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1142)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3H指数:5
- 相关作者:胡卫列王尉吕军肖远松冉俊武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尿脱落细胞染色体畸变与膀胱癌组织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尿脱落细胞常见染色体畸变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99例患者尿液标本采用FISH技术检测9p21位点及3、7、17号染色体的畸变,并收集术后肿瘤分级、分期信息。结果:(1)3、17号染色体的畸变率在不同分期、分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号染色体的畸变率在不同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理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p21位点的畸变率在不同病理分期、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分级、分期越高,3、7、17号染色体扩增倍数越高。分级、分期越低,9p21出现缺失几率越大;分级、分期升高,9p21出现扩增几率越大。结论:4种染色体畸变尤其是扩增与膀胱癌恶性度、肌层浸润密切相关,多倍体数目可能成为膀胱癌预后预测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 冉俊武吕军王尉曾钦松陈晓东胡卫列王伟
- 关键词:膀胱肿瘤荧光原位杂交尿脱落细胞染色体畸变
- Mel-18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Mel-18蛋白的表达,探讨Mel-18蛋白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了解其能否成为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方法对20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癌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的Logistic回归、Kaplan-Meier曲线、Cox多因素回归等模块分析Mel-18蛋白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高Gleason评分的癌组织较低Gleason评分的癌组织染色强度降低。各组间染色分析结果表明:PSA≥100.1组较其它PSA组别染色阳性率减少(P=0.010);T2N0M0组较其它分期组别染色阳性率增多(P=0.021);Gleason评分8~10组较Gleason评分5~6组染色阳性率降低(P=0.031);Gleason评分9,10组较Gleason评分5~8染色阳性率降低(P=0.026)。运用多变量Cox成比例危险因子模型(multivariat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分析表明:阴性Mel-18的染色结果是伴生化复发或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OR:2.143,95%CI:1.035~4.132;OR:2.3659,5%CI:1.194~5.48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了Mel-18表达在高分级前列腺癌中较低分级前列腺癌中显著降低,与前列腺癌进展呈负相关,可能发挥着抑制前列腺癌进展的作用。
- 王尉胡卫列吕军聂海波邱晓拂赵永斌肖远松刘俊
- 关键词:前列腺癌预后
- 单纯PSA异常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前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意义探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单纯PSA升高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前行抗生素治疗能否剔除炎症所致PSA升高的影响。方法100例PSA4~10μg/L、f/tPSA〈0.25,而直肠指检与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无异常的患者,接受环丙沙星(500mg/次,2次/d)口服3周。抗生素治疗前后分别进行PSA及相关参数的测定,100例均行经直肠前列腺系统12针穿刺活检。分析治疗前后PSA及相关参数的变化与活检结果的关系。结果抗生素治疗3周后,91例tPSA下降,治疗前后平均tPSA分别为(6.5±1.2)和(S.1±1.2)μg/L(P〈0.01),平均下降20.9%。穿刺阳性与阴性患者分别为15例和85例,穿刺阳性患者抗生素治疗前、后的tPSA分别为(6.9±1.4)、(5.8±1.7)μg/L,PSA密度(PSAdensity,PSAD)分别为(0.18±0.09)、(0.15±0.09)mg/L2;穿刺阴性患者抗生素治疗前、后的tPSA分别为(6.4±1.1)、(5.0±1.1)μg/L,PSAD分别为(0.16±0.05)、(0.13±0.04)mg/L2,两组患者抗生素治疗后tPSA与PSAD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问tPSA与PSAD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例tPSA下降患者中13例(14.3%)穿刺阳性,9例tPSA升高或未变化患者中2例(22.2%)穿刺阳性(P〉0.05)。17例tPSA降至〈4斗g/L,其中3例(17.6%)穿刺阳性。6例抗生素治疗后tPSA为4~10μg/L,而f/tPSA〉0.25,其中1例穿刺阳性。7例tPSA下降幅度〉50%,其穿刺均为阴性。结论单纯PSA异常患者抗生素治疗可使tPSA下降,tPSA小幅下降或治疗后PSA相关参数降至正常范围并不意味着患前列腺癌风险的消失,而tPSA大幅度下降(〉50%)患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降低,可予严密观察,不进行或推迟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 刘俊胡卫列宋波吕军聂海波王尉赵永斌张利朝张小明肖远松沈文张长征郭飞吴实坚汪帮琦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活检抗生素治疗
-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被引量:35
- 2015年
-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其中75例采用PKEP手术、45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PKRP),比较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术后6个月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PKEP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均少于PKRP组,而前列腺切除体积大于PKRP组(P<0.05)。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量(PVR)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KEP组的PSA值低于PKRP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KEP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性好、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
- 邱敏捷庞程田浩杨志坚刘肇华陈敏坚徐乐
-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 miR-205对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转移潜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通过调控miR-205在肾上腺皮质癌(ACC)细胞株SW-13中的表达,探讨miR-205对SW-1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cDNA3.1(+)-miR-205重组质粒并合成miR-205的反义寡核苷酸作为反向对照,调控miR-205在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中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验证miR-205表达情况;分别采用MTS、EdU、TUNNEL及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过表达及抑制miR-205对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结果:在转染pcDNA3.1(+)-miR-205及miR-205反义寡核苷酸后,SW-13细胞中miR-205分别上调了63.2倍(P=0.001)及下调了86.3%(P=0.002)。MTS结果显示,在24、48、72和96h时,miR-205上调后SW-13细胞增殖率下降了(10.50±1.80)%、(23.67±4.80)%、(30.9±5.40)%和(38.34±6.20)%,P值分别为0.041、0.014、0.016和0.032;miR-205下调后增殖率提高了(25.31±3.20)%、(32.51±4.60)%、(40.15±4.10)%和(38.34±6.20)%,P值分别为0.032、0.026、0.022和0.013。TUNNEL结果显示,pcDNA3.1(+)-miR-205组SW-13细胞凋亡数为(46±4)个,pcDNA3.1(+)组为(25±3)个,P=0.001 9;anti-miR-205转染组为(11±2)个,空白组为(25±3)个,P=0.002 5。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pcDNA3.1(+)-miR-205组穿过小室膜细胞数为(43±8)个,pcDNA3.1(+)组为(120±15)个,P=0.001 4;anti-miR-205转染组为(118±14)个,空白组为(220±20)个,P=0.001 9。结论:miR-205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并促进凋亡在ACC SW-13细胞中起抑癌作用;成功构建pcD-NA3.1(+)-miR-205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miR-205在SW-13细胞中的基因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 吴义高王尉胡卫列肖戈徐文清
-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肿瘤生物学MIRNA
- 经直肠穿刺^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直肠穿刺125Ⅰ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采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穿刺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动态监测PSA、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植入过程顺利,实际粒子植入时间20~35 min,植入粒子40~58粒。植入后6个月,27例患者PSA<0.2μg/L,其中19例<0.1μg/L;前列腺体积与植入前相比明显缩小[(36.38±6.20)ml vs(25.81±3.77)ml,P<0.05]、最大尿流率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较植入前明显改善[(8.43±2.97)m/s、(19.56±2.03)分vs(16.87±1.67)ml/s、(13.45±2.17)分,P<0.05]。随访至植入后3年,19例患者处于第一周期间歇期,8例患者处于第三周期治疗期,其中2例患者病情进展,转变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2例病情恶化发生早期骨转移。3年生化无进展生存率为70.4%(19/27)、临床无进展生存率85.2%(23/27)、治疗有效率92.6%(25/27)。27例患者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直肠穿刺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安全、微创,有效延缓疾病进程,无严重尿道、直肠、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 吴浩明吕军胡卫列张金赫王尉肖远松王南雄冉俊武黄晓东
- 关键词:近距离放疗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
- 人miR-205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iR-205,并使其在肾上腺皮质癌细胞SW-13中稳定表达。方法依据miRbase数据库中pre-miR-205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pre-miR-205基因并将其克隆至线性化的pcD-NA3.1(+)质粒中,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miR-205,经双酶切及测序分析后,将其及对照空载体转染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采用实时定量RCR法鉴定miR-205在SW-13细胞中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均证实pcDNA3.1(+)-205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经实时定量RCR检测表明转染pcDNA3.1(+)-205的SW-13细胞中miR-205阳性高表达。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205在SW-13中稳定转染,为进一步研究miR-205在肾上腺皮质癌细胞SW-13中的功能及基因调控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 吴义高肖戈徐文清黄福胡卫列王尉
-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肿瘤微小RNA真核表达载体
- 人肾上腺皮质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 2014年
- 目的建立人肾上腺皮质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采用人肾上腺皮质癌细胞株SW-13细胞接种于裸鼠腋下皮下,记录成瘤潜伏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对移植瘤进行组织病理学鉴定。结果采用SW-13细胞皮下接种方式建立移植瘤的模型成瘤百分率为95%,成瘤平均潜伏期为(18±1.2)d,移植瘤体积倍增时间为(10±1.8)d天,移植瘤组织病理学形态与人肾上腺皮质腺癌相似。结论成功建立人肾上腺皮质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研究其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 徐文清肖戈吴义高黄福王尉胡卫列
-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癌裸鼠移植瘤
-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尿动力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尿动力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氯胺酮相关性溃疡性膀胱炎患者的尿动力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其下尿路功能变化及其对上尿路的影响。所有患者检查前均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测定自由尿流率、充盈期膀胱压力、压力—流率和静态尿道压力,同步行X线影像学检查。结果 56例患者初始尿意容量为(30.1±19.1)mL;膀胱最大测压容量为(67.8±26.3)mL;膀胱顺应性为(13.8±7.7)mL/cm;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男性为(56.1±11.3)cmH2O,女性为(20.9±8.7)cmH2O。出现不同程度上尿路损害性影像学改变51例(91.1%);同步影像尿流动力学提示膀胱输尿管返流20例,其中双侧18例,单侧2例。结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影像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膀胱感觉的极度敏感,膀胱最大容量明显下降,严重患者出现膀胱输尿管重度返流及严重的膀胱顺应性下降,并导致上尿路功能受损。
- 肖远松王尉曾京华郭飞胡卫列
- 关键词:氯胺酮药物滥用膀胱炎
- 荧光原位杂交和核基质蛋白22联合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和核基质蛋白22对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的价值,寻找一种敏感特异的无创性方法诊断膀胱癌。方法:对68例膀胱癌疑似患者的尿液标本同时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核基质蛋白22、尿脱落细胞学检测,同时,将3种方法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评估它们对膀胱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FISH、NMP22、尿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分别为81.4%、86.0%、39.5%,特异性分别为84.0%、72.0%、96.0%,FISH联合NMP22检测的敏感性为79.1%、特异性为92.0%。结论:FISH-NMP22联合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敏感性远高于细胞学检测,而特异性与细胞学检测相差甚小,联合检测较单一指标的检测对膀胱癌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冉俊武吕军王尉卢玛光陈晓东黄晓东胡卫列
- 关键词:膀胱肿瘤荧光原位杂交核基质蛋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