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2006RFXXS002)

作品数:18 被引量:48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德山任桂萍徐黎明叶贤龙张巧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新乡学院黑龙江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抗体
  • 5篇蛋白
  • 5篇活性
  • 5篇SUMO
  • 5篇IL-1Β
  • 3篇单链
  • 3篇单链抗体
  • 3篇中和活性
  • 3篇融合蛋白
  • 3篇细胞
  • 3篇可溶性
  • 3篇IL-17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细菌
  • 2篇可溶性表达
  • 2篇克隆
  • 2篇活性检测
  • 2篇复性
  • 2篇包涵体
  • 2篇包涵体复性

机构

  • 18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新乡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8篇李德山
  • 17篇任桂萍
  • 7篇徐黎明
  • 5篇叶贤龙
  • 4篇谷学佳
  • 4篇张巧
  • 4篇王文飞
  • 4篇李宁
  • 3篇田辉
  • 3篇于艺雪
  • 3篇孙国鹏
  • 3篇尹杰超
  • 3篇尹成凯
  • 3篇丁良君
  • 3篇刘铭瑶
  • 3篇孙阳
  • 3篇陈睿
  • 3篇张宇
  • 2篇吴云舟
  • 2篇李天鹤

传媒

  • 5篇中国免疫学杂...
  • 5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黄葡萄球菌蛋白A与SUMO标签的融合表达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从金黄葡萄球菌菌株(ATCC6538)中克隆得到蛋白A的全长基因并对其结构及应用进行研究.方法 从该菌株的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全长的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对其基因结构分析之后,将该基因的成熟区全长片段和抗体结合功能区片段重组到pHisSUMO原核分泌表达载体上与SUMO标签融合表达,通过ELISA的方法来鉴定融合蛋白的抗体结合活性及其稳定性,并将抗体结合功能区片段耦联到CNBr活化的琼脂糖凝胶上进行抗体的纯化.结果 首次获得了此株菌的全长蛋白A基因并发布于GenBank中,登录号为EU695225.蛋白A全长蛋白和功能区蛋白在pHisSUMO载体上得到正确高效表达,通过ELISA鉴定SUMO标签的存在,没有影响全长蛋白和功能区蛋白的抗体结合活性并有效提高了功能区蛋白的稳定性.在抗体纯化实验中,应用表达的蛋白A能够得到浓度和纯度较高的抗体并具有较好的效价.结论 克隆得到一个新的葡萄球菌蛋白A全长基因.蛋白A功能区蛋白与SUMO标签融合表达,在保持抗体结合活性的基础上提高了稳定性,并成功应用于抗体的纯化.
高学慧尹杰超孙国鹏王文飞李德山
关键词:葡萄球菌蛋白ASUMO
利用SUMO系统高效可溶性表达重组人TNF-α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从人淋巴细胞中克隆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通过表达、纯化,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hTNF-α,为深入研究和利用hTNF-α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人淋巴细胞中克隆hTNF-α基因,并分别插入到pGEX-6P-1的GST标签和pHisSUMOexpression的SUMO(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标签下游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pGEX-6P-1-hTNF-α和pHisSUMO-hTNF-α。将两种载体分别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比较两种载体hTNF-α表达量及可溶性的差异。选择表达效果较好的重组载体对hTNF-α进行诱导表达,经纯化并切去融合标签后获得成熟hTNF-α蛋白。以L929细胞为靶细胞,利用MTT比色法检测其细胞毒活性。结果:克隆得到hTNF-α编码基因,利用pGEX-6P-1载体表达的GST-hTNF-α融合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7%,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低温诱导后可溶性提高了约50%,但表达量有所降低。而利用pHisSUMO-expression表达的SUMO-hTNF-α融合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蛋白总量的30%以上,且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本实验中选择SUMO系统表达hTNF-α,纯化后成熟蛋白纯化产物纯度达98%以上。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获得的成熟hTNF-α对L929的细胞毒活性为5.01×108U/mg。结论:与GST标签相比,SUMO利于hTNF-α的可溶性表达。经过纯化并切去融合标签后获得了纯度较高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hTNF-α蛋白。
刘生伟任桂萍傅俊华刘铭瑶李宁郝建权李德山
关键词:TNF-ΑSUMOGST包涵体融合蛋白
FGF-21通过上调肝脏LDL受体的表达降低血浆中LDL水平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可降低实验动物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浓度,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试图通过研究FGF-21对LDLR的调节作用揭示FGF-21调节血浆LDL浓度的机制。方法向谷氨酸钠(MSG)肥胖大鼠连续注射FGF-21蛋白40d后,检测其血浆中LDL的变化,并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结合免疫荧光检测FGF-21对肝脏组织中LDLR mRNA及蛋白的影响。结果 MSG肥胖鼠经FGF-21处理,血浆内的LDL降低18%,其肝脏组织中LDLR mRNA含量提高9倍;HepG2细胞内的LDLR mRNA表达量随FGF-21处理时间增加而提高,且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经FGF-21处理后HepG2细胞表面LDLR蛋白数量增加。结论 FGF-21通过增加肝细胞的LDLR表达量从而降低血浆中LDL浓度。
于艺雪任桂萍王文飞王菁孙国鹏张巧刘铭瑶李德山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谷氨酸钠
抗人IL-1β单链抗体的构建及其中和活性的检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原核表达抗人IL-1β(hIL-1β)的scFv,并对纯化后抗体的特异性、亲和力以及中和活性进行检测,为研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小分子抗体药物奠定基础。方法:使用PCR方法从含有抗hIL-1β抗体基因的质粒中获得抗hIL-1β的单链抗体基因,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7b(+)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7b-A-hIL-1β-scFv。将该载体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后诱导表达,经包涵体变性、复性得到可溶的抗hIL-1βscFv蛋白。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其纯度进行分析后使用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测定scFv抗体对抗原特异性结合能力和亲和力,使用MTT的方法检测scFv抗体中和人IL-1β蛋白的能力。结果:成功地对抗hIL-1β单链抗体进行构建、诱导、表达和纯化。得到纯度为72.05%、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8 ku的目的蛋白。ELISA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scFv蛋白对hIL-1β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MTT实验结果证实该scFv抗体可以有效阻断hIL-1β刺激L929细胞的增殖。结论: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得到的抗hIL-1β单链抗体,纯化后,鉴定其与hIL-1β蛋白有特异性结合能力,并且表现出中和hIL-1β的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治疗RA的小分子抗体奠定了基础。
李天鹤任桂萍徐黎明周兵郭茉齐剑英张宇赵景壮于引航尹杰超李德山
关键词:单链抗体包涵体复性中和活性MTT
可溶性重组hTRAIL蛋白抑制U251细胞生长
2011年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是TNF超家族中的成员,能够广泛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毒副作用.TRAIL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人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类型,占颅内肿瘤50%~60%,5年存活率为20%~30%.本研究探讨可溶性TRAIL蛋白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抑制作用.由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的TRAIL多为包涵体,为获得可溶性的蛋白,将hTRAIL95~281功能区基因片段插入到pHisSUMO表达载体,经IPTG低温诱导表达,Ni-NTA Agarose纯化后获得可溶性SUMO-hTRAIL,经SUMO ProteaseⅠ切去SUMO融合标签后获得成熟可溶hTRAIL蛋白.以U251细胞为靶细胞,通过MTT法检测TRAIL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证明,TRAIL对U251细胞的抑制呈剂量依赖关系,最大抑制率为53.9%.流式细胞仪检测TRAIL诱导U251细胞凋亡实验中,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为92.2±0.8%,实验组细胞存活率为35.5±1.2%,证明重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并在体外能明显诱导U251肿瘤细胞发生死亡.本研究结果为TRAIL蛋白在临床上应用于肿瘤治疗奠定了基础.
颜世君吴云舟高振秋叶贤龙张巧何金娇任桂萍李德山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UMO肿瘤治疗
新型抗IL-1β和IL-17A双特异抗体的构建及特性鉴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具有双重的生物学功能。本实验旨在设计并原核表达抗人IL-1β和抗人IL-17A的双特异性抗体(BsAb1/17),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BsAb1/17,为深入研究和利用双特异性抗体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重叠PCR方法构建VH1VL17-CL和VL1VH17-CH1基因片段,并且在所用引物的5’和3’端附加NcoI和BamHI的酶切位点。将重叠PCR产物进行胶回收后用NcoI/BamHI进行双酶切,酶切产物再次胶回收,将其连接到用NcoI/BamHI消化的pET-27b载体上。将重组质粒pET-27b—VH1VL17-CL(petA)和pET-27b—VLIVH17-CH1(petB)转化到Eco1iRosetta中。SDS—PAGE和Westernb1ot进行鉴定,用rea1—timePCR检测其阻断IL-1β刺激人T细胞表达细胞因子IL-1β的活性,人IL-6定量酶联检测试剂盒检测其阻断IL-17A刺激HeLa细胞表达人IL-6的活性。结果DNA测序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pET-27b-VHIVL17-CL(petA)和pET-27b-VL1VH17-CH1(petB)表达质粒。petA、petB诱导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成熟蛋白纯化产物纯度超过90%以上,经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10^3,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 b1ot和ELISA结果证实双特异抗体BsAb1/17对IL-1β和IL-17A均具有很好的亲和力。通过RT-PCR检测证明其具有阻断IL-1β刺激人T细胞大量表达细胞因子IL-1β的活性,并且具有阻断IL-17A刺激HeLa细胞产生IL-6的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同时抗IL-1β和IL-17A的双特异抗体,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高效表达较高纯度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双特异抗体。
王秋颖徐黎明任桂萍彭中宜丁良君孙阳陈睿李德山
关键词:双特异性抗体
具有中和活性的抗人IL-1β单链抗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构建抗人IL-1β单链抗体(anti-hIL-1βscFv)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表达的蛋白进行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使用PCR的方法从含有抗人IL-1β抗体基因的质粒中获得抗人IL-1β的单链抗体基因,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7b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7b-hIL-1βscFv。将该载体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后诱导表达,经凝胶过滤色谱柱上复性得到可溶的抗人IL-1β的scFv蛋白。使用ELISA方法鉴定scFv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活性,使用Real time-PCR的方法检测scFv抗体的中和活性。结果成功地对抗人IL-1β单链抗体进行诱导、表达和复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8 000。ELISA结果证实scFv蛋白对hIL-1β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Real time-PCR实验结果证实该scFv抗体可以有效阻断人IL-1β刺激人T细胞表达细胞因子IL-18及IL-1β的作用。结论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得到的抗人IL-1β单链抗体经复性后,与人IL-1β蛋白有特异性结合能力,并且表现出中和活性,为进一步研究人IL-1β相关疾病及其治疗性抗体奠定了基础。
李宁徐黎明李天鹤任桂萍陈睿张宇阚方明叶贤龙谷学佳丁良君李德山
关键词:IL-1Β单链抗体包涵体复性中和活性
小鼠白细胞介素17A的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
2010年
目的:克隆小鼠白细胞介素17A(mIL-17A)基因,构建mIL-17A原核表达质粒在E.coil Rosetta(DE3)PlysS表达,得到有活性的mIL-17A蛋白。方法:提取人IL-1β免疫的小鼠胸腺总RNA,反转录成cDNA,以此为模板,根据GenBank报道的mIL-17A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巢式PCR,得到成熟mIL-17A的编码序列并构建到pMD18-T载体中,再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HisSUMO Express中,经DNA测序鉴定后转化Rosetta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Western blot鉴定。纯化后的蛋白处理3T3-L1前体脂肪细胞,real time PCR鉴定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变化。结果:DNA测序证明所克隆基因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完全一致。成功构建了pHisSUMO Express-mIL-17A原核表达质粒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了重组mIL-17A蛋白,且Western blot证实为目的蛋白。所得蛋白上调3T3-L1细胞表达IL-6。结论: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mIL-17A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蛋白特性及其生物活性奠定基础。
张薇高红梅叶贤龙于艺雪刘铭瑶王文飞任桂萍李德山
关键词:克隆包涵体活性鉴定
一株中和人IL-17免疫活性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011年
目的制备抗人IL-17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中和活性。方法用hIL-17作为免疫和检测抗原,用间接ELISA法筛选分泌抗人IL-17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抗体进行中和活性鉴定。结果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人IL-1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单抗类型重链为IgG2b,轻链为κ;该株杂交瘤细胞腹水效价为1∶8.192×105;传30代及液氮中保存6个月,抗体效价稳定;Western Blot检测证明该单抗与人IL-17蛋白特异地结合;单抗亲和常数为8.192×10-9 mol/L;ELISA及Real-time-PCR检测证明该单抗能够有效地阻断人IL-17刺激Hela细胞产生IL-6的作用。结论所制备的抗人IL-17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稳定性及中和活性,为针对IL-17为靶点的抗体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孙阳谷学佳叶贤龙徐黎明陈睿任桂萍王秋颖丁良军李德山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IL-6
筛选Fab抗体库的细菌展示技术的建立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利用NlpA蛋白的前六个氨基酸(CDQSSS)将抗体锚定在细菌内膜建立筛选Fabs抗体库的展示技术,为今后抗体的研发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从pNAD质粒中克隆出NlpAleader(含有CDQSSS序列)基因序列,利用相应的酶切位点将该序列插入pComb3表达载体中构建成用于展示Fab的重组质粒pBFD。将从pEAI质粒克隆得到的anti-human IL-1β抗体的重链Fab和全长轻链分别插入到NlpAleader和pelBleader(pComb3载体自带的果胶酶基因前导肽)的下游。将pBFD-Fab转入到E.coli DH5α中诱导表达,原生质球制备后,采用梯度浓度的抗原进行孵育,最后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抗体展示情况并且分选阳性群体,利用质粒提取的方法来替代PCR方法拯救阳性基因,转化E.coli DH5α,利用FCM再次检测该群体展示的抗体与抗原结合情况。结果:所展示的anti-hIL-1β Fab抗体依次与抗原和FITC标记的抗原特异性抗体孵育后,用FCM实时检测,结果显示出很强的荧光信号并且表现出抗原浓度依赖性。拯救出的pBFD-Fab-原生质球的FCM检测结果与首次展示的FCM结果一致,该系统能够稳定的展示抗体。结论:经过该细菌展示系统展示的Fab抗体能够有效的折叠,与相应的抗原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结合能力。成功改进该展示技术的基因拯救方法,避免了基因突变和链置换的发生。此外还证明了该展示技术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本实验成功构建了筛选Fab抗体库的细菌展技术。
徐黎明尹成凯任桂萍田辉王雪琴丁良君李德山
关键词:FAB抗体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