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05073)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张茂林吴军明李其江吴隽徐长青更多>>
相关机构: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相对效率
  • 2篇历代
  • 2篇聚集数据
  • 2篇官窑
  • 2篇白瓷
  • 2篇EDXRF
  • 2篇呈色
  • 1篇定窑白瓷
  • 1篇断代
  • 1篇窑址
  • 1篇釉层
  • 1篇色度
  • 1篇烧制
  • 1篇烧制工艺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陶瓷
  • 1篇器型
  • 1篇青白瓷
  • 1篇人工神经

机构

  • 7篇景德镇陶瓷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西省文物考...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安徽省文物考...

作者

  • 5篇李其江
  • 5篇吴军明
  • 5篇张茂林
  • 3篇吴隽
  • 2篇操群
  • 2篇周永正
  • 2篇王昌燧
  • 2篇管理
  • 2篇朱剑
  • 2篇徐长青
  • 1篇吴艳芳
  • 1篇张文江
  • 1篇樊昌生
  • 1篇曹建文
  • 1篇姚政权
  • 1篇陈栋梁
  • 1篇余琦
  • 1篇宋国定
  • 1篇陈世伟
  • 1篇崔涛

传媒

  • 3篇陶瓷学报
  • 2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中国陶瓷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文物保护与考...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人工神经网络与多元统计判别分析在古陶瓷断源断代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古陶瓷断源断代的研究目的,以景德镇仿龙泉青瓷与龙泉青瓷胎的化学组成为研究对象,选择了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产地判别研究,并将多元统计判别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性及适用性。结果表明,由于古陶瓷元素组成数据难以完全满足多元统计判别分析对于数据变量的要求,因而多元统计判别分析相对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判别正确率较低,人工神经网络更适合用于古陶瓷断源断代研究。
吴隽尹丽张茂林吴军明李其江
关键词:古陶瓷BP人工神经网络
清代官窑祭红釉瓷的釉层结构及其对呈色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等系统研究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道光)祭红釉瓷残片的显微结构,用能谱仪、色差仪等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呈色状况,详细分析了清代祭红釉釉层结构特征,并探讨了它们的显微结构与组成配方、烧制工艺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祭红釉外观呈色的影响机制。
吴隽余琦张茂林吴军明李其江吴艳芳
明清时期陶瓷官窑文化及其当代价值初探被引量:2
2013年
中国古代官窑制度发展至明清时期进入了成熟阶段,御器(窑)厂在景德镇的设立和发展成就了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地位。详细阐述了明清陶瓷官窑文化以创新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例如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极大促进了景德镇制瓷技术的进步和瓷业的繁荣。明清官窑不拘一格、锐意创新的精神也是当代陶瓷行业最需要继承和学习的品质之一。
张茂林李其江吴军明吴隽黄胜辉陈世伟曹建文
关键词:官窑
明宣德官窑祭红瓷器的呈色机制被引量:6
2016年
采用多种无损方法,分析若干明宣德景德镇官窑祭红瓷器残片.显微观察表明,不同呈色区域表层都有相似的透明釉,其呈色差异主要取决于红色颜料层.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呈色样品的釉中着色剂Cu的含量基本相同.然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NES)分析指出,不同呈色样品中着色剂Cu的价态和近边结构有所不同.由此可见,祭红的呈色机制与着色剂Cu的赋存状态密切相关.
路辰江建新徐长青邬书荣管理张静陈栋梁徐伟朱剑王昌燧
关键词:显微结构EDXRFXANES呈色机理
聚集数据多元线性模型参数的多元聚集综合岭估计的相对效率
2016年
对于聚集数据的多元线性模型,提出了参数的多元聚集综合岭估计的概念,给出了多元聚集综合岭估计相对于最小二乘估计及最佳线性无偏估计的两种相对效率,并得到了这两种相对效率的上界.应用Monte Carlo模拟,验证了有关结论是合理的.
周永正操群
关键词:聚集数据多元线性模型相对效率
宜兴蜀山窑址出土历代紫砂陶的化学组成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宜兴是中国著名陶都,而宜兴紫砂器是中国古代,甚至当代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传统茶具品种之一。本文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法,测试了宜兴丁蜀镇蜀山西麓和南麓古窑址出土的明、清时期紫砂标本及紫砂原料的元素组成,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历代紫砂陶制品配方演变规律。研究表明,不同年代的紫砂制品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可为宜兴紫砂的断代分期与科技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张茂林李其江吴军明
关键词:紫砂陶化学组成
线性模型参数的聚集改进广义Liu估计的相对效率
2016年
对于聚集数据的线性模型,给出了参数β的聚集改进广义Liu估计,研究了该估计相对于最小二乘估计及相对于Peter—Karsten估计的两种相对效率,并得到了相对效率的上界.实例分析表明,聚集改进广义Liu估计比最小二乘估计、Peter—Karsten估计更有效.
周永正操群
关键词:聚集数据相对效率
历代定窑白瓷的EDXRF和XAFS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以生产白瓷而闻名于世的窑厂,其高超的刻印花纹技术及首创的支圈覆烧工艺,对国内外许多窑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采用(energy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EDXRF)探索了历代定窑白瓷的组成配方,并采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法分析了瓷釉中Fe元素的价态,以探讨定窑白瓷的相关烧制工艺。研究发现,定窑白瓷瓷胎具有典型北方瓷器"高铝低硅"的特征,并在瓷胎中特意添加了富含CaO的矿物原料,对瓷胎的烧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瓷胎中的TiO2应主要是高岭土原料中的杂质。定窑白瓷瓷釉具有"高钙高镁"特征,基本属于钙镁釉或钙镁碱釉。其瓷釉配方中应含有一定量的白云石或滑石。瓷釉中K2O的含量逐步增加,反映了定窑瓷釉由钙镁釉向钙碱釉发展演变的过程。此外,根据瓷釉中的Al2O3,MnO和P2O5等含量的特征,可以推测釉料配方中应添加了草木灰和高岭土。由XAFS分析结果可知,晚唐五代时期定窑白瓷釉中Fe3+比例最高,金代次之,宋代最低,不同时期定窑白瓷皆是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宋金时期定窑白瓷白中泛黄可能由于燃料煤中富含的硫在燃烧过程中与瓷釉反应,生成Fe—S化合物所致。
张茂林汪丽华李其江吴军明
关键词: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烧制工艺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被引量:7
2016年
早期青白瓷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2006年发掘的铜锣山、道塘里窑址被认为是景德镇地区最早烧造青白瓷的窑业遗存。借助类型学和色度学方法,本研究对两窑出土早期青白瓷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所谓的早期青白瓷,绝大多数更接近于定窑白瓷,而明显不同于典型的湖田窑青白瓷。研究为了解景德镇地区早期青白瓷的釉色特征、技术来源与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线索,为进一步研究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缘起与演进奠定了基础。
明朝方张文江朱剑姚政权宋国定管理徐长青樊昌生崔涛王昌燧
关键词:类型学色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