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64001)

作品数:12 被引量:123H指数:7
相关作者:吴小平虎雄林解朝娣黄雍胡家富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云南省地震局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地震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应力触发
  • 2篇余震
  • 2篇云南地震
  • 2篇汶川地震
  • 2篇YUNNAN
  • 2篇AFTERS...
  • 2篇M
  • 1篇地下流体
  • 1篇地震波
  • 1篇地震带
  • 1篇地震活动性
  • 1篇地震破裂
  • 1篇信息维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变化
  • 1篇远震
  • 1篇震波
  • 1篇震前

机构

  • 9篇云南大学
  • 7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上海市地震局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0篇吴小平
  • 6篇虎雄林
  • 6篇解朝娣
  • 4篇胡家富
  • 4篇黄雍
  • 4篇付虹
  • 2篇胡毅力
  • 2篇朱元清
  • 1篇于海英
  • 1篇杨润海
  • 1篇邬成栋
  • 1篇杨周胜
  • 1篇许亚吉
  • 1篇刘强
  • 1篇王永安
  • 1篇阎春恒
  • 1篇何家斌
  • 1篇王绍晋

传媒

  • 4篇地震研究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破裂产生的动态应变场的模拟计算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设地震破裂为一个以有限速度扩展的双侧破裂走滑断层,在1°×1°的研究范围内,通过离散波数法合成理论位移地震图,计算研究区域中144个场点的位移时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应变时程和动态应变场,并讨论了应变时程的动态特征和动态应变场的分布特征。地震破裂动态应变场的计算为将来实现地震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场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解朝娣吴小平虎雄林
关键词:地震破裂
大震地震波对云南地震活动的远场动态应力触发作用被引量:10
2009年
基于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计算了印尼大震、昆仑山口西大震和古吉拉特邦大震的地震波在云南地区产生的远场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了大震产生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云南地震活动的远场动态应力触发作用及其特征。结果显示,印尼大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对云南地震活动有明显的触发作用,昆仑山口西大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对云南地震活动有触发作用,但不显著,古吉拉特邦大震在云南地区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没有触发作用。最后分析和探讨了这3次大震触发作用差异的原因。
解朝娣吴小平朱元清
关键词:库仑破裂应力应力触发
Ms8.0汶川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空间分布及其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被引量:48
2010年
采用已公布的5个震源破裂模型,计算了Ms8.0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析了应力变化与后续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的相关性.以震源模型引起的不确定性分析为基础,研究了汶川地震在周边断裂上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并重点探讨了应力变化引起的地震活动性随时间的相对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以Ji模型和王卫民模型计算出的应力变化空间分布较好地与后续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相对应.最大的应力减小区主要分布于震源断层的东西两侧,最大的应力增加区分布于震源断层面以及断层面南北两个端部的邻近区域,此外还有一个北西-南东向的显著增加区位于主震断层面南段附近的汶川-映秀一带,该区域已发生了较多的余震活动,且地震活动呈现继续扩散的趋势,是未来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汶川地震引起了周边多数断裂不同程度的地震活动性增强,活动性增强最显著的是彭县-灌县断裂和青川断裂,未来100年内都维持在震前的2倍以上,地震活动恢复至背景水平所需的时间基本都达到800~900年;西秦岭南缘断裂、龙泉山断裂、鲜水河断裂、玉龙希断裂、安宁河断裂、岷江断裂和阿坝断裂的地震活动性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较小,震后地震活动率与震前相比不足2倍,并且扰动恢复时间较短.因抚边河断裂和虎牙断裂处于应力减小区域,未来地震活动性可能会减弱.受到汶川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影响,青川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的未来发震危险性较高.
解朝娣朱元清Xinglin LEI于海英虎雄林
关键词:汶川地震库仑应力变化
印尼8.7、8.5级远震对云南地区小震的激发和地下流体异常响应初探被引量:11
2007年
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9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海域相继发生8.7和8.5级地震。通过对这两次地震与云南地震活动关系和地下流体记录异常变化的分析,认为:印尼两次8级地震的发生可能会使云南提前进入新一轮强震活跃期;远震对云南地区小震的激发和导致地下流体记录出现异常变化的因素虽然都与大地震面波的强弱、地质构造环境等有关,但机理不同。
付虹刘强邬成栋王永安吴小平
关键词:流体异常
云南澜沧-耿马Ms7.6地震的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与后续地震的动态、静态应力触发被引量:30
2007年
计算和研究了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Ms7.6地震产生的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时空演化图像,对继澜沧地震13min后发生的耿马M7.2地震的应力触发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澜沧-耿马地震后24d内发生的Ms5.0-6.9后续强余震的应力触发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澜沧地震断层破裂产生的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空间分布图像具有很强的非对称性,正值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区域均具有与强余震分布位置吻合较好的现象.耿马Ms7.2地震受到了澜沧Ms7.6地震产生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绝大多数后续强余震受到了动、静态库仑破裂应力的综合触发作用.
吴小平虎雄林Michel Bouchon黄雍胡家富解朝娣王绍晋胡毅力
关键词:云南地震
楚雄地震带上的地震时间分布容量维和信息维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07年
对云南楚雄地震带1992-2002年期间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地震时间分布的容量维和信息维,得到了容量维和信息维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显示,楚雄地震带上的地震活动时间分布具有分形结构,地震活动的时间分维数无论是容量维还是信息维均反映出较大地震发生前存在着降维现象.
许亚吉吴小平
关键词:容量维信息维
云南西北部强震前地震活动空间关联维的降维过程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标度变换法,对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的关联维进行了计算,得到了云南西北部不同时段的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关联维的等值线图.讨论了强震发生前后震中地区关联维演变过程和空间分布特征随时间变化,结果显示,M≥6.0强震发生前存在不同形式的降维过程.
阎春恒吴小平
关键词:地震活动
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与云南龙陵震群序列的应力触发被引量:12
2007年
计算和研究了1976年云南龙陵Ms7.3、Ms7.4双主震产生的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及其对后续震群序列的动态和静态应力触发作用.结果显示,龙陵第2主震受到了第1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龙陵双主震的13个后续强余震中,发生在龙陵三角形块体内部的强余震,90%都受到了第1或第2主震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或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发生在三角形块体外部的强余震,2/3受到了第2主震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从触发作用的强度和范围上看,第2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都大于第1主震.就近场而言,受到龙陵双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的余震数目相当,但动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范围大于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吴小平付虹Michel Bouchon胡家富胡毅力黄雍虎雄林解朝娣
关键词:云南地震
M_s8.7印尼地震面波在云南产生的远场动态即刻触发特征被引量:9
2007年
通过云南区域数字测震台网对2004年12月26日Ms8.7印尼大震的波形记录,着重考查了大地震面波在到达云南26个台站后的1小时传播过程中对云南及周边地区产生的远场动态触发效应,发现在面波作用的短短1小时内,云南的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地震即刻触发现象,并对这些现象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解朝娣吴小平何家斌付虹杨周胜
Complet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induced by the Ms7.6 earthquake in Lancang-Gengma, Yunnan and triggering of aftershocks by dynamic and static stress被引量:4
2007年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patterns of complet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caused by 1988 Ms7.6 earthquake in Lancang-Gengma, Yunnan, are calculated and studied. And the triggering problems of Ms7.2 Gengma shock occurring 13 minutes after the main shock and of Ms5.0―6.9 aftershocks within 24 days after the main shock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omplet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of the Ms7.6 main shock are strongly asymmetric. The areas of positive dynamic and static Coulomb stress are both coincident well with the strong aftershocks' loca-tions. The Ms7.2 Gengma shock and most of strong aftershocks are subjected to the triggering effect of dynamic and static Coulomb stresses induced by the Ms7.6 Lancang earthquake.
Michel BOUCHON
关键词:COMPLETECOULOMBSTRESSSTRESSYUNNA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