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921)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涂彧徐晓婷周菊英马辰莺孙阳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放射性
  • 4篇血管
  • 4篇血管内皮
  • 4篇血管内皮细胞
  • 4篇脑损伤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细胞
  • 4篇放射性脑损伤
  • 2篇蛋白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 2篇脑损伤模型
  • 2篇内皮细胞生长
  • 2篇内皮细胞生长...
  • 2篇放射性损伤
  • 2篇MRNA及蛋...
  • 1篇药物

机构

  • 6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5篇涂彧
  • 3篇徐晓婷
  • 2篇马辰莺
  • 2篇周菊英
  • 2篇崔凤梅
  • 2篇徐华林
  • 2篇孙阳
  • 1篇封士成
  • 1篇刘军

传媒

  • 6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硫酸镁抑制经辐射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γ-H2AX的表达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硫酸镁对照射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HUVEC)存活率及γ-H2AX表达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硫酸镁对HUVEC存活率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4Gy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HUVEC中γ-H2AX簇集点(foci)的数量;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γ-H2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CK-8法显示,1.25 mg/ml浓度的硫酸镁能提高照射后的细胞存活率(t=-6.34,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照射后0.5~1 hfoci焦点数达到最高值,平均达45个,随着时间的延长loci点数变少,强度减弱,具有时间依赖性,而硫酸镁在照后0.5、1、2、6、12 h均可以明显减少loci的形成(t=12.62、6.36、11.93、5.75、9.43,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硫酸镁在照后0.5、1、2h可以抑制X射线照射后γ-H2AX蛋白表达量的增加(t=6.07、5.32、11.85,P<0.05);Western blot结果与细胞免疫荧光结果一致.结论 硫酸镁可以增加照射后HUVEC的存活率,降低X射线诱导的DNA损伤蛋白γ-H2AX的表达.
徐华林孙阳崔凤梅涂彧
关键词:硫酸镁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CCK-8Γ-H2AX
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中Cox-2 mRNA及蛋白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放射性脑损伤(RBI)作为颅脑部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在RBI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脑组织受到电离辐射后的急性损伤和晚期继发性损伤的主要因素。环氧合酶-2(Cox-2)是一种可诱导酶,其既受各种生长因子及炎性介质的调控,也介导合成多种前列腺素类物质,进而生成多种炎性因子,
熊耀祖孙阳涂彧徐晓婷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COX-2脑损伤模型MRNA前列腺素类物质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改变及保护药物的研究进展
2014年
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RBI)是临床上头颈部肿瘤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并无统一定论,目前认为至少有3种因素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性损伤:血管的损伤、胶质细胞的损伤和自身免疫反应。其中,血管损伤的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徐华林涂彧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保护药物自身免疫反应常见并发症放射性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放射性脑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RBI)系脑部或脑毗邻的病变区域经放射治疗后诱发的脑组织损伤。目前RBI作用机制尚无定论,主要分为直接损伤学说、自身免疫反应学说、血管损伤学说和自由基损伤学说。
马辰莺徐晓婷周菊英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BRAIN脑组织损伤放射治疗后自由基损伤
VEGF mRNA及蛋白在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中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研究VEGF mRNA及蛋白在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中的动态改变.方法 健康SD大鼠11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照组(麻醉后不照射,42只)和照射组[20 Gy电子线(6 MeV)单次全脑照射SD大鼠建立放射性脑损伤模型,72只],分别于照射后1、3、7、14、28、42、56 d被处死,取全部脑组织.通过HE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VEGF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全脑VEGF总蛋白含量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胶质及神经细胞VEGF蛋白积分光密度值变化.结果 照射组脑组织在观察期主要历经了脑血管内膜细胞受损、血管源性水肿、血栓发生、血栓消融、血管再通及新生等病理变化过程.照射组VEGF mRNA在照后1~56 d出现下降,其中1、3、7、28和42 d降低与假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75~46.118,P<0.05).VEGF总蛋白在照后1和7d表达增高,3、14、28、42、56 d表达相对降低.照后1d起脑组织即出现VEGF染色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胶质及神经细胞.照后1、14、42、56 d胶质及神经细胞VEGF蛋白光密度值出现显著升高,与假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4~-4.697,P<0.05),血管内皮细胞在照后1、14、42 d VEGF蛋白光密度值升高(t=5.554 ~-4.159,P<0.05).结论 在放射性脑损伤模型中,大鼠脑组织中VEGF mRNA表达受到相对抑制;VEGF总蛋白仅在损伤急性期升高;脑血管内皮细胞、胶质及神经细胞表达的VEGF蛋白在观察期内持续上调,并参与了急性期内诱导水肿、形成血栓以及在早发延迟期内血管修复与再生、血栓消融等相关事件.
马辰莺徐晓婷涂彧周菊英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放射性脑损伤大鼠模型
路易体痴呆诊治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常见老年痴呆类型,但其病因、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DLB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容易因认知功能障碍、幻觉及帕金森样症状等被误诊误治。且多数患者存在对神经安定药的高敏感性,因此临床医生应了解DLB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进展,提高对DLB的认识并引起重视,及早为DLB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刘军
关键词:路易体痴呆诊疗进展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辐射损伤时的表达及调节机制
2014年
放射治疗是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肿瘤方法,然而它也面临两个主要难题:辐射抗性和正常组织损伤。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是目前常见的放射治疗并发症,研究放射性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的预防措施对提高放射治疗的疗效具有积极意义。
封士成崔凤梅涂彧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放射性损伤非手术治疗辐射抗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