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Z-908)

作品数:7 被引量:59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学红马臻奇王玲苏文博马晓玲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大学青海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胃癌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易感性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胃癌易感性
  • 2篇基因
  • 2篇癌易感性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性
  • 1篇胆汁性肝硬化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性别
  • 1篇血糖

机构

  • 4篇青海大学
  • 2篇青海省中医院

作者

  • 4篇王学红
  • 3篇马臻奇
  • 1篇苏文博
  • 1篇王玲
  • 1篇王芳
  • 1篇李岳霓
  • 1篇周真真
  • 1篇韩庆华
  • 1篇马晓玲
  • 1篇魏桃

传媒

  • 3篇青海医学院学...
  • 1篇四川中医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滋肾益气方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5
2019年
目的:探讨滋肾益气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肾脏纤维化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12糖尿病肾病并且辨证为肾虚血瘀、气阴两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片联合滋肾益气方治疗,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损伤指标、肾脏纤维化指标、炎症因子、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78.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肾功能指标(24 hPro、mAlb、Scr、BUN及UAER)、肾脏纤维化指标(LN、PCⅢ、CⅣ、TGF-β_1及CTGF)及炎症因子(hs-CRP、IL-6及TNF-α)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情绪功能的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的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而两组的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滋肾益气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可显著抑制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疗效确切。
王玲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厄贝沙坦肾脏纤维化
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胃癌易感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p53基因第72密码子(Arg72Pro)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青海地区胃癌及其胃癌发生部位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p53基因Arg72Pro多态性。结果 p53基因Arg72Pro 3种基因型Arg/Arg、Pro/Pro、Arg/Pro在胃癌组中的频率分别为21.86%、25.00%、53.14%,在对照组中分别为16.67%、31.94%、51.39%。等位基因Arg和等位基因Pro在胃癌中的频率分别为48.44%、51.56%,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2.36%、57.64%。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59、0.32),p53基因型分布和胃癌发生的部位亦不具有相关性(P=0.74)。结论p53基因Arg72Pro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胃癌易感性无明显相关,与胃癌发生部位也无明显相关性。
魏桃王学红马臻奇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胃癌
青海地区汉族胃癌患者血清P53、sFas蛋白表达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测定青海地区汉族胃癌(GC)、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血清中P53蛋白、可溶性Fas蛋白(sFas)水平,明晰青海地区汉族胃癌患者血清P53、sFas蛋白表达特点。方法收集世居青海地区因消化道症状前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汉族GC、CAG、CSG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53蛋白、sFas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血清P53蛋白水平在GC组、CAG组、CSG组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sFas水平GC组较CAG组、CSG组明显降低(P<0.05);3.GC组血清P53蛋白与sFas间呈负相关,r=-0.543,P<0.05。结论青海地区汉族GC患者血清中P53蛋白显著升高、sFas显著性降低,二者联合检测有望作为胃癌诊断的一种新型的简单易行的检测指标。
周真真王学红马臻奇郑有花
关键词:汉族胃癌P53蛋白SFAS
青海省汉、藏、回不同民族食管癌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经病理确诊的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青海地区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独特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至2016年住院确诊的汉、藏、回族食管癌病例,对其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患者中,汉族患者平均年龄为(62.53±6.55)岁;藏族患者平均年龄为(61.56±5.59)岁;回族患者平均年龄为(60.14±5.91)岁;汉族发病年龄高于回族与藏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藏族及回族男性患者发病均显著显著高于女性患者,三组患者性别比例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与回族、回族与藏族、汉族与藏族间吸烟患者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藏族、回族患者饮酒比例高于汉族(P<0.05);藏族、回族患者摄入腌制食品日均大于10g比例高于汉族(P<0.05)。汉族、藏族、回族患者食管中段发病均显著高于上下段患者,各民族之间发病部位分布趋势一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藏族、回族患者病理分型鳞癌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藏族及回族患者鳞癌发病率高于汉族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食管癌分化程度情况均为中分化最多,其次为低分化,最少为高分化。三组患者分化程度趋势一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食管癌病理分期均为中期多于晚期多于早期。藏族、回族患者中晚期比例高于汉族患者(P<0.05)。汉族患者生存率高于回族(P<0.05)及藏族(P<0.05);藏族和回族患者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海省食管癌仍以鳞癌为主,好发于食管中下两段,恶性程度普遍较高,男性仍为食管癌高发人群,藏族及回族食管癌检出年龄较低,病理分期较晚,预后较差。
李岳霓王学红
关键词:民族食管癌性别
利胆祛湿方对肝胆湿热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利胆祛湿方治疗肝胆湿热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0mg/(kg·d),2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胆祛湿方治疗,每日1剂,2组4周为1疗程,连续服用6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外周血CD4+与CD8+;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疗程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ALT、ALP、AST、TBIL及GGT均明显降低(P<0. 05);观察组的CD4+/CD8+则显著降低(P<0. 05),观察组的CD4+/CD8+显著降低(P<0. 05);治疗后对照组的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P<0. 05);观察组治疗后PVD、SVD显著降低,PVV、SVV显著升高,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分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12周、24周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完全反应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 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同期对照组(P<0. 05)。结论:利胆祛湿方治疗肝胆湿热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疗效确切,有效调节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陈秀清曹海芳
关键词:肝胆湿热胆汁性肝硬化T淋巴细胞
青海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p53基因Arg72Pro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检测青海地区幽门螺杆菌在胃癌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并探讨青海地区Hp感染及p53Arg72Pro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方法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研究对象的Hp感染情况;采用Taq Man探针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青海地区健康人群和胃癌患者p53Arg72Pro的基因多态性。并行相关分析。结果 Hp感染率在对照组和胃癌组分别为42.2%,63.1%,Hp感染率在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p53Arg72Pro有Arg/Arg、Arg/Pro、Pro/Pro 3种基因型,其频率在胃癌患者中分别为11.3%、58.9%、29.8%;在健康人群中分别为16.4%、49.2%、34.3%。与Arg/Arg基因型相比,Pro/Pro基因型携带者在胃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1.256,95%CI:1.057~2.845)。等位基因Arg和等位基因Pro在胃癌组中的频率分别为35.1%、64.9%,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1.0%、59.0%,两组间有差异(P<0.05);携带等位基因Pro患胃癌的风险为对照组的1.286倍。按Hp是否感染对p53Arg72Pro等位基因频率在胃癌组和对照组中进行分析,结果是三种基因型在胃癌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无差异。并将Pro/Pro与Arg/Arg、Arg/Arg与Pro/Pro+Pro/Arg做比较,分析其与胃癌发病的相关风险发现亦无相关性。结论青海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胃癌患者中偏高;青海地区Hp感染及p53Arg72Pro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不存在关联。青海地区P53Arg72Pro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病的风险相关,若同时携带Pro等位基因,胃癌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马晓玲王学红马臻奇杨生森韩庆华王芳李源华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单核苷酸胃癌
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性期血糖控制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临床分析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性期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后均行消化内科止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短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控制效果、上消化道出血止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出血量、大便潜血转阴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糖水平,并在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期及时给予止血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情况,临床疗效显著,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芦荣苏文博刘芳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2型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期血糖控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