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110SS14141)

作品数:2 被引量:41H指数:2
相关作者:于洪军任越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运动员
  • 1篇少年
  • 1篇体育
  • 1篇青少年
  • 1篇竞技
  • 1篇竞技体育
  • 1篇不兼容

机构

  • 2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篇于洪军
  • 1篇任越

传媒

  • 2篇体育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青少年力量训练:机制、方法与趋向被引量:13
2015年
以青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生理机制为基础,首先澄清围绕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产生的一些认知误区,继而对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的效果和方法、训练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及训练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在生理机制层面,因青少年生理发育尚未成熟,荷尔蒙激素合成水平低,肌纤维肥大在其力量提高中的贡献作用较小,故该时期力量的提高以神经支配能力的改善为主要原因。因而在训练实践中,建议选择反应力量和快速力量相结合的周期训练模式,其中,力量训练的负荷强度是训练计划的关键指标,即采用不低于50%1RM的负荷强度刺激,才能达到对青少年的最低刺激阈值,实现其力量提高的目的。本研究针对力量训练给青少年生长发育带来的影响、运动损伤问题和力量保持与消退关系等热点问题亦作了探讨。最后,论述了青少年力量训练在理念、方法和负荷特征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于洪军任越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
论同期力量和耐力训练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策略被引量:28
2014年
同期力量和耐力训练是世界竞技体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减少和避免同期训练中力量发展的不兼容性问题是体能类项目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同期训练"问题研究文献的梳理,提出在运动实践中采用板块训练模式、力量训练频率每周不超过3次、耐力训练每次控制在30min以内,力量和耐力训练之间间隔至少大于8h等训练策略,能够有效避免同期训练中的不兼容性影响。
于洪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