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IAM201111)

作品数:13 被引量:228H指数:9
相关作者:姚玉璧王润元岳平李耀辉肖国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宁夏大学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气候
  • 9篇气候变化
  • 4篇黄土高原
  • 3篇灾害
  • 3篇生育
  • 3篇湿润
  • 3篇净初级生产力
  • 3篇旱灾
  • 3篇干旱
  • 3篇干旱灾害
  • 3篇半湿润
  • 3篇半湿润区
  • 3篇初级生产力
  • 3篇脆弱性
  • 2篇地表
  • 2篇地表湿润指数
  • 2篇冬小麦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湿润指数
  • 2篇石羊河流域

机构

  • 14篇中国气象局兰...
  • 4篇宁夏大学
  • 2篇黄河水利委员...

作者

  • 12篇姚玉璧
  • 7篇王润元
  • 5篇岳平
  • 3篇李耀辉
  • 3篇肖国举
  • 2篇王莺
  • 2篇王劲松
  • 2篇王瑞君
  • 2篇孙玉莲
  • 1篇赵鸿
  • 1篇张强

传媒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资源科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高原气象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8
2013年
利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生长发育观测资料、加密观测和对应平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玉米穗干重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0年,试验区逐年降水量呈波动变化,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较其他年代为最少。降水量序列3a、8a的周期变化特征明显。试验区逐年气温为上升趋势,逐年气温序列线性拟合气候倾向率为0.325℃/10a。逐年作物生长季干燥指数显著上升,逐年干燥指数序列线线性拟合气候倾向率为0.051/10a,进入20世纪70年代,试验区气候暖干化特征明显。气候变暖使玉米拔节一成熟期提前(5-6)d/10a,全生育期缩短。玉米穗干重在播种102d后,从缓慢生长期转为迅速生长期,在播种129d后,又从迅速生长期转为缓慢生长期,玉米穗的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在播后115d左右。气候变暖使玉米大部分生育期可利用热量资源充裕,玉米产量形成对抽雄-开花期气温变化十分敏感,大部分时段气温对玉米产量形成呈负效应。气温变化的影响函数与降水量变化的影响函数表现为反相位特征。在玉米成熟期,降水对产量的影响为负效应,其余生育期降水的影响为正效应,玉米产量形成对三叶-拔节期降水变化十分敏感。灌浆-成熟期光照对玉米产量形成呈显著的正效应。
姚玉璧王瑞君王润元杨金虎张谋草肖国举
关键词:黄土高原气候变化玉米生育
黄河源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5
2012年
基于黄河源区1959—2008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和日照百分率等气候要素资料,应用修订的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50 a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59—2008年间,研究区年NPP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NPP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95.502~190.72 kg/(hm2.10a)之间,20世纪90年代后NPP较高。20世纪70年代表现为"冷干型"气候特征,NPP距平百分率偏少1.1%~2.1%;2001—2008年均为"暖湿型"气候特征,NPP距平百分率偏多2.1%~4.5%。影响黄河源区NPP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降水量、最大蒸散量和平均最低气温。"暖湿型"气候对植被净生产力增加最有利,黄河源区NPP可增加5.5%~8.5%。而"冷干型"气候造成植被净生产力下降5%~9%。若2050年在"暖湿型"气候情景下,黄河源区未来NPP较多年平均值增加7%~17%。
姚玉璧杨金虎王润元岳平陆登荣杨建军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气候变化黄河源区
基于GIS的石羊河流域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被引量:27
2014年
利用石羊河流域区1960-2011年气候要素资料,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干旱灾害空间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合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的暴露度和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等指标进行基于 GIS的石羊河流域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1960-2011年,石羊河流域春旱发生频率在21.2%~67.3%之间。春季特旱发生频率下游区域大于中上游区域。初夏干旱发生频率在13.5%~61.5%之间。初夏特旱发生频率下游区域也大于中上游区域。伏旱发生频率在21.2%~86.5%之间。伏期特旱发生频率下游区域亦大于中上游区域。石羊河流域干旱综合风险高风险区为民勤县和金川区大部、凉州区中北部、永昌县东部,位于石羊河流域的中下游区域。就各县区而言,干旱灾害综合风险最大的区域为石羊河下游的民勤县,金川区次之,天祝县风险低。
姚玉璧李耀辉石界王莺王劲松丁文魁杨金虎
关键词: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石羊河流域
近50年三江源地表湿润指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1
2011年
基于三江源区1959—2008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和日照百分率等气候要素资料,应用修订的Penman-Monteith(P-M)模型计算了最大潜在蒸散量和地表湿润指数,分析其空间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气象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959—2008年间,研究区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5.316~13.047 mm.(10a)-1,春夏季增幅较大;最大潜在蒸散量呈增加趋势,年最大潜在蒸散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5.073~10.712 mm.(10a)-1,夏季增幅最大;地表湿润指数变化也呈增加趋势,年地表湿润指数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0.011~0.026(10a)-1,冬季增幅最大,在15年周期附近,出现了3~5个干湿交替期,1984年之后为偏湿期,在中高频区,1998—2006年有偏干振荡;影响三江源区地表湿润指数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相对湿度和平均最高气温。
姚玉璧杨金虎岳平陆登荣
关键词:气候变化地表湿润指数
甘肃临夏地区花椒生态气候适应性分析与产量动态气候模型被引量:9
2014年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利用1996-2008年临夏地区花椒产量资料和农业气象资料,分析、研究甘肃临夏地区影响花椒生长的关键生育期及主要气象因子,做出适生种植区划,建立临夏地区花椒各生育期时空动态气候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甘肃临夏地区花椒种植最适宜区永靖县小川、古城及黄河沿岸;适宜区永靖水库区、川塬地,东乡县唐汪、河滩、洮河沿岸,积石山部分黄河沿岸,临夏市东川及1800 m以下川塬区,次适宜区永靖山区,积石山、临夏县、康乐县东北部,临夏市西川,广通河中下游地区,可种植区康乐县中部,和政县东北部,临夏县和积石山中部阳坡区,不可种植区临夏县、和政、康乐、积石山中部偏南区。建立的花椒安全越冬期、萌动发芽期、花期、果实膨大期及成熟期5个阶段的产量气候预测方程,预测准确率达75%以上。
孙玉莲边学军韦伯龙刘洪张锦泉
关键词:花椒气候条件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4
2012年
利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冬小麦生长发育定位观测资料、加密观测和对应平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冬小麦穗干重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波动变化,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最少。降水量存在3、8a的年际周期变化。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气温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325℃/10a。作物生长季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干燥指数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069/10a,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明显趋于暖干化。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冬小麦播种期每10 a推后2—3d,返青期每10a提前4—5 d,开花期和成熟期每10a提前5—6 d。冬小麦越冬期每10a缩短5—6 d、全生育期每10a缩短7—8 d。冬小麦返青后第83天开始,穗干重的生长由缓慢转为迅速生长阶段,从返青后第101天开始,其生长从迅速生长又转为缓慢生长,在返青后的第87天,穗的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大。由于气候变暖,冬小麦生育期大部分时段热量充足。播种—越冬前和拔节—开花期产量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降水量的影响函数同温度的影响函数呈反相位分布,除成熟期降水量对产量形成为负效应外,其余时段降水量对产量影响均为正效应,而在冬小麦播种期和返青—拔节期产量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也十分敏感。
姚玉璧王润元杨金虎张谋草岳平肖国举
关键词: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冬小麦生育
甘肃临夏高寒区油菜种植气候区划与产量预测气候模型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临夏地区油菜气候生态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该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为降水、气温和日照;根据高寒地区油菜生长季节对不同气候要素的依赖程度,对高寒地区油菜种植进行气候区划,并根据气候区划分析了双低油菜不同生长阶段所需气候条件;把双低油菜从播种到成熟划分为五个生育期,建立各生育期动态气候预测模式,实现了双低油菜产量气象预测。
孙玉莲边学军黄成秀贾小琴马旭杰蔡广珍王琨
关键词:油菜气候条件
甘肃黄土高原不同海拔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育脆弱性的影响被引量:26
2013年
利用黄土高原不同海拔高度马铃薯生长发育定位观测资料和对应平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敏感性的影响,以及马铃薯生育脆弱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马铃薯生长季5—10月绝对值最大,表现为高海拔区大于低海拔区的特征。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气温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表现为高海拔区小于低海拔区的特征。作物生长季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干燥指数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也表现为高海拔区小于低海拔区的特征,20世纪90年代后干燥指数明显上升,气候趋于暖干化。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气温,气候变暖,气温增高,导致马铃薯生育前期的营养生长阶段缩短,而生殖生长阶段延长,全生育期延长。块茎膨大期气温增高导致马铃薯生育脆弱性增加,马铃薯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和气温增高导致马铃薯生育脆弱性均随海拔增高而降低。开花期降水减少导致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脆弱性增加,此时段以干旱为主的气象灾害频率的增加使马铃薯生育脆弱性增加,马铃薯对降水量变化的敏感性和降水量减少导致马铃薯生育脆弱性却随海拔增高而降低。
姚玉璧王润元赵鸿王瑞君
关键词:黄土高原气候变化马铃薯生育脆弱性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利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1981~2010冬小麦生长发育定位观测资料和对应平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波动变化,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最少,并存在3年、8年的年际周期变化;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气温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325℃/10年;作物生长季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干燥指数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069/10年,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明显趋于暖干化;研究区域冬小麦播种至成熟期间≥0℃积温为2 000℃~2 200℃,降水量为300~350mm,日照时数为1 900~2 100h。(2)受气候变暖的影响,研究区域冬小麦播种期每10年推后2~3d,返青期每10年提前4~5d,开花期和成熟期每10年提前5~6d;冬小麦越冬期每10年缩短5~6d、全生育期每10年缩短7~8d。(3)由于研究区冬春季气温显著升高,越冬死亡率下降,冬小麦水分利用率呈上升趋势;冬小麦播种~出苗期和起身~拔节期气温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负效应,其余时段气温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正效应,其中的乳熟期~成熟期水分利用效率对气温变化十分敏感;播种~出苗期、分蘖~冬前停止生长期和乳熟~成熟期降水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为负效应,且乳熟期~成熟期水分利用效率对降水量变化十分敏感;越冬期和返青~拔节期降水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为正效应,并在冬小麦越冬后期和返青期前后水分利用效率对降水量变化十分敏感。
姚玉璧王润元杨金虎张谋草岳平肖国举
关键词: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近50年黄河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1959—2008年黄河源区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和日照百分率等气候要素资料,应用修订的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近5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分析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气象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959—2008年黄河源区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线性拟合倾向率为5.316~11.318mm.(10a)-1,春、夏季增幅较大;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线性拟合倾向率在0.273~0.322℃.(10a)-1之间,增温率以冬季最大;最大蒸散呈增加趋势,年最大蒸散的线性拟合倾向率为5.286~8.026mm.(10a)-1,夏季增幅最大;地表湿润指数也呈增加趋势,年地表湿润指数的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011~0.026(10a)-1,冬季增幅最大,在15年时间频率附近出现了5个干湿交替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偏湿期,在中高频区,1998—2004年有偏干振荡;近50年年NPP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NPP变化的线性拟合倾向率在95.502~190.72kg.hm-2.(10a)-1之间,20世纪80~90年代NPP较高。影响黄河源区NPP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降水量、最大蒸散量和平均最低气温。
姚玉璧杨金虎肖国举王润元陆登荣
关键词:黄河源区净初级生产力气候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