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2008F3090)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卓文利徐廷昭谭建明吴卫真付云烽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肾缺血
  • 2篇肾缺血再灌注
  • 2篇肾缺血再灌注...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细胞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损伤
  • 2篇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动物
  • 1篇对移
  • 1篇氧自由基
  • 1篇肾移植
  • 1篇肾脏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髓细胞

机构

  • 3篇南京军区福州...

作者

  • 3篇谭建明
  • 3篇徐廷昭
  • 3篇卓文利
  • 2篇杨顺良
  • 2篇付云烽
  • 2篇吴卫真
  • 1篇王科
  • 1篇林国章
  • 1篇陈津

传媒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鼠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大鼠自体原位肾移植建立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讨移植肾IRI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奠定基础。【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6)、手术组(n=18)和假手术组(H-12)。观察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术后1,3,5,7d[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术后24h肾脏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对照组BUN平均(7.1±0.6)mmol/L,Cr(60.3±3.1)μmol/L;手术组术后1、3、5dBUN平均分别为(38.9±6.9),(31.8±6.6)和(16.8±5.3)mmol/L,Cr平均分别为(287.3±26.6),(201.0±26.3)和(132.2±24.7)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0.05),至d7肾功能恢复正常,手术成功率88.9%;假手术组术后肾功能变化较小,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4h形态学观察,手术组大鼠肾脏呈典型的IRI改变,假手术组与对照组犬鼠肾脏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该大鼠移植肾IRI模型的建立操作简单、手术难度低、稳定性良好、成功率高,是研究移植肾IRI的理想模型。
卓文利徐廷昭林国章王科谭建明
关键词:肾移植再灌注损伤疾病模型动物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修复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纯化SD大鼠骨髓MSCs,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检测骨髓MSCs向成骨和成脂细胞分化的潜能;(2)成年雌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对照组(n=6),移植肾IRI组(n=8),经尾静脉输注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肾IRI组(n=8)。检测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变化,评定肾小管的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测定肾组织起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微量丙二醛(MDA)水平,以及对肾脏病理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1)分离培养的骨髓MSCs纯度高、生物学特征稳定;(2)移植肾IRI组肾功能指标[BUN(36.9±4.8)mmol/L,Scr(279.9±22.6)mmol/L]、氧化应激指标明显升高,组织形态学出现肾间质水肿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近曲小管管壁肿胀,管腔变小。而经尾静脉输注MSCs移植肾IRI组大鼠肾功能指标[BUN(22.6±7.8)mmol/L,Scr(223.6±26.7)μmol/L]和氧化应激指标得到明显改善(F=57.616,243.789,P<0.001),组织形态学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核固缩、碎裂和溶解等细胞坏死和变性征象明显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指数(PI)高于IRI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低于IRI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89,P<0.001)。结论骨髓MSCs输注能促进肾脏IRI损伤后肾脏细胞增殖,抑制肾脏细胞凋亡,降低血清Cr和BUN,在一定程度上促进IRI后肾功能的恢复,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减轻肾组织的损伤程度,改善肾功能。
卓文利徐廷昭吴卫真杨顺良付云烽陈津谭建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及生物学特性的鉴定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方法,鉴定其生物学特性,为BMSCs应用奠定技术基础。【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纯化SD大鼠BMSCs,观察其形态,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成骨诱导试剂盒检测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结果】显微镜下rBMSCs呈梭形、多角形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大小均一,漩涡状生长。生长曲线分析rBMSCs贴壁2d基本无增殖,处于潜伏期,对数增殖期为3~7d,d8后进入平台期,细胞出现接触抑制现象。rBMSCs表面标志显示第3代rBMSCs纯度可达97%以上,CD44、CD90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向成骨诱导rBMSCs10d后细胞表现成骨细胞特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理想的体外分离扩增纯化rBMSCs的培齐体系。实验结果表明所分离培养的rBMSCs纯度高、生物学特征稳定,适用于对BMSCs进一步的应用研究。
卓文利付云烽徐廷昭吴卫真杨顺良谭建明
关键词: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