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XJY017)

作品数:9 被引量:80H指数:4
相关作者:惠宁姬雄华李录堂卢东宁丁涛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延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农村
  • 6篇剩余劳动力
  • 6篇劳动力
  • 5篇农村剩余劳动...
  • 5篇劳动力转移
  • 4篇剩余劳动力转...
  • 4篇农村剩余劳动...
  • 2篇工业化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 1篇新型工业化
  • 1篇新型工业化战...
  • 1篇社会保障
  • 1篇社会保障制度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新农...
  • 1篇社会主义新农...
  • 1篇社会资本
  • 1篇农村劳动力
  • 1篇农村劳动力转...

机构

  • 7篇西北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延安大学

作者

  • 5篇惠宁
  • 2篇姬雄华
  • 1篇马朝琦
  • 1篇谢攀
  • 1篇褚志远
  • 1篇卢东宁
  • 1篇李录堂
  • 1篇丁涛

传媒

  • 3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商业研究
  • 1篇特区经济
  • 1篇农机化研究
  • 1篇西安邮电学院...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年份

  • 1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我国居民收入消费分层与社会保障制度构建被引量:5
2006年
传统人们重视社会保障对居民收入消费影响的研究,缺乏居民收入消费对社会保障的影响研究。现阶段在居民收入消费差距形成与扩大的情况下,收入消费对社会保障产生深远影响,并可依此构建收入消费分层的社会保障制度。
姬雄华李录堂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述评被引量:41
2005年
目前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很多,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界定,归纳起来有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和城市就业概率标准、国际标准模型法、农业技术需要法等六种方法。西方发展经济学家依据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对人口转移的研究形成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模型、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等。国内外学者在应用这些发展经济学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异地转移、多元复合转移等模式,评述这些不同观点,有利于从理论上丰富我国农村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在实践中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惠宁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巨大压力。为此,分别从宏观政策和微观经济两个角度运用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负面影响。最后,通过经济学分析得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关键是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同时,应引起社会各界给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高度的关注和理性的思考,并为合理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献策献力。
卢东宁惠宁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技术创新
新型工业化战略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被引量:2
2006年
新型工业化战略要求统筹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两者虽然模式不同,但却紧密联系,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将适宜在农村发展的传统产业逐步转移到乡镇和农村,以此为基础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行以城镇就地转移为主、城市异地转移为辅的复合模式,转移的主要方向是基于城乡工业化统筹发展起来的中小城镇。
褚志远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社会资本与产业集群的互动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社会资本理论的引入丰富了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思路。企业网络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成功地实现了与产业集群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的有效衔接;社会资本以其独特的优势,决定与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区位和发展速度;产业集群又进一步优化了企业内部、企业间、企业与相关产业、机构间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与产业集群的双向互动,大大减少了产业集群内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率,强化了区域的持续竞争优势。
惠宁
关键词:社会资本企业网络产业集群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的发展效应被引量:3
2006年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达到9亿,农村劳动力总量较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技术非熟练、低技能劳动力人数基数过大、比例过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化人口压力为动力,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稳步、迅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把我国由农业大国变为经济强国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战略问题。本文从资源配置、市场规模、工业化、就业四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丁涛惠宁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工业化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述评被引量:3
2006年
目前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很多,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量化标准归纳起来有古典经济学估算法、新古典经济学估算法、国际标准结构比较法和有效剩余劳动力估算法等四种方法。发展经济学家依据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对人口转移的研究形成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模型、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等。国内学者在应用这些发展经济学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城乡发展关系、受教育水平、社会文化、机会成本等不同的视角来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机理。对这些不同观点的述评,有利于进一步丰富转型期农村经济学的研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谢攀惠宁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
从“恒产论”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
为了探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通过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立足中国现有国情,认真借鉴历史经验,指出应从孟子"恒产论"经济思想出发,发挥土地的恒产效用,协调农村土地的产权关系,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补偿问题,从而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扎实和有效推进。
马朝琦
关键词:恒产新农村建设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被引量:4
2006年
现阶段我国面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巨大压力,而农村教育水平低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性原因。在农村教育投资机制中,政府、企业与农户均呈现出投资不力状况,建立多元化的农村教育投资新机制,鼓励多方投资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姬雄华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