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02022)

作品数:10 被引量:199H指数:6
相关作者:李亚林王成善段志明伊海生王谋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8篇青藏
  • 8篇青藏高原
  • 4篇新生代
  • 4篇油气
  • 4篇盆地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羌塘
  • 2篇羌塘盆地
  • 2篇花岗岩
  • 2篇化学特征
  • 1篇地堑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第四纪
  • 1篇动力学意义
  • 1篇盐相关构造
  • 1篇油气聚集
  • 1篇油气显示

机构

  • 9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0篇李亚林
  • 5篇段志明
  • 5篇王成善
  • 4篇张毅
  • 4篇伊海生
  • 4篇王谋
  • 4篇李勇
  • 3篇李勇
  • 2篇张玉修
  • 1篇伍新和
  • 1篇刘志飞
  • 1篇李永铁
  • 1篇康沛泉
  • 1篇黄继钧
  • 1篇黎兵
  • 1篇黄继均
  • 1篇周家云
  • 1篇李勇

传媒

  • 2篇地质学报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地质通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口第四纪冰碛层划分及其地质环境意义被引量:10
2005年
在对唐古拉山口现代冰川和古冰川考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定位观测资料和TL、10B-26Al-21Ne及14C测年数据,对区内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深入讨论,划分出二次冰期(即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晚更新世中—晚期的末次冰期)和二次全新世冰进(即新冰期和小冰期)。提出在早更新世时,由于山体未达到当时冰川发育的雪线高度,所以未发育冰川。但在唐古拉山口地区,截止目前还未找到中更新世早期的倒数第三次冰期的冰川遗迹,由于高原隆升的滞后性和冰川发育的延滞效应及“亚洲干极”的耦合,推测仍只发育局部冰川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古今雪线由高原边缘向腹地升高,唐古拉山地区高出边缘1500m左右,生动表现了“亚洲干极”的作用;广泛分布的湖群说明羌塘地区是一个大江大河尚未伸入的内流地区,意味着青藏高原是个年青的高原。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对高原腹地引起的干旱化过程和水分严重不足,使唐古拉山地区的冰川自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冰川规模一次比一次明显地减小。
段志明李勇李亚林张毅王谋
关键词:青藏高原冰川发育第四纪中更新世冰碛层现代冰川
西藏羌塘盆地盐相关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被引量:18
2004年
羌塘盆地中侏罗统盐岩层系发育,并控制了盆地变形和圈闭样式,将盆地盐相关构造和圈闭类型分为盐上、盐层(盐间)和盐下3种型式。盐上构造包括盐上滚动背斜、断弯-断展背斜、背冲断块、逆冲断层遮挡构造和盐推覆构造等;盐层(盐间)构造包括盐窿、断褶构造、鱼尾构造和盐间双冲构造等;盐下构造主要有背冲断块、断弯-断展背斜和盐下双重构造。羌塘盆地盐相关构造形成于侏罗纪末并在新生代进一步定型。根据盆地盐岩层分布和构造特点,将盆地分为盐上、盐层和盐下3种油气成藏模式,其中盐层和盐下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李亚林伊海生王成善李勇伍新和张玉修
关键词:青藏高原羌塘盆地盐相关构造油气聚集
长江源区新生代地堑的构造特征与形成机制被引量:6
2006年
长江源地区近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是该区现今最为显著的构造现象,也是青藏高原迄今发现的同类构造发育的最北部地区。长江源地区地堑构造包括温泉、常错、当拉错纳玛和沱沱河4个规模较大的近南北向地堑。断层年代学和断陷盆地沉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伸展变形至少自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就已开始,对长江源地区现今的地貌格局、水系型式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长江源区主要水系是沿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和正断层侵蚀发育而成的。青藏高原新生代伸展地堑构造是高原经历早期地壳强烈缩短变形之后,在深部动力学机制作用下快速隆升的产物。
李亚林王成善伊海生李勇段志明黄继均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堑
西藏北部新生代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与唐古拉山的隆起被引量:80
2006年
西藏北部唐古拉山地区新生代发育一大型逆冲推覆构造,推覆构造带走向与唐古拉山脉延伸方向一致,主体呈NW-SE向展布,由北部乌兰乌拉湖—巴庆构造带(锋带)、雀莫错—改纳构造带(中带)和南部各拉丹东—鄂碎玛构造带(根带)构成,构造样式上由根带到锋带表现为:高角度叠瓦逆冲构造、褶皱—逆冲构造和中低角度叠瓦逆冲构造,逆冲推覆运动方向由南西向北东,并在推覆构造带北侧发育新生代沱沱河前陆盆地。同构造岩浆侵入体同位素年代学和前陆盆地沉积充填序列演化表明,推覆构造形成时限为67.1~23.8Ma。推覆构造形成演化受控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造山和其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俯冲动力学体制,并造成唐古拉山地区地壳在始新世—渐新世的强烈缩短、增厚和唐古拉山脉的隆起。
李亚林王成善伊海生刘志飞李勇
关键词:青藏高原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前陆盆地
青藏高原北部温泉活动沉积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05年
晚新生代温泉沉积盆地,是青藏高原腹地在南北向挤压、东西向伸展的构造背景下,沿南北向边界走滑断层,经边界正断层和内部张剪断层的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近南北向单断单剪楔形半地堑活动沉积盆地。它可能代表了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第三期强烈挤压隆升事件,是侧向向东剪切挤出的结果。笔者以盆地充填序列和TL、ESR测年资料为主要依据,推测唐古拉山在30 0~2 5 0ka前后全面进入冰冻圈;而以温泉活动沉积盆地为代表的中更新世晚期(2 2 4 .0~1 5 0 .2ka)的冰碛 冰水堆积则对应于青藏高原第三期隆升的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中期(1 4 4 .0~5 6ka)为湖相沉积;晚更新世中期至今(35~0ka)对应于高原缓慢隆升与夷平发育阶段。长江溯源在35ka切割通天河盆地,形成通天河;而在1 6ka侵蚀切穿雁石坪 温泉兵站峡谷,形成布曲河。
段志明李勇李亚林张毅王谋黎兵
关键词:晚新生代青藏高原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侏罗系生油条件与油气显示被引量:5
2004年
羌塘盆地目前已经发现有190多处油气显示,这些油气显示主要集中在侏罗系和三叠系中,且主要形成自生自储式的生储盖组合,在盆地东部侏罗系中又新发现多处石膏盐丘沥青为主的油气显示。研究区内侏罗系生油岩生油条件研究表明,多套生油层能提供较充足的油气源;多期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的成藏保存条件,分析认为羌塘盆地东部侏罗系和三叠系复向斜带中受断裂影响小的低背斜带有望为进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有利区块。
张玉修李勇李亚林康沛泉周家云
关键词:侏罗系油气显示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中新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被引量:26
2005年
应用单颗粒锆石 U - Pb法 ,对出露于羌塘地体中央隆起带唐古拉山北坡的花岗岩体进行侵位年代测定 ,结果表明它们是中生代末至新生代早期多次岩浆脉动、涌动上侵定位的产物。其中龙亚拉花岗岩体 (6 9.8± 2 .0Ma)、木乃花岗岩体 (6 7.1± 2 .0 Ma)是印 -亚板块早期碰撞的产物 ;赛多铺岗日花岗岩体 (40 .6± 3.1Ma)为印 -亚板块主碰撞期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包括辉石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 ,初始锶同位素比值 (87Sr/86 Sr)为 0 .70 6 0 39~ 0 .714 0 6 9。研究表明 ,中生代末至新生代花岗岩浆均起源于壳幔混熔 ,属同碰撞—晚造山期的壳幔型花岗岩。详细的单颗粒锆石 U - Pb同位素定年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与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段志明李勇张毅李亚林王谋
关键词:锆石大陆动力学中新生代青藏高原地球化学特征
青藏高原油气资源远景评价问题被引量:53
2006年
位于全球特提斯巨型油气构造域东段的青藏高原是我国现今陆上面积最大、油气调查和研究程度最低的地区。尽管近些年来对青藏高原油气地质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仍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问题,从而影响并制约着该区油气资源远景评价。根据特提斯构造域演化、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属性、盆地基底以及新生代大陆碰撞、高原隆升对盆地的改造作用,提出了影响该区油气资源远景评价的10个重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指出了该区油气地质调查与远景评价中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王成善李亚林李永铁
关键词:青藏高原油气资源
藏北唐古拉山木乃中生代末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意义被引量:5
2005年
 根据花岗岩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将唐古拉山北坡木乃复式花岗岩体划分为5个单元,归并为木乃超单元。岩石类型依次为紫苏辉石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精确的锆石U-Pb法测年及磷灰石裂变径迹定年表明,它们侵位于晚白垩世晚期,冷却于古新世末。岩石地球化学以贫硅、富钾、贫铝、轻稀土强烈富集、δEu负异常较明显为特征,初始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为0.706039~0.711251,上述岩石及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揭示了一个壳幔混熔的物源区。研究表明,中生代末花岗岩浆起源于壳幔混熔,为印-亚早期碰撞的产物,属同碰撞-晚造山期壳幔型花岗岩。
段志明李勇张毅李亚林
关键词:花岗岩中生代地球化学特征古新世北坡晚白垩世
羌塘盆地构造改造强度划分与油气远景区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是经历了多期构造改造的改造型盆地。通过对盆地地层暴露程度、变质作用、火山-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强度综合研究,将羌塘盆地划分为弱构造改造区、中等强改造区和强改造区3种改造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生、储、盖层特征、保存条件、构造条件和地表油气显示,采用多重信息叠合法将羌塘盆地划分为油气有利区、较有利区、较差区和不利区,其中吐坡错—确旦错—半岛湖地区、白滩湖—波涛湖地区、比洛错东—土门地区和长梁山—黑尖山地区为盆地油气有利远景区。
李亚林黄继钧王成善伊海生王谋
关键词:油气远景羌塘盆地青藏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