也有利于培育双方的互信,营造两岸关系发展所必要的和平环境。初步介绍了安全、非传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概念,通过对厦金海域生态环境安全现状以及合作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提出了两岸在厦金海域生态环境安全合作的路径,以实现人海和谐发展。
陈先才王文谦
关键词:生态环境安全
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两岸建立互信是两岸关系的核心。由于社会基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坚实的基础,因此从社会基础入手是探讨两岸互信问题的关键。社会学中的社会生成原理对信任问题具有独到的分析视角,可为两岸互信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例如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意涵、机制与路径等。首先,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是一个具有自我增强效应的持续过程,它需要相关社会条件的创造;其次,两岸互信的生成机制有其内在的规律,与社会规范、社会情绪以及社会网络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基于上述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意涵和机制,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路径主要包括两岸积极、主动的信任教育,两岸社会制度的相互调适和两岸合作治理等。总之,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既需要相应社会条件的造就,也需要两岸双方的积极作为。
沈惠平
关键词:两岸互信社会条件
两岸和平协议的性质刍议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对两岸和平协议的性质作出分析。两岸和平协议本质上是国内两个政治实体之间的协议,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条约。两岸和平协议不是两岸统一协议,但不能排除两岸统一的政治指向。两岸和平协议是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安排。两岸和平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
张文生
关键词:两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