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九五”国家攀登计划

作品数:99 被引量:1,866H指数:27
相关作者:张永祥丁一汇魏小龙霍海如姜廷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30篇天文地球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生物学
  • 8篇理学
  • 5篇机械工程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电子电信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夏季
  • 7篇基因
  • 7篇季风
  • 7篇桂枝
  • 7篇桂枝汤
  • 6篇小鼠
  • 6篇降水
  • 5篇动物
  • 5篇双向调节作用
  • 5篇故障诊断
  • 4篇地黄
  • 4篇地黄汤
  • 4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 4篇数据库
  • 4篇气候
  • 4篇网络
  • 4篇胃肠
  • 4篇六味地黄
  • 4篇六味地黄汤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国气象局国...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中国中医研究...
  • 5篇中国科学院南...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吉林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华中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1篇张永祥
  • 8篇姜廷良
  • 8篇魏小龙
  • 8篇丁一汇
  • 8篇霍海如
  • 6篇齐云
  • 6篇周军
  • 4篇王东晓
  • 4篇李沧海
  • 4篇杨叔子
  • 4篇林士敏
  • 4篇袁倬斌
  • 4篇陆玉昌
  • 4篇申竹芳
  • 4篇谢明智
  • 4篇郭淑英
  • 4篇熊良才
  • 4篇丁世英
  • 4篇周金黄
  • 4篇钱逸

传媒

  • 10篇热带海洋学报
  • 7篇中国药理学通...
  • 5篇微体古生物学...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4篇中国针灸
  • 4篇大气科学
  • 4篇遥感学报
  • 4篇计算机科学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生理科学进展
  • 2篇中国机械工程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 11篇2002
  • 28篇2001
  • 25篇2000
  • 9篇1999
  • 8篇1998
  • 1篇1997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分析研究进展——单原子、单分子、单细胞的分析进展被引量:8
2002年
简要地对单原子、单分子、单细胞的分析方法和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 ,共引用文献
袁倬斌姚鑫王亮胡建平
关键词:单原子单分子单细胞分析方法
蛋白激酶与阿尔采末病被引量:10
1999年
阿尔采末病( Alzheim er's disease , AD) 的典型病症之一是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老年斑、淀粉样蛋白沉积及神经原纤维缠结( NFT) 是其大脑主要的病理学特征。动物在学习和记忆行为实验时记忆的获得与保持以及海马长时程增强效应(LTP) 的诱生均与蛋白激酶C(PKC) 的活性呈明显的正相关,蛋白激酶可能通过信号转导途径调节β淀粉样蛋白( Aβ) 的前体蛋白( APP) 剪切代谢成Aβ,tau 蛋白的磷酸化是NFT 形成的主要原因,presenilin(PS) 蛋白的磷酸化与APP 的生成及剪切代谢密切相关。磷酸激酶对tau 蛋白及PS 蛋白具有直接的磷酸化作用。因此蛋白激酶在学习和记忆及AD 脑内病理学变化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魏小龙张永祥
关键词:蛋白激酶阿尔采末病老年性痴呆病理学
利用双通道双温度在室内测量方向比辐射率被引量:1
2000年
主动法测量比辐射率是通过对方向半球反射率的测量而间接获得的,由于在2π空间中测点有限,且主动光源存在对目标物的加温现象而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大.被动法测量比辐射率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被测物的温度无法获得;二是很难从传感器中分离出环境辐射经目标物反射的部分.为避免直接测量目标温度和排除环境辐射的影响而提出过"箱式法”、"双温度法”等比辐射率测量方法,然而所有这些方法都无法测量比辐射率的方向特性.为了能较精确地量化环境辐射项,制作了一个直径为3m多的球体,在背景辐射的普适性计算公式基础上,利用双通道热辐射仪在两个温度下用自动观测装置测量了抛光铝板方向热辐射亮度值,最后计算得到铝板的方向比辐射率值.
陈良富庄家礼徐希孺柳钦火
关键词:比辐射率
南海混合层年循环特征被引量:42
2001年
通过分析Levitus 1 994版气候平均温盐资料 ,得到南海混合层的时空分布特征 ,剖析了混合层深度及其内部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资料分析表明 :季风通过流场调整对南海混合层的时空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复杂性在于它不但通过海洋表层Ekman效应来影响混合层深度 ,而且还通过大尺度环流造成的辐散或辐合来限制或促进混合层深度的发展。研究发现混合层深度与混合层内温度存在着如下关系 :夏季最大混合层的形成是 2 8°C等温线与混合层底达到相互贴合的过程 ;冬季最大混合层的形成是 2 8°C水体完全消失并且等温度线与混合层底达到相交最多、相交最为垂直的过程 ,这时对应着冬季南海北部温跃层的通风 ;大于或等于 2
施平杜岩王东晓甘子钧
关键词:混合层季风温度
南沙群岛海区西南季风变化与表层流结构和演变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2
2001年
根据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的现场资料和海区的历史资料 ,讨论了西南季风的变化及其与海区表层地转流的结构和演变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海区西部的表层流结构随西南季风的盛衰而有变化 ,说明西南季风对南沙群岛海区表层流的调控作用西部大于东部 ;但由于密度流和地形效应等的作用 。
黄企洲方文东陈荣裕
关键词:南沙群岛海区西南季风表层流地形效应海面风密度流
卫星跟踪浮标和卫星遥感海面高度中的南海涡旋结构被引量:31
2001年
选择 4个南海卫星跟踪Argos漂流浮标及同期的TOPEX/Poseidon卫星遥感海面高度资料 ,研究了南海海域涡旋的活动及空间结构。这 4个Argos漂流浮标的轨迹除了基本符合各季节海盆尺度环流趋势外 ,分别在菲律宾以西、越南外海、南海中部等海域呈现出中尺度旋转轨迹。这些中尺度涡旋现象在同期的TOPEX卫星遥感海面高度异常 (SSHA)分布中得到了准确的印证 ,并在诊断得到的地转流场中对应了一系列瞬变的中尺度涡旋活动。
贺志刚王东晓陈举胡建宇
关键词:中尺度涡旋漂流浮标卫星遥感海流
1998年夏季季风爆发前后南海上层环流的诊断分析被引量:8
2001年
基于 1 998年南海季风试验 (SCSMEX ,SouthChinaSeaMonsoonExperiment )期间 2个强化观测航次 ( 4 5月及 67月 )所获温盐深 (CTD)资料 ,利用一个改进逆模式研究了夏季季风爆发前后南海环流的演变特征。诊断计算表明 ,在此期间南海环流主要表现为两脊两槽型 ,即越南以东和菲律宾以西呈反气旋式环流 ,南海北部和南海中部呈气旋式环流。但对局部区域而言 ,可以发现在季风爆发前后其环流结构有明显的差异。上述计算结果亦与等压面上海水密度分布的定性分析结果及同期观测的ADCP资料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模式计算所得到的南海上层环流主要特征与定性分析结果及实测资料大体一致 。
王桂华许建平
关键词:季风爆发环流夏季
1998年夏季季风爆发前后南海环流的多涡特征被引量:17
2001年
利用南海季风实验 (SCSMEX IOP1、IOP2 )期间 ( 1 998年 4月底~ 7月初 )所获得的温盐深 (CTD)、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ADCP)资料及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 ,分析了南海表层、1 .0MPa层和 3.0MPa层重力势异常场的分布格局 ,探讨了夏季季风爆发前后南海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 :在夏季季风爆发前 (IOP1期间 )南海北部以气旋式流动为主 ,并在此气旋式环流的东部镶嵌着一个较小的气旋型涡 ;南海中部和南部以反气旋式流动为主 ,其中越南以东海域存在着两个南北对峙分布的反气旋型涡 ,在它们的东侧伴随一气旋型涡。季风爆发后 (IOP2期间 ) ,南海北部仍然以气旋式流动为主 ,黑潮水越过巴士海峡南北中线 ,一部分可能入侵南海北部 ,另一部分向东北折回黑潮主干 ;南海中部和南部仍以反气旋式流动为主 ,越南以东海域北部的反气旋型涡消失 ,但南面的反气旋型涡加强 ,与IOP1类似 ,仍伴随有一个气旋型涡。总体而言 ,强流区出现在巴士海峡西北侧和南海西部 (尤其是越南东南沿岸 ) 。
许金电李立郭小钢吴日升
关键词:季风环流夏季
南海上层环流对季风转变的响应被引量:15
2001年
通过利用一个分区性的正压、斜压衔接模式 ,重点考察了南海环流对于以不同方式变化的季风转变时的响应。结果表明 :( 1 )个别数值试验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实测得到的南海流态 ;( 2 )对于不同方式变化的季风转变 ,在季风过渡时期的南海流场的调整有较大的差别 ,但在过渡之后最终的流场基本结构则是一致的 ;( 3)当冬季风向夏季风转变时 ,在南海南部经常会产生一些涡旋群 ,向夏季流场转化尚需较长的一段时间来调节 ;而当夏季风向冬季风转变时 。
蔡树群苏纪兰甘子钧
关键词:环流季风夏季
南海大尺度动力场年循环和年际变化被引量:21
2001年
应用COADS风应力、Levitus温度资料 ,描述了南海上层海洋动力场的年循环及其与热力场之间的关系和南海大尺度动力场的年际变化。针对冬、夏 2个季节 ,分析Sverdrup环流场与上层海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上层海温变化与上层海洋环流基本结构非常相似 ,即上层海温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海Sverdrup平衡 ,而且随着深度的增加 ,平均海温场与流函数场之间的对应关系更好。本文还着重分析了ElNi^no期间和LaNi^na期间的南海异常流函数场。研究发现 ,异常流函数场在ElNi^no期间的夏季主要是强化南海自身的环流结构 ,即强化南部反气旋式涡流 ( gyre)和强化北部气旋式涡流 ;冬季则削弱整个南海的气旋式流场。LaNi^na期间对夏季环流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南海北部 ,即削弱北部气旋式涡流 ,而对于南海南部的影响甚微 ;
王卫强王东晓施平
关键词:年际变化风应力温度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