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70035)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鲁延召张亚红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军事

主题

  • 3篇明清
  • 3篇明清时期
  • 2篇海防
  • 1篇多样性
  • 1篇县城
  • 1篇内部结构
  • 1篇分路
  • 1篇城市
  • 1篇城市形态

机构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鲁延召
  • 1篇张亚红

传媒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三门峡职业技...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明清时期伶仃洋区域海防地理特征研究——基于海防对象的多样性与海防重心的阶段性被引量:1
2013年
明清时期,伶仃洋区域的海防对象具有多样性,既有东来的倭寇,又有西来的夷人,也有汪洋中出没无常的海盗集团。在当时财力、物人、人力有限的情形下,政府的防御部署重心随着海防对象的危害程度的变化随之发生阶段性转移,具体表现是:从海疆行政区划这个横向区域划分来看,由于"东防倭,西防夷"的双重需要以及两者之间力量的此消彼长,广东海防重心由东路逐步向中路转移,并在伶仃洋区域形成了以香山为中心,东莞、新安为左翼,新会、新宁为右翼的"小三路"防御格局;从陆海地理空间纵向区域的海防划分来看,其经历了从明代陆海地理空间多层防御的形成到清代嘉庆时期的"近海防御重心"的确立,即经历了由内洋到外洋,再由外洋到内洋的重心转移过程。
鲁延召
关键词:明清
明清时期广东海防“分路”问题探讨被引量:6
2013年
明清时期,广东的海防部署依据不同的区域划分呈现出循序渐进的"分路"特征,即从元末三路分防的萌芽,到明中叶的全面成型,再到清代四路甚至五路的发展。关于广东海防分路的时间,本文认为早在元末已经出现,当时中路的虎头门、南头澳等地均是重要的海防要塞,明初的广东海防从无备到有备,实际上借鉴了元末的海防实践,而对于肇庆府在明清两代并不归属中路海防区域,本文也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从元末到清末,广东海防分路的漫长发展演变不仅是海防部署工作的细化,更体现了明清两代区域海防工作责任的日益繁重。
鲁延召
关键词:明清分路
明清时期香山县城城市形态及内部结构探析
2013年
明清时期的香山县城,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较之以前都有了较大发展。以明清《香山县志》为切入点,利用对比、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明清时期香山县城的外部形态和城内功能分区及其特点做一粗浅分析:清代香山县城市发展较快;内部空间结构受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主城区内部布局严格有序;城市的形态及其内部结构的演变是诸多因素共同互动作用的结果。
张亚红
关键词:明清城市形态内部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