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004119083)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苏肇伉徐志伟丁文祥王顺民史珍英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右室
  • 5篇右室双出口
  • 5篇双出口
  • 4篇手术
  • 3篇心脏
  • 3篇外科
  • 2篇动脉
  • 2篇心脏外科
  • 2篇心脏外科手
  • 2篇心脏外科手术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大动脉
  • 1篇低心排
  • 1篇低心排血量
  • 1篇低心排血量综...
  • 1篇心排血量
  • 1篇心室
  • 1篇心室内
  • 1篇心脏手术
  • 1篇修补手术

机构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徐志伟
  • 5篇苏肇伉
  • 4篇丁文祥
  • 3篇王顺民
  • 2篇史珍英
  • 2篇刘锦纷
  • 1篇徐卓明
  • 1篇朱德明
  • 1篇陈玲
  • 1篇严勤
  • 1篇曹鼎方
  • 1篇张海波
  • 1篇郑景浩
  • 1篇许晓欣

传媒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303例右室双出口手术后早期转归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 总结右室双出口 (DORV)病例的术后处理及不同外科术式的早期转归。方法  1988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期间收治 30 3例DORV病儿 ,按室间隔缺损 (VSD)的部位分为主动脉下VSD ,肺动脉下VSD ,双动脉下VSD和远离大动脉下VSD 4组。总结比较不同外科术式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及其原因。结果 再手术 18例 ,死亡 2 9例 ,死亡率为 9 6 % ,其中肺动脉下VSD死亡率最高 ,为 2 4 . 4 % (χ2 =14 . 12 ,P <0 . 0 1) ;根治术和姑息术的死亡率分别为 10 . 6 %和 6 . 6 % (χ2 =1. 0 3,P >0 .0 5 )。死亡原因主要是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LCOS) ,占 82 . 6 % ;其也是术后主要并发症 ,占 31 .0 %。结论 LCOS是术后主要并发症和死亡的高危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LCOS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徐卓明陈玲苏肇伉史珍英徐志伟
关键词:右室双出口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外科术式LCOS术后处理大动脉
右室双出口解剖条件影响矫治手术选择和生存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通过分析右室双出口的解剖特点、手术选择和结果 ,以筛选解剖条件中内在的相关规律及与矫治手术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10 9例右室双出口病儿 ,根据不同的室间隔缺损 (VSD)位置、大血管位置和并发畸形等解剖特点分类 ,VSD位置分别与大血管位置和手术方法选择进行相关性检验 ,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与住院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 ,并建立术前预测死亡概率的模型。 结果 主、肺动脉位置为侧侧位或主动脉右前斜位 ,VSD大多为主动脉下 ,手术方法以心室内矫治 (IVR)为主 ;大血管位置为前后位 ,VSD大多为肺动脉瓣下 ,手术方法以Rastelli和大动脉转位术 (ASO)为主。主动脉右前斜位、主动脉瓣下VSD的相对危险度小于 1,主动脉左前斜位、VSD远离大动脉开口及左室发育不良等解剖条件的相对危险度大于 1,Logistic回归方程组内考核的符合率为 80 7%。 结论 VSD位置和大血管位置及手术方法选择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主动脉右前斜位、左前斜位、主动脉下VSD或VSD远离大动脉开口及左室发育不良等解剖条件对住院死亡有显著影响。
徐志伟王顺民苏肇伉许晓欣丁文祥
关键词:右室双出口矫治手术局部解剖学心脏外科手术
按STS-EACTS数据库分类的右室双出口手术方法和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数据库采用STS-EACTS数据库颁布的右室双出口(DORV)命名和分类方案后(以下简称为"新方案"),报道该中心外科治疗DORV的新进展。方法2000年5月~2006年5月302例DORV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新方案"将研究对象分4组,A组:79例,DORV为VSD型;B组:133例,DORV为四联症型;C组:34例,DORV为TGA型;D组:56例,DORV为VSD远离大动脉型。分析"新方案"与DORV手术方法和手术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总病死率7.9%(24/302)。A组和B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3%(1/79)和4.5%(6/133),低于C组(23.5%,8/34)和D组(16.1%,9/56),DORV的新分类方案与住院病死率和手术方法选择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新方案"有利于数据库对临床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根据"新方案"选择优化的手术方法,可以提高DORV外科疗效。
王顺民徐志伟陆兆辉刘锦纷张海波郑景浩严勤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数据库右室双出口心脏外科手术
室间隔缺损远离大动脉开口的右室双出口外科治疗与适应证选择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回顾室间隔缺损( VSD)远离 2个大动脉开口的右室双出口( double-outlet right ventricle, DORV)的病理解剖特点、手术方法选择和治疗结果,对手术适应证和方法提出优化意见. 方法 1984年 4月至 2005年 4月共有 37例 VSD远离 2个大动脉开口的 DORV患儿接受外科手术,年龄 5个月~ 12岁,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病人分 3组比较,其中心室内隧道修补术( intraventricular tunnel repair, IVR)组 15例, Rastalli手术组 10例, Fontan手术组 12例.对限制性 VSD,同时扩大 VSD直径.结果手术住院死亡 10例,死亡率 27.0% (10/37例 ),其中 1999年 4月后死亡 2例,死亡率 10.5% (2/19). IVR的手术死亡率( 46.7%, 7/15例)明显高于 Rastalli组( 20%, 2/10例)和 Fontan组( 8.3%, 1/12例). 结论三尖瓣与肺动脉之间距离是否大于主动脉瓣口直径是区别选择 IVR手术和 Rastalli手术的主要依据.共同房室瓣、三尖瓣附属组织跨越或嵌入到 VSD和主动脉之间的区域、两个心室发育不平衡是我们选择改良 Fontan的主要适应证.
王顺民徐志伟刘锦纷曹鼎方史珍英朱德明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右室双出口心脏手术适应证
右室双出口心室内隧道修补术的优化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对心室内隧道修补术的适应证和方法提出优化意见。方法 12 0例右室双出口 (DORV)患者接受心室内隧道修补手术 ,采用纵行切开右室流出道 ,用一补片作右心室内隧道 ,连接室间隔缺损与主动脉口 ,引导左心室血在补片下进入主动脉 ,根据解剖情况扩大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另有 2例内隧道通过右房切口建立 ;对限制性室间隔缺损 ,同时扩大室间隔缺损直径。结果术后发生低心排 37例 ,总住院死亡为 2 0例 (16 .7% ) ,近 5年死亡 3例 (6 .0 % ) ,其中室间隔缺损远离大动脉开口的DORV病例行心室内隧道修补手术死亡率明显高于室间隔缺损在主动脉下。结论心室内隧道修补术选择受室间隔缺损解剖位置的影响 ,但术前心内探查三尖瓣与肺动脉瓣间距离至关重要 ;通过右房切口建立心内隧道并采用连续缝合的方法 。
王顺民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心室修补术右室双出口右室流出道修补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