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NZ0967)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许浩张源润蔡进军李生宝季波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农林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1篇有机碳
  • 1篇碳储量
  • 1篇土壤呼吸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退耕
  • 1篇退耕还草
  • 1篇丘陵
  • 1篇丘陵区
  • 1篇苜蓿
  • 1篇苜蓿地
  • 1篇还草
  • 1篇黄土丘陵
  • 1篇黄土丘陵区
  • 1篇根系

机构

  • 3篇宁夏农林科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蔡进军
  • 3篇张源润
  • 3篇许浩
  • 2篇季波
  • 2篇李生宝
  • 1篇潘占兵
  • 1篇吴文良
  • 1篇王月玲
  • 1篇何建龙
  • 1篇李娜
  • 1篇董立国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草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区苜蓿地的土壤呼吸被引量:7
2013年
土地利用的变化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大量农田转变为林地和草地。为了摸清退耕后土壤碳排放的变化,在宁夏黄土丘陵区,对退耕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农田和天然草地的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土壤呼吸相关性较强,土壤水分和土壤呼吸没有显著相关性;苜蓿地、农田、天然草地的年均土壤呼吸值分别为1.60、1.03和0.85μmol.m-2.s-1,苜蓿地土壤呼吸比农田高出55.3%,比天然草地高出88.2%;年CO2排放量分别为1 461.96、940.66和777.36g.m-2.a-1。农田转化为苜蓿地9年后,土壤CO2排放量增加、有机碳含量下降。在黄土丘陵区退耕还草初级阶段,生态恢复措施对固碳增汇的贡献有限。
许浩张源润潘占兵董立国蔡进军季波王月玲李生宝
关键词:黄土丘陵退耕还草苜蓿土壤呼吸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灰榆林碳储量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灰榆林是贺兰山保护区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关于其有机碳储量的研究对评价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对贺兰山东麓灰榆林单株生物量及含碳量、林下生物量及含碳量、土壤有机碳进行了测定,进而估算了灰榆林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1)灰榆各部分含碳率有较大差异。树干含碳率最高,嫩枝叶含碳率最低,平均含碳率为437.78g/kg,低于其他树种的含碳率。林下草本及细根有机碳密度276.61g/m2。(2)林下土壤含碳率15.82g/kg,有机碳密度3.76kg/m2;(3)灰榆林平均有机碳密度为4.72kg/m2,每1hm2碳储量约为47.2t,土壤碳储量要显著高于植被碳储量。在植被稀疏的干旱区,土壤环境条件有利于有机碳的累积,土壤有机碳是干旱区重要的有机碳库。
蔡进军许浩张源润吴文良
关键词:碳储量
贺兰山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和根系有机碳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常和植被、气候等环境要素相关。为了解贺兰山地区土壤有机碳状况,2011年对贺兰山东麓青海云杉(Picea crassfoli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灰榆(Ulmus glaucescens)林下土壤和根系取样,测定了各自的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油松和灰榆林林下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4.12g/kg、17.83g/kg和15.32g/kg,林下根系有机碳密度分别为869.12g/m2、532.17g/m2和242.68g/m2,林下土体(土壤和根系)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7.58kg/m2、9.55kg/m2和4.00kg/m2;林下根系有机碳占林下土体有机碳的比重为4.94%~6.0%。贺兰山青海云杉林下土壤碳储量高于全国森林土壤碳储量平均水平,油松林下碳储量略低于全国森林土壤碳储量平均水平,灰榆林碳储量仅为全国森林土壤碳储量平均水平的36.7%。青海云杉和油松林利于土壤有机碳累积,其林下土壤是贺兰山地区重要的有机碳库。
许浩张源润季波何建龙蔡进军李娜李生宝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